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①目的探讨小巨核细胞免疫酶标染色在鉴别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巨幼细胞贫血(MegA)中的意义.②方法采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桥联免疫酶标(APAAP)法,对30例MDS和34例MegA病人骨髓涂片染色,观察巨核细胞阳性率并计数,并与33例正常骨髓进行比较.③结果小巨核细胞在MDS中的阳性率为93.3%,在MegA中的阳性率为23.8%,差异有极显著意义(x2=31.56,P<0.01);二者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2.3%),差异有显著性(x2=48.94,13.69,P<0.01).MDS中小巨核细胞数量为每片34个,MegA中小巨核细胞数量为每片4.8个,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u=78.24,P<0.01);两组与正常对照组(每片0.3个)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u=648.56,432.78,P<0.01).MDS中的小巨核细胞以淋巴样小巨核细胞、单圆核小巨核细胞为主;MegA中的小巨核细胞为单圆核、多核小巨核细胞,未见淋巴样小巨核细胞.④结论小巨核细胞免疫酶标染色在MDS和MegA的鉴别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MOAP方案治疗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国内外报道米托蒽醌应用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难治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缓解后治疗,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我们试用MOAP方案治疗初治的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并在缓解后用此方案巩固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调节性T细胞(Treg)、叉头状转录因子P3(FoxP3)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在慢性髓系白血病(CML)不同时期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2018年3月-2021年3月在菏泽市立医院血液内科就诊的73例CML患者的外周血,根据患者所处的CML不同时期,将患者分为初诊组、慢性期组和急变期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Treg水平,RT-q PCR检测FoxP3 mRNA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浆中TGF-β的表达水平,分析上述指标在患者临床发病过程中的作用。结果:初诊组患者Treg比例较慢性期组升高,但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695),而急变期组较初诊组和慢性期组均显著升高(P=0.008,P<0.001)。初诊组、慢性期组和急变期组FoxP3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11.61±2.21、6.46±1.35和8.54±2.13,FoxP3 mRNA表达水平在CML不同时期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55.199,P<0.001)。初诊组和急变期组FoxP3 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慢性期组(P<0.001),且初诊组最高(P<0.001)...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AG方案治疗老年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共选择老年AML患者45例,治疗组23例应用CAG方案,对照组22例应用DA、HA或MA方案。结果治疗组1个疗程完全缓解率(CR)率39.1%,有效率57.7%;对照组CR率31.8%,有效率54.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骨髓恢复时间、所需浓缩红细胞及单采血小板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G治疗老年人AML疗效肯定,较普通化疗方案骨髓抑制时间短,输血量减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环孢素A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环孢素A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用t检验和χ2检验对各种因素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环孢素A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有效率与性别无关;6~24岁组、25~54岁组的有效率分别为61.5%、66.7%,均高于55岁以上组疗效4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治疗前病程0.5~6个月组、7~12个月组、13~18个月组、19~24个月组间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前血红蛋白(Hb)≥60 g/L和Hb<60 g/L组有效率55.6%和6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0.5×109/L组有效率70.0%高于ANC<0.5×109/L组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小板计数(PLT)≥20×109/L组有效率68.4%,高于PLT<20×109/L组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初诊时粒∶红(G∶E)比值<2.00∶1组有效率85.0%,高于G∶E≥2.00∶1组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时间在6~18个月内各组间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年龄55岁以下、ANC≥0.5×109/L、PLT≥20×109/L、G∶E<2.00∶1是治疗反应良好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FLT3-ITD、NPMI、C—kit基因突变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PCR技术检测50例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FLT3-ITD、NPM1、C—kit表达,比较分析FLT3-ITD、NPMI、C—kit突变与临床资料、细胞遗传学的关系及预后影响。结果50例急性髓系白血病中NPM1突变检出率占38%,在正常核型占61.9%,显著高于在异常核型(P〈0.05);FLT3-ITD突变检出率32%,正常核型占38.1%,与在异常核型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C—kit突变检出率10%,核型为t(8;21)占80%、,FLT3-ITD、NPM1突变初诊时WBC、LDH、α-HBDH显著高于无突变患者(P〈0.05);在NPM1突变患者中伴FLT3"ITD突变占68.42%,显著高于在无NPM1突变患者中伴FLT3-ITD突变占的9.68%(P〈0.05);单纯NPMI突变CR率i00%,显著高于无三基因突变的患者54.16%(P〈0.05),FLT3-ITD、NPMI突变CR率46.15%,显著低于单纯NPM1突变CR率100%(P〈0.05)。CR的患者FLT3-ITD、NPM1、C—kit突变均转阴,复发患者再次检出突变早于骨髓复发。结论FLT3-ITD、NPMI及C—kit基因突变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上有特殊的分布,并且与白细胞数、骨髓原始细胞比例、血小板数、LDH、α-HBDH密切相关,三基因突变可作为判断预后及监测微小残留病灶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三氧化二砷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桑玉旗 《山东医药》2007,47(25):40-41
用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难治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治疗组)13例,采用ELISA法及ABC-HRP法检测正常者(对照组)和治疗组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IL-6水平。结果治疗组治疗前VEGF和IL-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者均明显下降(P〈0.05),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AS2O3治疗难治复发性MM疗效肯定,可能通过下调VEGF表达而发挥抗肿瘤作用,与IL-6的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研究白杨素联合柔红霉素诱导体外培养的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细胞株(HL-60)的细胞凋亡作用,通过其对磷酸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的活化,增加HL-60对柔红霉素的敏感性。方法:用MTT法测定对照组、白杨素组(20μmol·L-1)、柔红霉素组(0.5μg·ml-1)和白杨素(20μmol·L-1)+柔红霉素(0.5μg·ml-1)组对HL-60细胞的抑制率,观察各组HL-60细胞形态变化,并用吖啶橙和溴化乙锭(AO/EB)双荧光法观察细胞凋亡情况;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白杨素与柔红霉素联用对HL-60细胞PI3K相关基因S期激酶相关蛋白2(Skp-2)、抑癌基因P27、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ax)表达的影响;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白杨素与柔红霉素联用对HL-60细胞PI3K相关蛋白Skp-2、P27、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结果:白杨素与柔红霉素联用能显著增强HL60对柔红霉素的化疗名感性,降低HL60细胞存活率,增加细胞凋亡,下调Skp-2、Bcl-2 mRNA及蛋白表达,上调P27 mRNA及蛋白表达,与单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ax mRNA及蛋白表达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白杨素可以有效靶向诱导HL-60肿瘤细胞凋亡,并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增加HL-60对柔红霉素的化疗敏感性。  相似文献   
9.
背景 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是一类危及生命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病情进展快、自然病程短、治疗费用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时至今日,AL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流行病学病因研究的结果仍存争议;我国尚缺乏近年来与现实生活接轨的最新数据.目的 探讨成人AL发病相关的生活及环境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1:1病例对照研究的流行病学方法,以我国北方地区(北京、天津、沈阳、郑州、菏泽)五家三级甲等医院为研究现场,通过面对面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2020年1-12月在上述五家医院住院诊治的AL患者和非肿瘤患者的相关信息.以新确诊的成人AL患者为病例组,非肿瘤患者为对照组,按照年龄、性别、民族、居住地、来源医院进行1:1配比,患者入院时间相近,纳入12个危险因素,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成人AL发病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病例组和对照组各纳入175例患者,中位年龄分别为46(33~58)岁、46(31~60)岁(P=0.915),男女比例均约为1.5:1.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的房屋装修3个月内入住史(χ2=10.002,P=0.002)、居住地附近300 m范围内电磁辐射暴露史(χ2=4.010,P=0.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房屋装修后3个月内入住史(OR=2.801,95%CI:1.400~5.607,P=0.004)、居住地附近300 m范围内电磁辐射暴露史(OR=2.330,95%CI:1.099~4.938,P=0.027)可增加成人AL的患病风险.结论 房屋装修3个月内入住史、居住地附近300 m范围内电磁辐射暴露史为成人AL的可疑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