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6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监测外科手术、创伤病人入ICU时的降钙素原(PCT)水平,评估PCT对外科手术、创伤病人院内感染的预测作用。[方法]纳入年龄大于18岁、创伤或手术后需要进入ICU监护的病人73例。监测PCT水平及院内感染情况。[结果]PCT≥0.05ng/ml预测外科术后、创伤病人院内感染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37.5%,准确度71.2%,阳性预测值32.7%,阴性预测值100%,阳性似然比1.60,阴性似然比为0。PCT≥0.25ng/ml预测外科术后、创伤病人院内感染的敏感度为37.5%,特异度97.0%,准确度64.4%,阳性预测值93.8%,阴性预测值56.1%,阳性似然比12.5,阴性似然比为0.64。入ICU的PCT值预测外科术后、创伤病人院内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3。[结论]对创伤及外科手术后病人进行PCT监测,有助于早期发现院内感染高危病人,可指导临床抗生素治疗。  相似文献   
2.
FK506(FK)是日本Fujisawa公司的Goto等于1984年从筑波山土壤中链霉菌属(Streptomycstrukufaensiz)放线菌中分离出来的发酵产物,化学结构属23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分子量822,易溶于甲醇、乙醇、丙酮,不溶于水。FK是目前已知最强的免疫抑制剂,其效价较CsA(Cyclosporine A)强100倍以上,经5年动物试验,1989年已开始临床使用,因其作用强,副作用较CsA少,正在取代CsA作为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首选药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调脂及抗炎作用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15  
目的探讨40 mg/d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的调脂及抗炎作用。方法将92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d,试验组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d,用药后4、12、24周检测两组患者血脂、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浓度,对比两组调脂及抗炎作用差异。结果①用药后12周,试验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用药后24周,试验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②用药后12周,试验组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用药后24周,试验组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③降脂强度与病人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浓度下降趋势呈线性正相关。④随访期内两组心脏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①服用阿托伐他汀40 mg/d安全可靠。②服用阿托伐他汀40 mg/d可显著提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血脂达标率。③服用阿托伐他汀40 mg/d对炎症因子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具有更强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DR—AB)对普通消毒剂的抗药性。方法应用K-B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筛选出鲍曼不动杆菌泛耐药菌株5株,采用纸片法和肉汤培养进行消毒剂敏感试验。结果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0.5%聚维酮碘(PVP.I)、0.1%醋酸氯己定溶液(洗必泰)、即配0.2%三氯异氰尿酸、2%强化戊二醛(浸泡)敏感性好,而对75%乙醇、0.1%-氧化氯、0.1%PVP-I和配制30min后0.2%三氯异氰尿酸等不敏感。结论0.5%PVP-I、0.1%醋酸氯己定溶液、即配0.2%三氯异氰尿酸、2%强化戊二醛(浸泡)对PDR-AB具有良好的杀灭效果,推荐采用;而低浓度含碘、含氯消毒剂以及75%乙醇效果差,不宜采用。  相似文献   
5.
速避凝对照小剂量普通肝素治疗急性损伤性DIC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LMWH)速避凝在急性损伤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速避凝对照小剂量普通肝素治疗40例急性损伤性DIC。20例采用速避凝治疗,0.1-0.4ml皮下注射,每日1-2次(75-150u/kg.d-1),对照组20例采用常规小剂量普通肝素治疗,剂量为12.5-50mg,每日分1-3次(100-250u/kg.d-1)注射。结果速避凝组有效率(75%)比小剂量普通肝素组(65%)高,但无统计学意义。速避凝组出血率(30%,6例)低于小剂量普通肝素组(65%,13例),速避凝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小剂量普通肝素组(45%,vs65%,9例vs13例)。结论LMWH速避凝治疗急性损伤性DIC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使用较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立普妥)强化降脂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进行临床调脂疗效的比较。方法:选择105例经皮冠脉造影术(CAG)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在进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PCI(经皮冠脉成型术及支架植入术,PTCA+STENT)后,随机分配为阿托伐他汀常规剂量A组(10mg/d,52例),大剂量阿托伐他汀B组(40mg/d,53例)。分别在用药前、用药后4周、用药后12周、用药后24周检测血脂水平,比较两组情况,同时分析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分组前2组血脂水平相似,给药4周后阿托伐他汀A组病人:血清总胆固醇(TC)下降13%,低密度脂蛋白(LDL)下降14%,高密度脂蛋白(HDL)无变化,甘油三酯(TG)下降-4%;B组病人:TC下降17%,LDL下降16%,HDL无下降,TG下降11%。给药12周后,阿托伐他汀A组病人:TC下降14%,LDL下降14%,HDL下降-4%,TG下降-10%;阿托伐他汀B组病人:TC下降23%,LDL下降23%,HDL无下降,TG下降7%。两组TC、LDL、TG下降幅度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病人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使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能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急性肺栓塞(PE)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急症,危害极重。本研究通过对本院疑诊、确诊PE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以总结PE的治疗经验。方法检索本院1997年8月—2009年6月出院诊断为PE的病例,记录相关资料,并对出院患者进行电话随访。结果 83例患者确诊为PE,1例患者住院死亡,38例患者接受了随访,其中8例死亡,其他患者失访。38例患者接受溶栓联合抗凝治疗,1例死亡;46例单独接受抗凝治疗。已知临床结局的39例患者中,接受或无接受溶栓治疗组比较,病死率发生的相对危险度(RR)=1.04,95%CI(0.33,3.28);长期坚持服用与无坚持服用华法林组比较,患者病死率RR=1.56,95%CI(0.38,6.4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确诊PE患者,溶栓联合抗凝和单纯抗凝治疗存在争议,长期服用华法林的依从性也较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LMWH)在创伤性弥漫性血管内凝(DIC)的临床疗效及出血风险。方法: 随机对照应用低分子肝素(A组,26例)、普通肝素(B组,25例)、无肝素(C组,26例)治疗 77例创伤性DIC患者,三组均同时应用血制品(新鲜血浆、冷沉淀物、浓缩血小板悬液)和积极处理原发病, 监测凝血因子、28d病死率、出血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低分子肝素组患者 28d病死率比单纯凝血因子补充治疗组低38.46%,普通肝素组则低33.69%,两种肝素的治疗效果相近,但普通肝素组不比低分子肝素组增加出血发生率。结论:低分子肝素和肝素治疗创伤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