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1 毫秒
1
1.
目的: 研究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 lncRNA)SPATA3-AS1在胃癌患者癌组织和血浆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并进一步探讨其对胃癌细胞株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80例胃癌及癌旁组织、29例胃癌患者和29例健康者血浆中SPATA3-AS1的表达水平;对胃癌患者SPATA3-AS1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特征行统计学分析。敲减SPATA3-AS1,分别转染胃癌AGS、HGC-27细胞,采用细胞增殖、克隆形成、Transwell实验及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采用qRT-PCR检测肿瘤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SPATA3-AS1在胃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其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肿瘤TNM分期、肿瘤浸润深度及肿瘤预后相关;胃癌患者血浆中SPATA3-AS1也呈高表达,其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肿瘤TNM分期呈正相关。血浆中SPATA3-AS1表达水平诊断胃癌ROC曲线下面积为0.788。敲减SPATA3-AS1后,胃癌AGS、HGC-27细胞增殖及移动活力减弱,细胞凋亡能力增强。同时N-钙黏蛋白、Twist1、Snail mRNA表达下调而E-钙黏蛋白mRNA表达上调。结论:SPATA3-AS1在胃癌患者癌组织及血浆中呈高表达并与其预后相关;敲减SPATA3-AS1后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等能力均受到抑制,细胞凋亡增强,可能与对上皮间质转化过程的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保留部分尿道粘膜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对患者术后尿控、勃起功能及射精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手术治疗的176例良性BPH患者,改良HoLEP手术80例,HoLEP手术96例。术前、术后分别统计相关临床资料。结果:术后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Qmax、IPSS、RUV及QOL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QOL评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个月,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尿失禁发生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IIEF-5评分均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对照,无明显差异;试验组术后逆行射精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保留部分尿道粘膜HoLEP能够有效治疗BPH,在尿控方面有明显优势,对术后性功能整体恢复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后处理对肢体缺血再灌注(IR)诱发大鼠肾损伤的影响,以及核转录因子-κB亚基p65亲和肽(NF-κB p65)、TNF-α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肢体IR组、rHu-EPO后处理组(rHu-EPO组)各10只.3组均于再灌注2h后检测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检测肾组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TNF-α及NF-κB p65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肢体IR组、rHu-EPO组的血清BUN与Cr、肾组织中的MDA与TNF-α升高,SOD活性降低(P均<0.05);与肢体IR组比较,rHu-EPO组BUN、Cr降低,肾组织中的MDA、TNF-α降低,SOD活性升高(P均<0.05).肢体IR组肾组织中的NF-κB p65阳性表达明显,rHu-EPO组的NF-κB p65阳性表达高于假手术组、但低于肢体IR组(P均<0.05).结论 rHu-EPO可减少氧自由基、TNF-α生成,抑制NF-κB p65表达,对大鼠肢体IR诱发的肾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保留部分尿道黏膜改良经尿道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HoLE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BPH患者42例,应用100W钬激光和组织粉碎器对其行改良HoLEP术,记录患者手术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IPS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Qmax)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4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63~128(80.6±38.4)min,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2.55±1.32)d,住院时间(4.5±3.1)d.术后3个月、6个月IPSS、QOL评分、残余尿量均低于术前,Qmax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中均未输血,膀胱黏膜损伤1例;术后拔除导尿管后尿潴留1例,保留导尿2d后,小便自解;尿道狭窄1例,行尿道扩张后好转;尿路感染2例,抗感染治疗后恢复;压力性尿失禁4例,术后1~6个月均完全恢复.[结论]保留部分尿道黏膜改良HoLEP术治疗BPH疗效显著,在手术适应证、安全性,术中、术后并发症等方面较其他微创手术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维生素C药物后处理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核因子-κB亚基p65亲和肽(NF-κBp65)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相关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分别为:假手术组(Sham组),肾脏缺血再灌注组(RIR组),维生素C药物后处理低剂量组(LVcPO组)、中剂量组(MVcPO组)、高剂量组(HVcPO组)。各组动物于再灌注2h时取血,检测血尿素氮(BUN)和肌酐(Cr);同时留取肾组织进行匀浆,测定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和NO水平;制作肾组织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法测肾组织中NF-κBp65表达情况。结果与Sham组比较,RIR组血BUN、Cr水平,肾组织MDA、NO水平增高;SOD活性降低(P〈0.01)。与RIR组比较,LVcPO组、MVcPO组、HVcPO组的血BUN、Cr水平,肾组织MDA、NO水平降低(P〈0.05),SOD活性有所上升(P〈0.05)。RIR组NF-κBp65在肾小管上皮细胞阳性表达明显,有大量棕黄色颗粒,呈弥漫性分布,LVcPO组、MVcPO组、HVcPO组阳性细胞较Sham组增多,但较RIR组明显减少,其中以HVcPO组阳性细胞最少。结论肾组织中NF-κB的袁达及NO水平的改变与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肾组织损伤有密切关系。经过不同剂量维生素c后处理,抑制了肾组织中NF-κBp65的表达,减少了NO水平,进而对肾组织起着有效的保护作用,且发现高剂量维生素C后处理有更为明显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影响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后结石残留的可能原因及相关处理对策。方法对125例行mPCNL下钬激光碎石、取石术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出院时影像学资料,对结石残留原因进行分析及提出相关对策。结果行mPCNL术共125例,21例患者存在结石残留(结石残留率16.8%),与结石过于复杂有关6例(28.6%);碎石过程中结石散落,分散至积水肾盏,共4例(19.0%);肾脏解剖结构异常导致结石残留2例(9.5%);术中出血过多影响手术视野,导致结石残留3例(14.3%);开展手术初期术者操作技术不熟练、经验不足导致结石残留2例(9.5%)。结论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是一项微创、高效的手术方式,但无法完全避免结石残留。术前仔细分析影像学资料,设计最佳穿刺通道,运用有效碎石手段在B超动态观察下碎石、取石是减少术后结石残留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LncRNA NPSR1-AS1在胃癌(gastric cancer, G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分析其对胃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收集86例胃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另收集21例胃癌患者及体检健康者血浆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各组LncRNA NPSR1-AS1的表达水平,并与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siRNA敲减NPSR1-AS1后,采用细胞增殖试验、Transwell试验、流式细胞术检测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凋亡能力,并用RT-qPCR检测肿瘤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 LncRNA NPSR1-AS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且与肿瘤大小(t=11.02,P0.01)、淋巴结转移(t=2.30,P0.05)、TNM分期(t=3.55,P0.01)、肿瘤血管或神经侵袭(t=3.10,P0.05)显著相关;血浆LncRNA NPSR1-AS1筛查胃癌的ROC曲线下面积(AUC~(ROC))为0.696。LncRNA NPSR1-AS1敲减后可使GSK-3β(t=16.15,P0.01)和E-cadherin(t=10.17,P0.01)表达上调,β-catenin(t=4.869,P0.05)、N-cadherin(t=3.77,P0.05)、Snail(t=9.372,P0.01)和MMP2(t=15.57,P0.01)表达下调。结论 LncRNA NPSR1-AS1敲减可抑制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并诱导其凋亡,其作用机制与上皮-间质转化(EMT)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多药耐药基因MDR1 C3435T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患者对顺铂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 选取102例经病理学确诊的胃癌患者进行顺铂方案的化疗,通过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并测序分析,检测MDR1 C3435T基因多态性并分析基因多态性与患者化疗疗效及生存预后的关系。结果 102例胃癌患者中,MDR1 C3435T C/C基因型患者40例(39.2%),C/T基因型患者29例(28.4%),T/T基因型患者33例(32.4%),其中,C/C基因型患者的完全缓解率CR为3.9%,部分缓解率PR为23.6% ,有效治疗率CR+PR为27.6%,明显高于C/T(CR=1%, PR=2%, CR+PR=3%)和T/T(CR=0, PR=9.8%, CR+PR=9.8%)基因型患者。与MDR1 C3435T C/T和T/T基因型患者相比,C/C基因型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和总生存时间(OS)更长(PFS:P=0.046; OS:P=0.011)。Log-rank和COX多因素回归模型证实MDR1 C3435T基因多态性是影响顺铂化疗的胃癌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PFS:HR=3.488, P=0.005; OS:HR=2.418, P=0.035)。结论MDR1基因 C3435T位点多态性与胃癌患者对顺铂化疗疗效和生存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