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7篇
肿瘤学   2篇
  2020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来源的光敏剂PpIX在食管癌细胞中的亚细胞分布与光动力学效应的关系.方法: KYSE-450、KYSE-70和Het-1A细胞分别用ALA和外源性PpIX以及MitoTrackerGreen处理, 相差荧光显微镜观察不同来源的PpIX在细胞内的定位. 利用JC-1-流式细胞方法检测ALA-PDT和PpIX-PDT后细胞线粒体膜电位(ΔΨm)的改变. 利用电镜观察ALAPDT和PpIX-PDT后细胞线粒体的超微结构,观察PpIX的不同细胞分布形式对线粒体损伤的形态学改变. MTS法测定PDT处理后的细胞存活率.结果: 由ALA产生的内源性光敏剂PpIX荧光主要分布在线粒体, 与MitoTracker Green显示的线粒体荧光分布在相同的区域, 而外源性PpIX荧光信号则弥漫性分布于整个细胞质.KYSE-450、KYSE-70和Het-1A细胞经ALAPDT12 h后, 膜电位受损细胞分别达到22%、52%和33%, 而外源性PpIX-PDT别12 h后线粒体受损细胞率仅分别为15%、14%和18%. 电镜观察结果显示, ALA-PDT后仅1 h一些线粒体即已出现受损状态, 可见线粒体内嵴不明显, 出现空泡和膨胀. 但外源性PpIX-PDT后1h细胞内大部分线粒体仍保持完整结构. ALAPDT的细胞杀伤效果明显好于外源性PpIXPDT.结论: 光敏剂的不同亚细胞定位影响了食管癌细胞PDT的功效, PDT造成的线粒体的损伤在肿瘤细胞杀伤过程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提示以线粒体为靶点的光敏剂是未来光敏剂研制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对26例慢性食管炎病人进行了双盲试验治疗,其中15例伴有基底细胞过度增生,11例伴有不典型增生。治疗组14例病人用维生素A、B_2和C治疗,对照组12例服安慰剂,疗程10个月。从治疗前后内镜和活检病理组织学变化作为疗效判断标准。无论症状、体征和组织学检查结果治疗组均较对照组有改善。但是,只有口角炎的治愈率和病理组织学改变在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采用甲基苄基亚硝胺体内合成方法诱发小鼠前胃肿瘤。经过6个月的实验,前胃粘膜上皮发生增生性病变(100%),癌前病变(64.75%)及癌(5.8%)。用这种方法诱癌比较接近实际情况,而且病变发展缓慢,通过上皮细胞增生、癌前病变逐渐发展为癌,近似人类食管癌的发展。在实验过程中,绝大多数动物接近正常小鼠体重,体质较好,能耐受进一步的实验性治疗。这种方法和用药剂量诱发小鼠前胃肿瘤可作为研究食管增生、癌变及实验性治疗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4.
孙予  陈栋  刘党利 《河南医药信息》2010,(11):40-41,43,F0004
目的对牙冠延长术的临床资料从不同角度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便为开展此类手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郑州市口腔医院牙周科5年间140例牙冠延长术患者从病例来源情况、术牙病因情况、术牙牙位情况、不同手术方式情况、牙龈形态学分类情况、术后即刻效果情况、等多方面进行临床分析。结果以修复科首诊患者需求较多;以牙外伤及死髓牙劈裂病例最多;以上前牙手术最多见;牙龈形态以Ⅱ型较多Ⅰ型较少;临床多采用龈切加翻瓣加骨修整的手术方法 ;术后牙冠即刻延长效果明显。结论牙冠延长术是牙周外科一项重要的技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用Snap附着体修复游离端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47例肯氏Ⅰ类和肯氏Ⅱ类缺损患者,采用Snap附着体修复,经过0.5~3年的临床观察,通过患者主观感受、口腔检查和X线检查评价修复效果。结果 47位患者对美观都很满意,感觉舒适,能提高嚼咀效率,义齿固位稳定性好,基牙无龋坏,X线片基牙牙周膜无明显异常,牙槽骨无吸收。结论 Snap附着体美观舒适,固位和稳定性良好,对基牙损伤小,临床上可获得满意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6.
孙予  陈栋 《河南医药信息》2010,(24):154-156
目的探讨牙冠延长术术后效果的稳定性和美学效果。方法对28颗劈裂或龋坏至龈下的上前牙残根行牙冠延长术后进行修复并随访12个月,记录术牙术前、术后1、6周、3、6、12个月牙周各项指标包括出血指数、菌斑指数、牙周探诊深度、松动度以及断端位于龈下的距离。结果术后出血指数、菌斑指数与牙周探诊深度:术后与术前相比有显著差异。松动度:术后与术前无明显差异。Ⅰ型(薄扇型)和Ⅱ型(厚平型)术后12个月的牙周指标BI、PD、PLI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牙冠延长术术后12个月效果稳定。  相似文献   
7.
我们近年来采用牙齿牙合向牵引结合牙龈切除术、牙冠延长术,最后常规桩冠修复,取得较满意的美观和固位效果,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3例共14个残根,均为上颌中切牙和侧切牙,男9例,其中1例为2个相邻残根,女4例,年龄18~41岁。断面位于龈下2.0~3.5 mm 9颗,3.5~5.0 mm之间的5颗。所有患牙牙根长轴和两侧牙齿冠长轴基本平行、协调,并经过完善的根管治疗;无临床症状,牙周状况良好;X线片示牙周膜和牙槽骨正常;邻牙条件较好可以用作支抗牙。1.2方法(1)经过完善的根管治疗并观察1周,无症状;(2)根管制备,去除充填材料,深度以能粘固0.8 mm…  相似文献   
8.
与糖尿病相关的口腔黏膜病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糖尿病是一组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及胰升糖素绝对或相对过多所引起的以糖代谢障碍为主,并有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的全身性疾病。糖尿病患者可伴发多种口腔疾病,尤其是口腔黏膜病变,本文拟对与糖尿病相关的口腔黏膜病变的发病率,病因,临床表现等进行综述,提醒广大临床医师在诊治口腔黏膜病的同时,重视糖尿病的存在与伴随。治疗或预防糖尿病对降低口腔黏膜病发病率,减轻口腔黏膜病病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65℃热水灌喂NIH小鼠13周后,78.5%的小鼠前胃粘膜鳞状上皮发生乳头状增生,固有膜血管充血和炎性细胞浸润等炎性粘膜改变。灌喂热水加亚硝基肌氨酸乙酯组,85.71%的小鼠前胃上皮发生癌变,明显高于对照组癌变率53.57%(P<0.01)。结果表明,热损伤可引起小鼠前胃粘膜炎症性改变,而炎症造成的粘膜损伤又增加了粘膜上皮对致癌物的敏感性。慢性热损伤可能是促癌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NSAR诱发NIH小鼠前胃癌的动物模型,研究了中药R阻断癌变的预防作用及其对NK和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中药R有显著的阻断癌变作用,且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其中以每公斤体重4g的前期用药组效果较好,其抑制率为77.77%(P<0.01),提示该药主要作用于致癌过程的始发致突变阶段。中药R并可明显地提高NK和SOD活性,具有增强细胞免疫和解毒功能。是一种有苗头的化学预防药物,值得进一步开展人群干予试验和作用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