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不同来源精子对ICSI助孕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来源精子对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助孕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中心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1129个ICSI治疗周期,射出A组858例,附睾穿刺B组229例,睾丸穿刺C组42例,比较3组的临床结局。结果 A组年龄较B、C组大,内膜厚度薄;C组获卵数及ICSI卵数较A、B组多;B组优质胚胎率高于A组,种植率及活产率高于A、C两组(P〈0.05)。通过多元逻辑斯蒂回归模型分析精子来源与活产率的相关性,校正混杂因素后,A组相对于B组的OR值为0.559(95%CI 0.416-0.752),C组相对于B组的OR值为0.513(95%CI 0.264-0.998)。结论附睾穿刺来源精子行ICSI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影响35岁卵巢储备好的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临床妊娠率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至2014年于我院生殖中心行首次IVF-ET助孕患者。入选标准为年龄35岁,FSH8IU/m L、基础窦卵泡数目≥8个,接受2个优质胚胎新鲜周期移植,排除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畸形、子宫内膜病变、输卵管积水及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纳入746例,妊娠者542例。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出妊娠独立预测因素。结果:未妊娠患者的基础卵泡刺激素、Gn启动剂量及胚胎放置距离宫底位置显著高于妊娠者。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Gn启动剂量(OR=0.989,95%CI:0.983~0.995)及胚胎放置距离(OR=0.542,95%CI:0.365~0.807)是妊娠的独立预测因素,而基础FSH水平与妊娠没有显著关联(OR=0.923,95%CI:0.810~1.051)。结论:对于年轻卵巢储备好的患者,启动剂量和胚胎放置距离可能影响妊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口服避孕药(oral contraceptive,OC)预处理对改良长方案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生殖中心采用改良长方案13542个周期,根据降调节前是否采用OC预处理分为OC组(591例)和非OC组(12951例)。通过倾向评分匹配方法均衡两组间的变量后,比较两组的获卵数、成熟卵母细胞数、受精卵数、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扳机日雌二醇水平、hCG扳机日内膜厚度、妊娠率、活产率等。结果匹配前,OC组hCG扳机日雌二醇水平[3118.00(2529.00)ng/L]低于非OC组[3422.00(2733.00)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新鲜周期的获卵数、成熟卵母数、受精数、hCG扳机日内膜厚度、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通过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校正混杂因素后,OC组相对非OC组是降低活产率的负面因素(临床妊娠率OR=0.83,95%CI=0.68~1.02;活产率OR=0.82,95%CI=0.68~0.99)。匹配后,OC组与非OC组的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临床妊娠率OR=0.94,95%CI=0.75~1.14,P=0.59;活产率OR=0.91,95%CI=0.74~1.13,P=0.3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st-hoc效能检验表明研究的样本量能够在效能≥80%的水平上检测到主要终点不小于3.7%的差异。结论OC预处理对改良长方案的助孕结局没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促排卵对不同病因不孕患者人工授精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因男性因素、输卵管盆腔因素、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和不明原因进行人工授精患者的资料,根据患者进行自然周期或促排卵周期分组,比较不同周期组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模型校正患者年龄、不孕年限、不同因素构成比、基础FSH、LH、E_2、子宫内膜厚度、类型、宫腔内人工授精(IUI)日卵泡直径及男性前向运动精子总数。评估在男性因素、输卵管盆腔因素、EMS和不明原因中促排卵周期与临床妊娠率的关系。结果:①促排卵组患者平均年龄、不孕年限以及不孕因素构成比(男性因素、输卵管盆腔因素、EMS和不明原因)与自然周期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均高于自然周期,但无统计学差异(P=0.08);②通过多元因素回归分析校正了年龄、基础内分泌水平、不孕因素、内膜厚度和类型及前向运动精子总数等混杂因素后,促排卵周期相对于自然周期依然有显著优势(OR=1.607;95%CI=1.115~2.316);③在不同因素不孕患者中,促排卵周期可提高输卵管盆腔因素患者的活产率(OR=4.56;95%CI=1.53~13.53)。结论:促排卵周期可提高输卵管盆腔因素患者宫腔内人工授精的临床妊娠和活产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改良长方案和拮抗剂方案在初次拮抗剂方案失败患者中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分析初次拮抗剂方案失败行再次IVF/ICSI助孕治疗的169例患者,其中130例采用改良长方案治疗(研究组),39例采用拮抗剂方案治疗(对照组)。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的注射HCG日E2值、Gn用药时间和Gn剂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注射HCG日LH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及活产率分别为55.2%、36.4%和46.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7.3%、22.0%和21.2%)(P0.05)。结论:初次拮抗剂方案失败行再次助孕治疗的患者中,改良长方案可能通过改善子宫内膜的容受性,获得了较拮抗剂方案更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后不同取卵时间对辅助生殖技术(ART)周期中卵子及胚胎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2013年6月在我院行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术(IVF/ICSI-ET)长长方案治疗的1 500个取卵周期。按注射hCG后取卵时间的不同,分为A组(注射hCG后35.0~35.5 h),B组(注射hCG后35.6~36.0 h)和C组(注射hCG后36.1~36.5 h),比较三组的基本情况、促排卵情况、获卵率、成熟卵率、受精率、卵裂率及优质胚胎率。结果女方年龄、体质量指数、不孕年限、基础激素水平等一般情况比较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促性腺激素(Gn)的使用、hCG日激素水平及hCG日内膜厚度等促排卵情况比较三组间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的获卵率(80.3%、80.4%、81.4%)、2PN胚胎卵裂率(98.3%、98.2%、98.5%)、优质胚胎率(72.2%、72.4%、70.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熟卵率和正常受精率分别为85.1%、87.4%、87.7%和75.8%、77.3%、80.8%,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35.0~36.5 h的时间范围内,延迟注射hCG后取卵的时间能够改善卵子成熟率及正常受精率,但对获卵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 探讨系统性护理干预在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陆军第73集团军医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80例肥胖型PCO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方法分成对照组(40例)与试验组(40例)。对照组在促排卵前三个月及促排卵期间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上系统性护理干预,具体表现在生活作息、饮食、运动、心理方面。比较2组病人治疗后内分泌、糖代谢及妊娠的情况。结果 实验组的内分泌及糖代谢的相关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系统性护理干预在改善肥胖型PCOS不孕患者糖代谢、内分泌、妊娠结局方面效果显著,在临床上有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补救ICSI对首次IVF周期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本中心行首次IVF治疗的5 029个取卵周期,IVF受精4~6h后根据第二极体的排出情况判断受精与否,对半数以上卵母细胞未受精的患者实施补救ICSI,其余患者继续行常规IVF,比较补救ICSI组(n=413)及常规IVF组(n=4 616)患者的基本情况及临床结局,并计算早期补救ICSI对首次IVF周期临床结局的贡献值。结果早期补救ICSI组原发性不孕患者的比例及不育年限显著高于常规IVF组,输卵管及盆腔因素患者的比例显著低于常规IVF组,基础FSH显著低于常规IVF组,窦卵泡数显著高于常规IVF组(P均0.01);补救ICSI组获得了较多的卵母细胞数[(9.65±5.20)vs.(8.89±5.48)个]及成熟卵数[(8.36±4.56)vs.(7.88±5.01)个](P0.01),但受精数[(6.22±3.70)个]与优质胚胎数[(2.94±2.76)个]均显著低于常规IVF组[分别为(7.05±4.74)个、(3.40±3.03)个](P0.05),同时多原核(≥3PN)胚胎率(5.85%)也显著低于常规IVF组(8.26%)(P0.01);两组患者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早期补救ICSI对首次IVF周期双原核(2PN)受精率的贡献值为4.25%,对优质胚胎率的贡献值为3.67%,对临床妊娠率的净贡献值为2.72%,总贡献值为3.49%。结论早期补救ICSI取得了和常规IVF相似的临床结局,有效提高了首次IVF周期的临床妊娠率,是针对IVF周期受精完全失败或低受精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