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预防医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分析软骨黏液样纤维瘤的影像表现及诊断要点,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收集32例经手术病理确诊为软骨黏液样纤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2例中,病变位于管状骨23例、扁骨8例、不规则骨1例。术后复发2例,术后诊断为恶变1例。32例均行X线及CT平扫,18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X线及CT典型表现为干骺端偏心性溶骨性骨质破坏,边界清楚,部分有轻度硬化边,钙化1例,复发2例和恶变1例可见骨膜反应,余骨皮质表面均未见骨膜反应。MRI表现为T1WI呈等、稍低信号,脂肪抑制T2WI呈稍高、高信号,增强扫描呈轻中度强化。结论:软骨黏液样纤维瘤是一种罕见的良性骨肿瘤,常见于长骨干骺端,很少有钙化及骨膜反应,综合分析其影像特点,可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2.
胃底腺型胃癌是一种新型的胃癌分类亚型,来源于非萎缩的胃底腺深部,病变往往较小即出现黏膜下浸润。本文报道了3例不同背景胃黏膜下胃底腺型胃癌的内镜诊治过程,并结合文献对其临床、内镜、病理特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心搏骤停时,重要器官能否得到充足的血液灌注,直接关系到抢救复苏的成功率。心搏骤停时各个器官都会因较长时间缺氧缺血而发生病理生理改变,如细胞变性凋亡甚至坏死。患者呼吸心跳骤停后,通过电话远程指导家属在第一时间进行现场持续心肺复苏至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后进行除颤以提高抢救成功率。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13年6月,  相似文献   
4.
5.
为探讨心理干预,按摩穴位疗法对常规治疗Ⅱ型糖尿病临床效果,将收集到的90例糖尿病常规治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糖尿病患者以心理干预,按摩穴位,治愈率较单纯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背景与目的:晚期乳腺癌骨转移发生率大于70%,对骨组织进行脱钙处理是一大技术难点。探索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特点及更适合对骨组织进行脱钙的方法。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8年1月期间病理学诊断为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特征;分析改良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thylenediaminetetraacetic acid,EDTA)脱钙法及酸脱钙法对骨转移组织进行处理后,骨组织形态、结构的差异;比较两组原发灶与转移灶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中雌激素受体(estrogen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的一致性;分析两组骨转移组织ER、PR、Ki-67的阳性率;分析乳腺癌骨转移患者ER、PR阳性和阴性的生存差异。结果:116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中91.4%为溶骨性骨转移,80.1%骨转移的数量为4~20,81.9%发生骨相关事件(skeletal-related event,SRE)。41例为改良EDTA脱钙,75例为酸脱钙,两组骨组织的形态结构无明显差异。改良EDTA脱钙组ER一致性为95.1%,明显高于酸脱钙组(69.3%)(P<0.05);改良EDTA脱钙组骨组织ER的阳性率为90.2%,明显高于酸脱钙组(73.3%)(P<0.05);改良EDTA组PR的阳性率(58.5%)明显高于酸脱钙组(36.0%)(P<0.05),Ki-67增殖指数明显高于酸脱钙组(P<0.05);骨转移组织ER + 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为(41.09±4.26)个月,明显优于ER - 患者[(25.81±5.71)个月](P<0.05)。结论:乳腺癌骨转移多为多发溶骨性,且SRE发生率高。改良EDTA脱钙法优于酸脱钙法,更适于对骨组织进行脱钙和免疫组织化学制片。  相似文献   
7.
青霉素疗效高,副作用小,价格便宜,临床应用广泛。但青霉素易过敏,青霉素是一种半抗原,青霉素的降解产物青霉烯酸和青霉噻唑酸是一种半抗原,进入人体后与组织蛋白结合而形成全抗原。遇过敏体质的患者,可使淋巴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IgE)[1]。本例为老年体弱多病男性,第一天输入800万单位青霉素无反应,但第二天则出现过敏反应症状,较为罕见,现报道如下。1病例1.1一般资料患者,男,82岁。于2012年6月17日入内分泌科住院治疗。入院时情况:因"血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宫颈原发性高级别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原发于宫颈的高级别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资料及病理资料,通过形态学、免疫表型进行观察分析。结果:11例患者平均年龄59岁,其中9例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肿瘤呈菜花状或结节状,直径1.5~4.0 cm,切面灰黄、灰红色相间。光镜下,肿瘤由大小较一致的小圆形或卵圆形细胞构成,胞质少,核分裂象多见,排列呈片状、梁状、岛状,部分病例伴鳞状细胞癌、腺癌成分。2例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肿瘤呈岛状、梁状、腺样和实性生长,可见坏死,可见嗜酸性胞质颗粒,核分裂象多见。免疫表型:肿瘤细胞Syn、CgA、CD56、p16、CKpan、Ki-67多为阳性,CK5/6、p40、p63多为阴性。结论:宫颈高级别神经内分泌癌少见,临床多为绝经后女性,主要症状为阴道不规则出血,易误诊为宫颈低分化癌,常合并鳞状细胞癌、腺癌、伴坏死等,需通过形态学及免疫表型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