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1.
王小雷  翟宇佳  程毅坚 《广东医学》2007,28(8):1323-1324
目的 探讨适合新生儿、婴儿和幼儿心内直视手术的麻醉管理.方法 1 855例心内直视手术根据小儿年龄的不同,分为A组新生儿28例,B组婴儿625例,C组幼儿1 202例.入手术室前肌肉或静脉注射氯胺酮基础麻醉,入手术间即面罩吸氧,监测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以芬太尼和爱可松静脉麻醉诱导,气管内插管,以芬太尼20~30 μg/kg静脉泵入维持麻醉,围术期应用药物调整血流动力学、凝血功能、渗透压和电解质至正常范围.结果 3组麻醉时间分别为(191±54)min,(176±24)min,(117±33)min;开放升主动脉后心脏自动复跳率为93.53%;患儿愈后良好1 750例(94.23%),因循环或呼吸功能衰竭死亡107例(5.77%),其A组病死率为10.7%,B组6.19%,C组5.35%,组间比较A组最高(P<0.05).结论 婴幼儿心脏直视手术以氯胺酮基础患儿麻醉,静脉注射芬太尼和爱可松诱导气管内插管,采用中等剂量芬太尼20~30 μg/kg维持麻醉的方法安全有效;且加强国术期容量监测治疗和循环稳定维持的管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对中老年患者在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心肌损伤的改善作用。方法:将2011年9月-2016年9月本院收治的84例45岁以上(含45岁)行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2例。两组术前均给予麻醉诱导,研究组另实施缺血后处理。观察两组麻醉效果(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复跳时间)、麻醉诱导手术前(T_1)、升主动脉开放后12 h(T_4)心肌标志物[心肌脂肪酶结合蛋白(H-FABP)、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变化、心肌细胞病理学结果构成情况,同时随访1年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较对照组长,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复跳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T_1时刻两组H-FABP、cTn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2时刻两组H-FABP、cTnI均较T_1时刻明显升高,但对照组升高幅度较研究组明显(P0.05)。术后研究组心肌细胞病理学损伤总发生率4.76%明显低于对照组33.33%(P0.05)。研究组术后1年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低,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后处理能有效减轻中老年患者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心肌损伤,对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及预后效果无较大影响,可作为中老年患者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中预防心肌损伤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王小雷  翟宇佳  程毅坚 《广东医学》2008,29(11):1845-1846
目的研究胸部大血管手术围手术期的麻醉处理。方法对168例胸部大血管手术患者,术前均予以镇痛、镇静、降压、利尿等治疗。麻醉诱导选用依托咪酯0.1~0.2mg/kg、丙泊酚100~150mg,芬太尼10~15μg/kg,罗库溴胺1mg/kg,利多卡因0.5~1mg。麻醉维持以芬太尼为主的静吸复合麻醉,应用连续监测有创动脉压和中心静脉压血流动力学指标,根据血液动力学的监测变化及时使用硝普钠或硝酸甘油及尼卡地平等血管活性药物,严密控制血压。人工血管吻合结束后,积极使用多种止血药物。结果162例患者围术期血液动力学平稳,全部患者术后2~4h清醒,6~36h拔出气管插管,恢复良好。有2例患者因人造血管感染而死亡,4例因术中难以控制的出血而死亡。结论准确掌握手术适应证,术前重视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维护,合理使用麻醉药物和血管活性药物,加强监测,维持术中的血液动力学稳定,外科认真止血,完善手术技术,合理使用止血药物是大血管手术围手术期手术麻醉管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预处理对术中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心电图的影响,探讨其对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手术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选择接受心内直视手术行瓣膜置换患者45例,随机分为3组:A组于术前3d静脉滴注乌司他丁2万u/(kg.d),用至术前1d,连续用药3d;B组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即开始静脉滴注乌司他丁2万u/kg,维持至升主动脉阻断前10min;C组为对照组,不用乌司他丁预处理。记录各组麻醉后(T1)、主动脉插管时(T2)、心脏复跳时(T3)、主动脉开放10~15min(T4)、主动脉开放30min(T5)、主动脉开放45min(T6)、主动脉开放1~2h(T7)、术后24h(T8)时心电图的改变,记录各组主动脉开放后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剂量。结果A组与B组体外循环再灌注后5~10min室颤发生率分别为27%、7%,C组60%(P0.05);A组、B组T3、T4、T5、T6等时点再灌注心律失常评分显著小于C组(P0.05,P0.01),B组显著小于A组(P0.05);A组、B组T3、T4、T5、T6、T7、T8时心电图中∑ST-T抬高或下移显著小于C组(P0.05,P0.01),B组显著小于A组(P0.05);A组、B组CPB后心脏自动复跳率(73%、93%)明显高于C组(40%),A组、B组多巴胺[5μg/(kg.min)]的使用(40%、20%)明显低于C组(87%),且平均使用时间A组、B组显著短于C组(P0.05,P0.01);A组、B组肾上腺素使用率(6%、0%)明显低于C组(40%),且A组、B组使用时间和最大剂量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乌司他丁预处理减轻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产生心肌保护作用,既有早期保护作用(earlyprotection,EP),亦有延迟保护作用(delayedprotection,DP),但早期保护效应较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肾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2月~2015年9月心内科收治择期行CPB(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8例)与观察组(18例),经麻醉10min后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h),根据手术进展可调节为0.5~1.0μg/(kg·h)直至手术结束;在给予右美托咪定前(T0)、CPB第30min(T1)、CPB结束后30min(T2)三个时间点采用经食管超声心电图测量肾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肾动脉内径(D)、肾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ean)、肾血流量(RBF)等指标,并在给药前、手术终止前10min、术后2h测量血浆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血清胱抑素C(Cys-C)、肌酸激酶(CK-MB)等生物学指标.结果:手术终止前10min,两组各生物学指标较T0时点显著增高,术后2h观察组NAGL、CK-MB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T2时点Vmean、RBF较T1时点显著升高,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其他指标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保护CPB心脏置换术患者心肌细胞,缓解应激反应,增加肾血流量,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