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8篇
综合类   13篇
药学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拖带是电生理中的重要概念,通过拖带标测,可让电生理医师鉴别和治疗很多心律失常,笔者就拖带现象产生机制、拖带标测方法、显性拖带与隐匿性拖带区别以及拖带标测技术在导管消融方面的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白介素22(IL-22)与冠状动脉钙化的关系以及预测价值。方法将202例研究对象根据冠状动脉CT检查计算钙化积分结果分为低钙化积分组(LCAC,总积分≤300)146例,为非冠心病者;高钙化积分组(HCAC,总积分300)56例,为冠心病者。通过ELISA法测定不同组别血清IL-22水平。结果LCAC组IL-22为(28.34±12.63)pg/ml,HCAC组IL-22为(38.59±12.90)pg/ml(t=-6.12,P0.001)。相关性分析提示血清IL-22水平与冠脉钙化积分(CCS)有明显相关性(r=0.42,P0.01)。IL-22诊断冠状动脉钙化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1,最佳临界值为27.50 pg/ml,此时敏感度为85%,特异度为71%。结论严重冠状动脉钙化者血清IL-22水平显著增高,血清IL-22可能可以作为冠状动脉钙化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介入治疗时间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2例STE-MI施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根据发病到开始PCI的时间分为两组,12h内为直接介入组(n=49),以及5~10天为择期介入组(n=53)。比较两组术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以及PCI后3天内、1个月、6个月分别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左心室收缩末容积指数(LVESVI)、左心室舒张末容积指数(LVEDVI)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判断左心功能的状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基本临床情况以及术中情况差异无显著性。两组在术后3天内左心功能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患者术后1、6个月左心功能均有改善,直接介入组左心功能改善程度明显优于择期介入组。结论直接以及择期介入治疗均能改善STEMI患者左心功能,而直接介入治疗相对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缺血后适应(IPC)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确诊为STEMI并在心导管室行直接PCI的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缺血后适应试验组(44例)和常规PCI组(48例),并分别对责任病变血管(IRA)行PCI术。试验组再灌注开始1 min内,给予30 s再灌注/30 s再闭塞(通过球囊反复低气压充气/放气实现)的3次循环,然后给予持续再灌注;常规PCI组按中国PCI指南常规操作。详细采集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及手术资料,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以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作为终点。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两组研究对象MACE发生率进行探讨。结果两组年龄、性别、基线LVEF及FS水平、BMI、梗死部位、单支血管病变率、中位总缺血时间、中位D-to-B时间及术前术后TIMI血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失访8例,失访率为8.7%。随访期间共发生MACE事件21例,其中试验组发生MACE 8例(19.5%),常规PCI组发生13例(30.2%),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试验组MACE事件发生率与常规PCI组相比有下降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试验组与常规PCI组相比,心衰再入院的发生率也并未降低(P0.05)。结论缺血后适应并未能降低STEMI接受直接PCI患者1年MACE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发生对比剂肾病(CIN)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110例行急诊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根据是否CIN分为CIN组和非CIN组,比较2组病人的一般资料、基础疾病、术前用药情况、对比剂使用情况等,分析CIN的危险因素.结果:2组病人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血糖水平和血脂异常、高血压、既往心肌梗死、既往脑梗死例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的肾功能不全、糖尿病、贫血例数和血清肌酐(SC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红蛋白水平及肾小球滤过率(eGFR)、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肌酸激酶(CK)峰值、对比剂用量(CM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其中,肾功能不全、SCr、eGFR、CMV、CMV/eGFR和LVEF、hs-CRP、对糖尿病、贫血均为CIN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除一般认为的肾功能不全、大剂量对比剂等危险因素外,糖尿病、高水平hs-CRP和CMV/eGFR等CIN危险因素也需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瑞替普酶对≥75岁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溶栓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入住博白县人民医院的STEMI并行溶栓的65例患者随机分为溶栓治疗组32例及对照组33例,两组均给予基础药物治疗,溶栓组增加减半剂量瑞替普酶溶栓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冠脉再通率、心梗1个月内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以及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溶栓治疗组冠脉再通率为68.8%,高于对照组的15.2%(P0.01),溶栓治疗组心肌梗死后1个月内病死率3.1%,低于对照组的2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衰、心源性休克以及缺血再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治疗组轻度出血发生率28.1%,高于对照组的6.1%(P0.05)。两组患者均无中度及严重出血病例。结论高龄STEMI患者采用减半量瑞替普酶进行溶栓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我院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并行冠状动脉造影随访患者17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造影随访结果其中术后48例患者中的56支靶血管发生再狭窄作为病例组,未发生再狭窄患者123例,133支血管作为对照组。先采用Pearson卡方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存在统计学差异的临床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狭窄程度>90%(χ24.71,P0.03)、支架直径≤3 mm (χ227.92,P0.00)、病变长度>15 mm(χ24.67,P0.03)、残余狭窄>5%(χ210.05,P0.00)、吸烟患者(χ24.78,P0.03)、糖尿病患者(χ24.72,P0.03)和术后不规范抗凝(χ26.70,P0.01)与术后支架内再狭窄有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支架直径≤3 mm (OR4.34, 95%CI: 2.01~8.38,P0.02)、残余狭窄>5%(OR2.2, 95%CI: 1.56~4.88,P0.03)和术后不规范抗凝(OR1.88, 95%CI:1.21~3.68,P0.04)是影响冠状动脉术后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例模型显示,置入支架直径≤3 mm患者随访期间发生再狭窄的风险显著高于支架直径>3 mm患者(HR3.53, 95%CI:2.08~5.99, P0.00)。结论 置入支架直径较小、残余狭窄较重且术后抗凝不规范的患者是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危险人群,应加强监测,规范抗凝,降低其再狭窄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诊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心肺复苏后患者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0月至2010年6月资料完整、发生了心脏骤停并成功实施了心肺复苏的19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一般资料、冠脉造影结果、介入治疗情况以及临床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冠脉造影结果显示,19例患者罪犯血管为左主干1例,左前降支14例,左回旋支1例,右冠脉3例。本组患者无出现颅内出血、严重血肿等出血并发症。患者住院期间死亡2例,其中1例死于亚急性血栓形成,另1例因心源性休克无法纠正而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急诊介入治疗为心肺复苏术后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积极有效的抢救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分析中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568例年龄在40 ~ 89岁冠心病患者为研究样本,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冠心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非冠心病人群,男性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平均水平高于女性,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年龄、吸烟、体质量指数(BMI)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广西玉林市中老年冠心痛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非冠心病人群,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性别、年龄、吸烟、BMI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转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a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老年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_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高危患者应用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行转运PCI的老年STEMI高危患者96例,分为观察组(替罗非班)50例和对照组46例,分析两组术中梗死相关动脉(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心肌灌注分级(TIMI myocardial perfusion grade,TMPG)、住院及出院3个月期间发生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比较两组住院出血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1周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变化。结果观察组TIMI、TMPG在术前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TIMI、TMP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ACE事件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复查LVEF,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P0.05)。结论老年STEMI高危患者转运PCI应用替罗非班治疗,可改善术前梗死相关动脉的血流和心肌灌注,并且能明显提高LVEF,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