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8篇
药学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3~6岁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s)T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细胞(NK)的变化,指导临床预防用药,避免过度以及不当治疗。方法严格按照入选标准和剔除标准收集3~6岁儿童160例,其中:病例组73例,对照组87例。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用流式细胞仪对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T细胞亚群、NK细胞的检测,并对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进行两独立样本的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表明:CD3+(Z=-1.588,P=0.112)、CD4+(Z=-0.541,P=0.588)、CD8+(Z=-0.733,P=0.463)、CD4+/CD8+(Z=-0.315,P=0.753)病例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NK细胞(CD3-CD16+CD56+)进行t+检验(t'=2.779,P=0.006〈0.05;95%CI:0.674~4.003),病例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RRTIs儿童检测T细胞亚群与NK细胞具有显著的临床指导意义,可避免过度使用免疫调节剂引起的用药不当。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6(IL-6)-634C/G基因多态性在中国汉族儿童中的分布及与体重指数(BMI)和血糖、血脂及25-羟维生素D代谢的相关性,探索基因多态性与儿童营养状况、糖尿病及维生素D缺乏所致疾病的关系.方法 测量214名8~12岁山西籍汉族学龄儿童的体重、身高,计算BMI.采集晨起空腹静脉血,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基因分析方法,检测214名儿童的IL-6基因634C/G多态性,测定其血糖、血脂、25-羟维生素D水平.比较不同性别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及不同基因型血糖、血脂、25-羟维生素D的差异.结果 汉族儿童人群中IL-6基因634位点存在CC、CG、GG 3种基因型,其中GG占15%、GC占40%、CC占45%;C和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65%、35%.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儿童与超重及肥胖儿童比较,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超重及肥胖儿童GG基因型频率(38.3%)高于正常(7.3%)及消瘦儿童(10.9%)基因型(x2=36.596,P=0.000).多因素分析显示,血三酰甘油浓度与儿童超重和单纯肥胖的发生有相关性,GG基因型是儿童超重和单纯肥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25-羟维生素D与BMI(r=0.075,P=0.528)、血糖(r=0.018,P=0.880)、三酰甘油(r=-0.097,P=0.417)、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0.038,P=0.75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0.028,P=0.817)均无相关性,25-羟维生素D在正常儿童和超重及肥胖儿童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羟维生素D缺乏者与合适水平者3种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22,P=0.733).结论 IL-6-634C/G位点在山西籍汉族儿童中存在着多态性,且分布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L-6-634基因多态性是导致儿童期超重及单纯性肥胖的一个遗传因素,与人体脂代谢相关,与糖代谢无直接关联.IL-6-634C/G位点基因多态性与血25-羟维生素D无关,与维生素D缺乏性疾病无关,可能与骨代谢无关.25-羟维生素D与血糖、血脂均无关,与儿童超重及肥胖无关.  相似文献   
3.
亚健康(sub-health,SH)是国际医学界的医学新思维,是指人的机体虽然没有明确的疾病,但呈现出活力降低,适应力呈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中间过渡状态,表现为过早出现疲劳增加,活力反应能力降低,适应能力减退等症状。它的潜在危害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青春期作为一个特殊的时期,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常常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苦恼、疲劳等症状,这种亚健康状态已对青春期学生的身心健康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评价和营养支持计划(SOAP)营养咨询与儿童保健常规指导对婴儿营养性疾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在山西省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体检的100名婴儿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SOAP组和常规指导组,共观测6个月。对SOAP组家长进行SOAP营养咨询,对常规指导组家长采用儿童保健门诊常规指导。干预6个月后检测两组婴儿营养性疾病发生情况,评价两组婴儿家长营养知识及喂养行为变化。结果干预6个月后,两组家长的营养知识-信念-行为较干预前均有改善,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SOAP组家长的婴儿辅食添加情况、营养知识和喂养技术得分(分别为27.21±1.37、10.00±0.00、5.00±0.00)的增加高于常规指导组(分别为21.79±2.26、5.85±0.86、2.87±0.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OAP组婴儿的营养性贫血、碘缺乏、锌缺乏的发生率均较常规指导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受SOAP营养咨询的家长其营养知识-信念-行为的改善优于常规指导组,其婴儿某些营养性疾病的发生率较低,SOAP营养咨询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5.
血铅负荷对儿童T细胞亚群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虽然人们对铅毒性引起机体的损害有了较深入认识,但铅负荷对T细胞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还不十分明确。 目的:评估血铅对儿童T细胞亚群的影响,以及血铅临界值与T细胞亚群的关系。 设计:对比观察。 单位:山西省儿童医院妇幼保健院分子微生物研究所。 对象:选择2003—05/2003—10太原市南郊和北郊区儿童60人,男32人,女28人;年龄3-6岁,平均(4.5 &;#177;1.5)岁。监护人均对检测项目知情同意。根据血铅值将儿童分为3组:≥0.48μmol/L组(n=13),≥0.24μmol/L,〈0.48μmol/L组(n=20),〈0.24μmol/L组(n=27)。 方法:①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铅水平。T细胞亚群检测用免疫荧光法。②计量资料差异性比较采用t检验。血铅与T细胞亚群关系采用直线相关分析。 主要观察指标:①不同血铅水平儿童T细胞亚群表达比较。②血铅水平与T细胞亚群的关系。 结果:儿童60人均进入结果分析。①≥0.48μmol/L组儿童CD3表达及CD4/CD8比值明显低于〈0.24μmol/L组(t=3.27,3.07,P〈0.01)。②血铅值≥0.48μmol/L时血铅水平与CD3表达及CD4与CD8比值呈显著负相关(r=-0.689,-0.674,P〈0.01),与CD8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748,P〈0.01)。 结论:血铅值水平≥0.48μmol/L,可使外周血CD3表达及CD4与CD8比值下降.对小儿免癌功能产毕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6.
维生素D受体基因BsmI多态性与儿童佝偻病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BsmI多态性分布,以及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关系,探讨其遗传易感性。方法对象为41例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和68例健康对照组儿童,均为山西籍汉族儿童,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 RFLP)等技术测定VDR基因BsmI多态性,比较两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并用Hardy Weinberg遗传平衡检验方法进行基因分布遗传平衡吻合度检验。结果佝偻病患儿组Bb、bb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14.6%和85.4%,健康对照组儿童Bb、bb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19.1%、80.9%。病例组等位基因B、b分布频率分别为7.35%、92.7%,对照组等位基因B、b分布频率分别为9.6%、90.4%,佝偻病组和正常对照组VDR基因型Bb、bb分布频率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间没有显著性差异。BsmI多态性分布极不平衡,bb型最多占80.9%,b位点占90.4%,是优势基因。结论VDR基因BsmI酶切位点多态性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发病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8.
目的研究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BsmI多态性分布,以及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关系,探讨其遗传易感性。方法对象为41例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和68例健康对照组儿童,均为山西籍汉族儿童,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等技术测定VDR基因BsmI多态性,比较两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并用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检验方法进行基因分布遗传平衡吻合度检验。结果佝偻病患儿组Bb、bb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14.6%和85.4%,健康对照组儿童Bb、bb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19.1%、80.9%。病例组等位基因B、b分布频率分别为7.35%、92.7%,对照组等位基因B、b分布频率分别为9.6%、90.4%,佝偻病组和正常对照组VDR基因型Bb、bb分布频率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间没有显著性差异。BsmI多态性分布极不平衡,bb型最多占80.9%,b位点占90.4%,是优势基因。结论VDR基因BsmI酶切位点多态性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发病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教育对0~3岁农村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寻求一种适用于农村的早期教育管理模式。方法:成立项目领导组及技术指导组,制定实施方案,集中培训项目工作人员,山省级专家深入现场做培训及技术指导,在各项目村成立了玩具活动室、孕妇学校、家长学校,并进行小儿生长发育监测,指导家长给孩子做体操、进行智能训练;在项目开始和结束时对项目地区全部0~3岁儿童进行了调查,并使用DDST评估智力,即丹佛发育筛查试验。结果:孕产妇保健较基础调查时有明显改善,而且儿童的反复感染率和智力异常率都低于基础调查,差异有显著性。参加玩具活动室的儿童,智力异常率、佝偻病患病率、反复感染率均低于不参加活动组,差异有显著性。1岁组儿童的体重、身长值两次调查无明显差异,2岁组、3岁组儿童的体重、身长均为本次调查高于基础调查,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早期教育可促进小儿的生长发育,提高机体的抵抗力,该管理模式可用于农村的早期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