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165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胰肾联合移植手术(SPK)是治疗糖尿病合并终末期肾病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同所有器官移植术后患者相似,SPK术后患者面临两大问题:一是随时可能出现的移植物排斥反应,二是感染。由于SPK患者术前已经罹患糖尿病,术后又接受免疫抑制治疗,因而感染在目前仍是造成移植物丧失功能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防治外科感染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一、外科感染常见病原菌 我国外科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占全部分离菌的15%~19%左右,三者合计,占了全部病原菌的50%以上.其他比较常见的细菌是肠杆菌属、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肠球菌、不动杆菌和克雷伯菌属.  相似文献   
3.
白细胞介素-13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白细胞介素-13主要由活化的Th2(CD4^ )细胞分泌,诱导单核巨噬细胞分化及延长寿命;促进MHC-Ⅱ,CD23表达;抑制炎性和趋化因子产生;诱导B细胞增殖,活化,刺激IgM,IgG的产生和重链的转换;使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表达;抑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复制;间接诱导巨噬细胞和NK细胞参与抗肿瘤作用。在变态反应性疾病和哮喘中引起呼吸道高反应性,嗜酸粒细胞性炎症,粘液分泌过多,基膜纤维化等,其受体是与IL-4Rα形成功能复合体而发挥作用。IL-13信号转导途径除了JAK/STAT6以外,尚有IRS-1,Fes,磷酸激酶,BCL-6/SOCS等途径。  相似文献   
4.
血管内导管包括外周静脉导管、非隧道式或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CVC)、肺动脉导管、动脉导管和体内置入式输液泵。前瞻性研究显示,外周静脉导管留置的感染率最低(<1%);经皮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短暂留置的导管感染率约为3%~5%;用于血液透析的中心静脉导管的感染率最高,约为10%。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是危重患者病情恶化与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十二指肠损伤诊断和治疗的新进展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十二指肠损伤诊断和治疗的新进展黎沾良十二指肠损伤属腹腔脏器严重伤。虽然其在整个腹部创伤中占的比例很小(2%左右),但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相当高。早期死亡原因主要是严重的合并伤,尤其是腹部大血管伤;晚期死亡往往与诊断不及时及处理不当导致严重并发症如疾、...  相似文献   
6.
腹部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7.
全肠外营养对肠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了研究通过不同营养方式添加谷氨酰胺或其前体以强化标准全肠外营养的效果,作者利用SPF大鼠完全肠外营养模型观察标准全肠外营养对肠免疫屏障和细菌移位的影响,以及经口或静脉添加丙氨酰谷氨酰胺和经口添加谷氨酰胺强化对肠屏障功能是否具有维护作用。结果表明,全肠外营养支持1周,肠固有层中CD+3、CD+4、CD+8细胞明显下降,调节功能减弱,肠固有层中IgA阳性细胞数下降,合成及分泌IgA减少,肠腔内细菌S-IgA包被率下降,肠壁清菌能力减弱,肠粘膜免疫功能减退;肠道需氧菌特点是大肠埃希菌优势生长,厌氧菌相对减少,定植抗力降低;细菌发生移位,血浆内毒素潜在升高。提示TPN支持1周即已引起肠屏障功能一定程度减退。本方法确能对肠免疫屏障和生物屏障提供保护,具有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肠道细菌移位与急性胰腺炎继发感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继发感染是急性胰腺炎患者死亡最主要的原因〔1〕,其发病机制和防治手段成为近10年来研究的重点。肠道细菌移位造成胰腺感染的观点已被普遍接受〔2〕。作者综合阐述急性胰腺炎时肠道屏障破坏的机制和机体免疫系统对细菌移位的影响;并对细菌移位途径和预防胰腺继发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基因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犬肠道细菌移位的影响。方法杂种犬23只,分对照组(n=7)、ANP组(n=8)和bFGF组(n=8)。bFGF组犬复制ANP模型后,每日静脉注射bFGF(5μg/kg)。结果bFGF治疗后,ANP犬肠粘膜损伤明显减轻,脏器细菌培养阳性率下降50%,细菌移位数量减少93.3%-96.7%,肠粘膜蛋白质、DNA含量显著增加(P<0.05),丙二醛含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bFGF可显著减少ANP时肠道细菌移位,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加肠粘膜蛋白质合成,促进肠粘膜损伤修复。  相似文献   
10.
自Fitz于1889年提出胰腺感染以来,直到1916年人类才首次治愈继发性胰腺感染(胰腺脓肿)。1926年以后,随着外科清创和引流术的介入,胰腺感染病人的生存状况得以改善,选种成胁人类的致命疾病又再新唤起人们的重视。1928年,由Schmieden等。首倡对胰腺感染病人要“充分开放创口数周以便有足够长时间来排除腺体分泌物”。到了1963年.由Altemeier等首次报道了32例胰腺浓肿的诊治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