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应用自体富血小板凝胶技术(APG)治疗非感染性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10月2型糖尿病合并非感染性足溃疡患者25例,对照组15例给予常规治疗及创面处理,观察组1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自体富血小板凝胶技术外用治疗。结果 4周后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890,P=0.027)。结论自体富血小板凝胶治疗非感染性糖尿病足溃疡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的洋地黄类药物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株BC-PAP的自噬调控作用。方法将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株BC-PAP分为空白对照组、洋地黄毒苷组、地高辛组,应用CCK-8方法测定细胞活性,并观察细胞的生长情况,电镜观察细胞内自噬小体的形成。结果洋地黄毒苷、地高辛均能够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BC-PAP细胞的生长。洋地黄毒苷的IC50浓度为0.25μmol/L,而地高辛的IC50浓度为5μmol/L。结论洋地黄毒苷、地高辛可增强甲状腺癌细胞自噬,洋地黄毒苷诱自噬的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洋地黄毒苷对裸鼠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建立裸鼠肿瘤模型后,分为空白对照组、实验组,每组8只,分别给予生理盐水、洋地黄毒苷(1 mg/kg),隔日腹腔注射。治疗15天后,分析肿瘤体积,取下瘤体,选取实验组及空白对照组肿瘤组织进行HE染色。结果:治疗前,空白对照组与实验组裸鼠肿瘤体积分别为(109.43±7.67)mm3和(107.15±6.97)mm3。治疗15天后,空白对照组裸鼠肿瘤体积为(732.67±72.40)mm3,实验组裸鼠肿瘤体积为(251.91±27.29)mm3(实验组vs空白对照组,P<0.01)。HE染色结果示,实验组部分区域肿瘤细胞核淡染、缩小,且局部出现了变性、坏死。表明了洋地黄毒苷的抑瘤作用可能与其诱导肿瘤组织的破坏有关。结论:洋地黄毒苷可以抑制裸鼠体内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生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1%氧浓度(低氧)与21%氧浓度(常氧)下葡萄糖对心肌细胞表达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与TNF-α的炎症反应。方法选取我院自身培养的刚出生月1-4天大鼠的心肌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常规培养2-3d后分别加入5mmol/L、10mmol/L、33mmol/L浓度不同的葡萄糖,分成A、B、C三组。三组分别在1%氧浓度(低氧组)与21%氧浓度(常氧组)条件下培养。分别检测三组在不同氧浓度下心肌细胞表达HIF-1α与TNF-α的炎症反应。结果在1%氧浓度(低氧)状态下,A、B、C三组心肌细胞表达HIF-1αmRNA相对含量分别为1.31±0.36、1.40±0.27、0.82±0.33,明显高于在21%氧浓度(常氧)下三组的HIF-1αmRNA表达(1.14±0.22、1.19±0.19、0.58±0.21);在相同葡萄糖浓度下,A、B、C三组内皮祖细胞对1%氧浓度与21%氧浓度HIF-1α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氧浓度(低氧)状态下,A、B、C三组心肌细胞表达TNF-αmRNA分别为0.36±0.03、0.39±0.05、0.62±0.04,明显高于在21%氧浓度(常氧)下三组的心肌细胞表达TNF-αmRNA表达(0.25±0.02、0.28±0.04、0.51±0.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NF-αmRNA表达随葡萄糖浓度增加而上升。结论在低氧条件下,高糖会对心肌细胞产生一定的毒性作用,进而减弱心肌细胞的HIF-1α以及导致心肌细胞TNF-αmRNA表达升高,从而引起炎症反应的出现。早期强化血糖控制可减少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氧化应激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无心、脑、肺、肾、眼底及神经系统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30例(男18例,女12例),合并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30例(男20例,女10例),健康对照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分别检测受试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及脂质过氧化物(MDA)水平.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MDA含量增加、SOD及MDA/SOD增强,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与2型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MDA含量增加、SOD活力MDA/SOD增强(P<0.01).结论:氧化应激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具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是发生于糖尿病患者的一种特异性心肌疾病,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充血性心力衰竭、心绞痛等[1]。糖尿病心肌病患者临床检查多显示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增高、左室舒张功能的异常、窦性心动过速、24小时内心率变异性减弱或消失等现象,对社会和家庭都带来了严重的负担。GLP-1及其类似物具有十分重要的心血管保护作用,能显著增加心肌对葡萄糖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长病程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病人接受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治疗前后visfatin的变化,以期探讨GLP-1治疗长病程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收集2012年3月—2013年9月于黑龙江省医院内分泌科住院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病程10年以上患者50例,接受GLP-1治疗半年,用ELISA方法测定受试者治疗前后血清visfatin水平,并搜集病人血糖、血压、血脂、血清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体质指数、腰臀比等相关指标。分析治疗前后血清visfatin水平及一般指标是否有明显的变化,另取黑龙江省医院体检中心年龄、性别相匹配正常对照组50名,进一步探讨GLP-1治疗长病程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的病理生理机制。结果长病程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GLP-1治疗半年后visfatin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1)。治疗后半年回访患者与治疗前自身对照相关指标血糖、血压、血脂、糖化血红蛋白、体质指数、腰臀比显著下降。visfatin和糖化血红蛋白、血清胰岛素、体质指数、低密度胆固醇、空腹血糖均成正相关。结论 visfatin与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密切相关,接受GLP-1治疗半年后visfatin水平明显下降。GLP-1通过抑制餐后胃排空、抑制食欲、促进肝脏、肌肉、脂肪组织糖原合成及刺激胰岛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抑制其凋亡等机制发挥作用,通过多靶点治疗长病程的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病人,将有望成为长病程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8.
初诊DM2患者脂联素、炎性因子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分析初诊2型糖尿病(DM2)患者脂联素、IL-6、TNF-α水平变化及其与胰岛素抵抗(IR)、肥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初诊DM292例,分为肥胖组(体重指数BMI≥25kg/m^2)42例、非肥胖组(BMI〈25kg/m^2)50例、正常对照组40例,测定血清脂联素、IL-6、TNF-α、体重、身高、血脂、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胰岛素(2h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做相关性分析。结果:肥胖组脂联素低于非肥胖组(P〈0.05)及正常对照组(P〈0.01),非肥胖组又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肥胖组IL-6、TNF-α高于非肥胖组(P〈0.05)及正常对照组(P〈0.01),非肥胖组又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脂联素与BMI、HOMA-IR呈负相关,IL-6、TNF-α与BMI、HOMA-IR呈正相关。结论:脂联素、IL-6、TNF-α与IR密切相关,参与了糖脂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9.
对Graves′病患者,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了IL-6和TNF-α, 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了IFN-γ.Graves′病患者的IL-6、TNF-α、IFN-γ水平均高于对照者.治疗后, IL-6水平降至正常, 而TNF-α、IFN-γ水平仍高于对照者.提示: IL-6水平与病情变化相平行, 而TNF-α、IFN-γ水平仍较高.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肢端坏疽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人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给患带来很大的痛苦,而治疗上又比较棘手.近年来,我们采用综合治疗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