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低危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抗栓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低危非瓣膜病心房颤动(AF)患者华法林和阿司匹林的疗效,以明确抗栓治疗的最佳策略。方法:资料来源于华法林(目标INR 2.0~3.0)与阿司匹林(150~160mg/d)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参考国际指南中关于非瓣膜病AF血栓栓塞高危因素的建议,低危分层标准为不具备任何一项高危因素:脑卒中病史、年龄大于75岁、糖尿病、心肌梗死、超声心动图EF小于40%。分析低危亚组中阿司匹林与华法林组血栓栓塞和出血事件。结果:低危亚组患者306例,平均年龄(61.9±9.3)岁,男性194例(63.4%),孤立性AF 41例(13.4%)。随访时间中位数19个月。服用阿司匹林患者发生血栓栓塞事件5例,华法林组仅1例,但统计学没有显著差异(P=0.219)。患者共发生出血事件11例,其中严重出血仅在华法林组有1例。华法林组总出血发生率高于阿司匹林组但没有统计学差异(P=0.288)。血栓栓塞和严重出血事件的联合终点[9例(5.6%)比3例(2.1%)P=0.146]两组间也没有差异。结论:不具有血栓栓塞高危因素的低危非瓣膜病AF患者,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与口服抗凝药物的疗效相似,但阿司匹林的剂量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后内皮素 (ET)释放的动力学进行估价 ,探讨冠状动脉内皮是否是ET的释放部位。方法  12例冠脉造影前后、2 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行择期PTCA术前及术后 5min、6h的股静脉血、冠状动脉口血及冠状窦处血 ,用放射免疫法检测ET浓度。结果 冠脉造影前后血浆ET浓度无明显变化 (P >0 0 5 )。PTCA术后 5minET浓度升高 ,与术前相比具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 ,且持续升高达 6h ,与术前相比具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PTCA后冠状动脉口、冠状窦及股静脉处ET浓度均明显升高 ,但冠状窦处最高 ,其与冠状动脉口及股静脉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 ,且冠状动脉口与股静脉处ET浓度相比也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PTCA可使血浆ET进一步升高 ,冠状动脉内皮可能是ET的释放源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个体化精准恒定功率运动对慢性病患者脉搏波波形特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接受本团队管理的慢性病(以血糖、血脂、血压异常为主)患者中的11例为慢病组,同期选取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学习的正常人8例为正常组。以心肺运动试验评估制定个体化精准恒定功率运动处方,每天运动30 min,在运动前和运动后5、15、30、40 min测量其桡动脉脉搏波波形。对受试者脉搏波原始数据用Origin作图,对桡动脉脉搏波的上升、下降、切迹或平台等波形特征及其运动前后变化进行定性分析,并比较两组运动前、后切迹出现率。结果 运动前慢病组切迹出现率低于正常组(P=0.010)。运动后两组脉搏波均较运动前的波峰变高、波形变窄。运动后5 、15、30、40 min慢病组切迹出现率同运动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人切迹出现率始终为100.0%;运动后5、15、30 、40 min慢病组切迹出现率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体化精准恒定功率运动可改变脉搏波波形,其可能作为运动疗法有效管控慢性病的指标,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联合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同型半胱氨酸(Hcy)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确诊为ACS患者226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113例,普罗布考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和瑞舒伐他汀组(113例);治疗时间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hsCRP、IL-6、Hcy和ox-LDL水平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hsCRP、IL-6、ox-LDL和Hcy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或0.01),且与瑞舒伐他汀组比较,联合治疗组治疗后TC[(4.81±0.62)mmol/L比(4.02±0.53)mmol/L]、LDL-C[(2.35±0.52)mmol/L比(1.82±0.48)mmol/L]、hsCRP[(4.15±1.56)mg/L比(3.27±1.74)mg/L]、IL-6[(82.15±8.02)ng/L比(75.18±7.98)ng/L]、ox-LDL[(481.21±59.21)μg/L比(402.43±45.32)μg/L]和Hcy[(13.85±4.27)μmol/L比(10.29±3.87)μmol/L]水平下降更显著(P均0.05)。结论:普罗布考联合瑞舒伐他汀较单纯瑞舒伐他汀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抗炎、抗氧化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6.
不同剂量藻酸双酯钠对血脂异常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藻酸双酯钠(PSS)对缺血性心脑血管病伴血脂异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缺血性心脑血管病伴血脂异常的患者随机分为A、B2组,其中A组68例,PSS300mg/d,po.B组60例,PSS600mg/d,po。比较服药前及服药后4、8wk血脂变化。治疗结束,将A组未达到理想控制水平的患者加大PSS剂量至600mg/d,再服药8wk后复查血脂。结果:2组均能有效地降低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P<0.05或0.01),B组三酰甘油(TG)也较明显降低(P<0.01)。服药8wk后,B组降低TC、TG、LDL-C及升高HDL-C的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疗效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将A组患者血脂未控制到理想水平的44例患者继续服用PSS600mg/d,8wk后又有75%患者的TC、LDL-C降到理想水平。2组用药前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均无显著变化。结论:对伴血脂异常的缺血性心脑血管病患者,2组不同剂量的PSS均能有效降低TC和LDL-C,对伴有TG升高的患者以600mg/d为佳,并使HDL-C明显升高,PSS剂量的增加并不伴有不良反应的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塞通注射液联合比索洛尔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液流变学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北京康复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200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n=100)和对照组(n=100)。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血塞通注射液联合比索洛尔治疗,对照组单用比索洛尔。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于治疗前后对比两组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6 min步行距离(6MWT)]、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低切黏度(HWBV和LWBV)、血浆黏度(PV)]及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 00%,与对照组(80. 00%)相比显著升高(P 0. 05)。两组治疗后LVEF、6MWT及HWBV、LWBV、PV值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 0. 05),LVEDD值则均明显降低(P 0. 05);且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 0. 05)。与治疗前对比,两组治疗后各炎性因子(TNF-α、IL-6、hs-CRP)血清浓度均显著下降(P0. 05),且观察组减少更明显(P 0. 05)。结论冠心病心力衰竭应用血塞通注射液联合比索洛尔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血流变状态,减轻炎性损伤,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的阿托伐他汀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待细胞生长到融合状态时加入oxLDL(100μg/m1),作用24h后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阿托伐他汀(1~30ixmol/L),采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测定MMP-1 mRNA的表达。结果 OX-LDL可诱导HUVECs MMP-1 mRNA的表达;不同浓度的阿托伐他汀可抑制OX-LDL诱导的MMP-1 mRNA的表达,并呈浓度依赖性(1、10及30μmol/L)(均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抑制OX-LDL诱导的HUVECs MMP-1 mRNA的表达,并呈浓度依赖性;具有抗炎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MMP-l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缬沙坦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人内皮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待细胞生长到融合状态时,将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OX-LDL组(加ox-LDL 100 mg/L);低浓度组(先加ox-LDL 100 mg/L,再加缬沙坦10 μmol/L);高浓度组(先加ox-LDL 100mg/L,再加缬沙坦30μmol/L)。RT-PCR测定MMP-1 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ox-LDL组MMP-1mRNA的表迭明显增多(P<0.05),与ox-LDL组比较,低、高浓度组抑制MMP-1 mRNA的表达(P<0.05),并呈浓度依赖性。结论缬沙坦的抗炎及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可能与抑制内皮细胞MMP-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