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32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62篇
综合类   8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报告了960次大白鼠尾动脉吻合实验,采用端端吻合法800次,即刻通畅率96.5%,套叠吻合法160次,即刻通畅率100%。作者认为利用大白鼠尾动脉作吻合训练,具有节省动物、可多次操作、无需无菌条件、操作简单易行等优点,并介绍了操作方法和注意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体外试验探讨新型枢椎椎板钉导向器的安全性及准确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行颈椎三维CT的患者40例,男21例,女19例;身高165~180(172.9±9.5) cm,年龄38~55(51.1±12.8)岁,排除枢椎椎板缺损及发育不全患者。每例患者的颈椎三维CT数据制作两套3D打印标本,共80个颈椎标本,均用于体外置钉试验。根据置钉方式的不同,体外试验部分分为导向器置钉组40个和徒手置钉组40个。同时,在计算机上重建出该40例患者的颈椎三维模型,通过计算机模拟置钉,得到理想出针点数据与理想内倾角度,此为3D模拟置钉组(理想钉道),40例。在体外试验中,分别测量导向器置钉组、徒手置钉组置入螺钉的位置危险等级、出针点位置及内倾角度。并以出针点精确性及钉道内倾角度为基准,将导向器置钉组、徒手置钉组与3D模拟置钉组数据对比,并将各组数据行统计学分析以确定准确性。结果:导向组螺钉位置可接受的为75例,位置危险的为5例,可接受率为94%,双皮质率为93%。徒手组螺钉位置可接受为62例,位置危险为18例,可接受率为78%,双皮质率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向器置钉组与3D模拟置钉组的出针点精确性及钉道内倾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徒手置钉组与3D模拟置钉组出针点精确性及钉道内倾角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导向器为通用型,结构稳定,导向精确,操作简便,可同时置入双侧椎板钉,缩短置钉时间,同时可有效避免双向交叉螺钉的碰撞,增加双皮质率,有效提高枢椎椎板钉置钉的效率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前路减压内固定术与后路经椎弓根脊髓全周减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进行临床疗效及影像学评估。方法胸腰椎骨折病例47例,采用前路减压22例,后路经椎弓根脊髓全周减压25例。统计前后路手术组手术时间及手术中出血。用Frankel分级法评价病人神经损伤的严重程度及治疗效果。术后及随访期间摄X线片,测定上下终板成角。结果前路平均手术时间为299·5min,平均出血2027·3mL。后路平均手术时间为236·0min,平均出血为977·6mL。后路经椎弓根脊髓全周减压组比前路减压组手术用时短,出血少(P<0·05)。前路组术后Frankel分级法评分平均增加2·14分。后路组术后Frankel分级法评分平均增加1·92分。各组术前术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各组通过手术复位,上下终板成角均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都无严重的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结论经椎弓根脊髓全周减压术和前路减压内固定手术都是在胸腰段疾病治疗上重要而有效的方法。而经椎弓根脊髓全周减压术在减小手术创伤的同时,可以获得同样的临床效果。特别是对伴有后柱结构损伤的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修复兔破损硬脊膜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穿刺抽取日本大耳白兔髂后上棘骨髓,分离BMSC,采用贴壁筛选法对分离的BMSC进行纯化,接种于人工硬脊膜上。16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成A组、B组,每组8只,制作L4椎板切除硬脊膜破损模型,A组人工硬脊膜敷贴裂口处,B组骨髓间充质干细复合人工硬脊膜敷贴裂口处。术后30天处死动物,取修复区域的组织行大体观察和病理学观察,并对成纤维细胞密度进行分析。结果B组成纤维细胞与胶原纤维丰富,细胞密度高于A组(P〈0.05)。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促进硬脊膜修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胫骨假体放置的位置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总结和分析我院行全膝置换术的12例患者手术前后疗效。结果:按照Knee-society-scores系统及HSS系统评价,术后在疼痛、关节功能及活动度等方面均有明显的改善。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严重膝关节疾病的切实有效方法,但应注意胫骨假体的正确放置以减少胫骨假体的松动。  相似文献   
6.
背景全膝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熟练掌握胫骨假体置放的正确位置,是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的重要影响因素.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胫骨假体放置的点、线、面定位及其相互关系,以提高手术后患肢膝关节功能和关节稳定性.设计前后对照研究.单位一所大学医院骨科的病房.对象1999-05/2004-09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严重骨关节病及类风湿性关节炎需行膝关节置换患者12例,男4例,女8例;双侧膝置换1例,单侧置换11例;左膝关节4个,右膝关节9个.方法按标准手术方法手术,着重胫骨假体的放置兼顾点、线、面定位及其相互关系.于手术前后进行膝关节侧方稳定性评估和HSS膝关节功能系统评价.主要观察指标①患者手术前后膝关节侧方稳定性.②膝关节功能系统评分(包括疼痛、功能、活动范围、肌力、屈曲畸形和稳定性).③X射线观察结果.结果12例按照Knee-Society-Scores标准KSS系统评价,术前轻度侧方不稳3例,中度不稳7例,严重不稳2例;术后仅轻度侧方不稳1例,中重度不稳者未见.按照HSS系统评价术前评分平均为41分,术后随访时评分平均为89分,术后优良率达91.7%(11/12).结论TKA注意胫骨假体的点、线、面定位及其相互关系,可以增强膝关节稳定性,明显改善患者疼痛、关节功能及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7.
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疗效探讨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骨盆骨折(Tile B和Tilec型)的治疗和疗效。方法 比较78例骨盆骨折患者使用和非使用骨盆外固定支架手术疗效。结果 在38例骨盆骨折患者未使用骨盆外固定支架治疗中,失血性休克的纠正率为76%,死亡率10.6%,平均ISS评分11.6。而在使用骨盆外固定支架治疗的40例患者中,失血性休克的纠正率为90%,死亡率为2.5%,平均ISS评分9.87结论 骨盆外固定支架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手术简单,疗效可靠,大大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我们选用人工关节假体的主要金属材料和陶瓷材料,观察不同种类磨损微粒对大鼠肾功能的影响. 一、材料和方法 1.材料:纳米级钛合金(Ti-6Al-4V,平均粒径80 nm)、陶瓷(ZrO2,平均粒径95 nm)颗粒(中国矿业大学摩擦学与可靠性工程研究所刘洪涛教授惠赠). 2.模型制作与分组:微粒造模组分别用5、50、500 mg/kg的浓度对大鼠进行连续腹腔微粒注射7d,对照组等量无菌生理盐水注射[1].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比单侧椎弓根旁入路与双侧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1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68例(共73节椎体)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骨折病例,根据手术入路方式分为经单侧椎弓根旁入路组(单侧组)为32例35椎,其中男性7例、女性25例...  相似文献   
10.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膝骨性关节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膝骨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对13例应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严重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临床分析和总结。结果根据Tohn.N.Insall评分标准,手术优良率达92.3%,术后在疼痛、关节功能及活动度等方面均有明显的改善。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严重膝骨性关节炎的切实有效方法,但应注意适应证的选择及胫骨假体的正确放置以减少胫骨假体的松动,而且其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