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0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47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48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分析血管栓塞与开颅夹闭治疗脑动脉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资料随机选取本院诊治的86例脑动脉瘤患者,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2组,对照组43例患者予以开颅夹闭治疗,研究组43例患者予以血管栓塞治疗,分析2组患者住院时间、费用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11.42±4.35天,住院费用为4.26±1.23万元,明显少于对照组18.39±9.86天、7.54±1.07万元,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出现并发症总数4(9.30%)例明显少于对照组并发症总数15(34.88%)例,2组相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栓塞与开颅夹闭治疗脑动脉瘤的临床效果相当,但是采用血管栓塞治疗术后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2.
自2000年以来第四军医大学航空航天医学院开展了系统的航天医学课程体系建设,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从三个方面介绍了航天医学课程体系建设的经验与体会,包括航天医学课程体系的创立与实践,航天医学教学资源的建设与成果,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效果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通过对心率和心率变异性指标客观评估指导因材施教提高模拟飞行训练成绩的方法。 方法 航空航天医学专业32名男性本科学员在模拟飞行实践课学习初期进行考核,记录心电数据,并通过专家打分法记录考核成绩。根据着陆和静息态LFnu的比值将学员分为过度紧张组和适度紧张组,过度紧张组在常规教学外,增加针对性训练,最终考核时再次测量所有学员的心电数据和进行专家打分。通过对比两次考核的飞行分数和心率/心率变异性指标,评估因材施教的教学效果。 结果 通过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最终考核时,同一飞行阶段两组学员心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心率变异性指标的显著性差异相较初期考核时明显减少,两组学员专家评分无明显差异,过度紧张组学员平均分数提高幅度高于适度紧张组。 结论 采用心率变异性指标对学员进行分组并开展因材施教,能够有效提高过度紧张组学员模拟飞行成绩,为进一步改进航空航天医学专业学员模拟飞行实践课教学效果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4.
背景 骨微血管在骨稳态维持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血管-成骨耦联"现象已经成为目前临床医学工作者关注的焦点问题,揭示微血管内皮细胞与成骨细胞之间的相互调控关系将为骨相关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目的 探究在共培养条件下,微血管内皮细胞bEnd.3对成骨细胞MC3T3-E1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 利用Transwell...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噪声对不同岗位机务人员听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某军区空军机务人员作为调查对象,按照工作岗位分为机械组(736人)、军械组(294K)、电子组(334人)、特设组(350)k)四组。采用电测听仪检查所有被试人员纯音听力。结果四组机务人员均出现一定比例的听力障碍,分别为机械12.0%,军械9.5%,电子10.2%,特设12.0%;高频听力受损分别为机械45.1%,军械45.5%,电子34.8%,特设57.7%。特设组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1)。各组机务人员的高频听力受损的最敏感频率均为6000Hz,在听力图上呈现典型的V形凹陷。结论噪声对机务人员的听力均有不良影响,高频听力受损发生率高,且以6000Hz最为敏感,特设人员高频听力受损高于其他工种。  相似文献   
6.
低G锻炼对高G致大鼠记忆功能和平衡能力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低G锻炼对高G致大鼠记忆功能和平衡能力改变的影响。方法 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1 0Gz/5min组、锻炼 3d组和锻炼 5d组 4组 ,每组 8只。锻炼组分别在 + 1 0Gz/5min暴露前进行 3d或 5d的 + 4Gz/3min锻炼 ( 1次 /d)。观察单次 + 1 0Gz/5min暴露后即刻、1d、2d、4d和 6d大鼠记忆功能和平衡能力的变化。结果 + 1 0Gz组大鼠在 +Gz暴露后各时间点正确率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 (P <0 .0 1 ) ,反应时均显著延长 (P <0 .0 1 ) ,平衡能力在暴露后即刻及 2d时显著变差(P <0 .0 1 )。 + 4Gz/3min锻炼 3d组正确率在暴露后 1d、2d和 6d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P <0 .0 5 ) ,在2d、4d和 6d时较 + 1 0Gz组显著升高 (P <0 .0 1 ) ;反应时在暴露后各时间点较对照组均显著延长 (P<0 .0 5 ) ,在 1d、2d、4d和 6d时较 + 1 0Gz组显著缩短 (P <0 .0 1 ) ;平衡能力在暴露后即刻及 2d时较+ 1 0Gz组显著好转 (P <0 .0 1 )。 + 4Gz/3min锻炼 5d组正确率和反应时在暴露后各时间点较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 ;在暴露后 1d、2d、4d和 6d较 + 1 0Gz组显著改善 (P <0 .0 1 ) ;平衡能力在暴露后即刻及 2d时较 + 1 0Gz组显著好转 (P <0 .0 1 )。结论 + 4Gz/3min锻炼对高G致大鼠记忆功能损害和平衡能力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高+Gz和噪声复合应激对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 +Gz和噪声复合应激对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 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1 0Gz/3min组、90dB(A) /30min噪声组、+ 1 0Gz/3min和 90dB(A) /30min噪声复合应激组4组 ,每组 8只。采用Y -型迷宫实验、旷场分析实验、避暗实验观察应激后不同时间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变化。结果复合应激组大鼠正确反应次数在暴露后各时间点较对照组和噪声组均显著降低 (P <0 .0 1 ) ,反应时均显著延长 (P <0 .0 1 ) ;中央格停留时间仅在暴露后即刻较对照组和噪声组显著延长 (P <0 .0 1 ) ;总时间和错误数在暴露后即刻较对照组显著增加 (P <0 .0 1 ) ,潜伏期在暴露后即刻显著缩短 (P<0 .0 1 ) ,在暴露后 6d时仍较对照组显著缩短 (P <0 .0 1 )。而与 + 1 0Gz组相比 ,复合应激组大鼠正确反应次数在暴露后即刻显著降低 (P <0 .0 5 ) ,反应时显著延长 (P <0 .0 1 )。结论 + 1 0Gz/3min和 90dB/30min噪声复合应激可引起大鼠持续性学习记忆功能障碍 ,两种因素具有协同效应 ,其中 +Gz为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正加速度致脑损伤和学习记忆障碍的多重机制假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利用动物离心机较系统地研究了高G暴露对脑的影响及其机制,联系国内外加速度生理研究最新进展,提出了高G致脑损伤和学习记忆障碍的多重机制假说,认为高G暴露引起的脑缺血是导致脑损伤和学习记忆障碍的主要原因,其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机制涉及脑能量代谢降低、脑离子平衡紊乱、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脑一氧化氮合酶和c—fos表达增加及热休克蛋白(HSP70)的保护作用等;颅内压力剧烈变化和应力增加是高G致脑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血液流变学特性改变在高G致脑损伤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推拉动作后大鼠脑星形胶质细胞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改变.方法 雄性SD大鼠4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 10 Gz暴露组、推拉动作组,分别于暴露后不同时间灌注取脑,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脑GFAP的表达情况.结果 10 Gz暴露后6 h,顶叶皮层、海马、丘脑可见GFAP呈中等强度的阳性反应,阳性细胞数较对照组显著增多(P<0.01),多为中等阳性细小型;暴露后1 d、2 d、4 d和6 d,GFAP阳性反应程度进一步增强,阳性细胞数进一步增多.推拉动作组暴露后各时间点,顶叶皮层、海马、丘脑GFAP呈较强的阳性反应,阳性细胞数较 10 Gz暴露组显著增多(P<0.01),以强阳性肥大型为主.结论 10 Gz/3 min 暴露可引起大鼠顶叶皮层、海马、丘脑GFAP表达显著增加,而推拉动作组比 10 Gz暴露组引起脑组织GFAP的表达增加更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T在胰腺单发转移瘤与胰腺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13例经穿刺细胞学、术后病理及临床随访证实的胰腺单发转移瘤的CT表现,并与53例经病理证实的胰腺癌的CT表现进行对比。所有病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胰腺单发转移瘤与胰腺癌在病灶分布、形态与边缘、周围血管侵犯、胰管及胆管扩张、胰腺体尾部萎缩等方面有较大差异。结论 CT有助于鉴别胰腺单发转移与胰腺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