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178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16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6篇
预防医学   40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2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镧离子(La3 )能否进入体外成骨化诱导的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并对其超微结构与金属成分产生影响。方法:取杂种犬第3代体外成骨化诱导培养的BMSCs,于培养基中分别加5.564×102、5.564、5.564×10-2μg/mlLa3 干预,设无La3 干预对照组。用透射电镜(TEM)、电子探针波谱(EM-WS)及高分辨透射电镜能谱(HRTEM)观察BMSCs超微结构与金属成分。结果:TEM下观察3种浓度La3 作用后BMSCs溶酶体内有电子致密物质存在,对照组无此现象;3组BMSCs的部分细胞器有轻微变性现象,与对照组相似;EMWS检测到5.564×102μg/ml的La3 作用后BMSCs中有镧元素存在;3种浓度La3 作用后HRTEM检测BMSCs内均未测出镧元素。结论:一定浓度下La3 可能进入BMSCs。  相似文献   
2.
复方绞股蓝对金地鼠颊囊癌前病变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实验采用DMBA(二甲基苯丙蒽)丙酮局部涂抹法成功地建立了金地鼠颊囊癌前病变的动物模型。与此同时应用复方绞股蓝进行了对口腔粘膜癌前病变阻断的实验研究。结果显示:绞股蓝对口腔粘膜癌前病变的阻断部位发生在均质型白斑到颗粒状白斑或疣状白斑阶段。先服绞股蓝后涂DMBA组优于边涂边服组。实验证明绞股蓝具有防癌和抗癌功能,在口腔粘膜癌前病变的防治中具有应用前景,其抗癌机理还有待于作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应用ITS1-ITS2区域鉴定口腔念珠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建立快速、准确鉴别念珠菌的方法。方法 :通过CHROMagarCandida培养基显色培养与PCR扩增ITS1 ITS2 区域相结合的方式对 13例口腔念珠菌标本进行细胞及分子水平鉴定 ,并对CHROMagarCandida培养基能否引起念珠菌ITS1 ITS2 区域碱基序列改变问题进行探讨。结果 :13例念珠菌标本分别属于最常见的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及光滑念珠菌三种类型 ,并在CHROMagarCandida显色培养基上分别呈现出草绿色 (白色念珠菌 )、蓝灰色 (热带念珠菌 )以及紫红色 (光滑念珠菌 )菌落 ;这三种念珠菌类型在ITS1 ITS2 区域的片断长度或碱基序列上表现出特异性差异。结论 :使用PCR扩增ITS1 ITS2 区域的方法可以对以上三种临床念珠菌进行准确鉴定及种内分型。  相似文献   
4.
口腔黏膜病临床治疗Ⅴ.口腔念珠菌病诊断与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口腔念珠菌病(oral eandidiasis)是念珠菌属真菌引起的口腔黏膜感染性疾病。近年来,由于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发生菌群失调或免疫力降低,导致内脏、皮肤、黏膜被真菌感染的病例日益增多,口腔念珠菌病的发病率也相应增高。  相似文献   
5.
作者采用随机单盲分组法对360例口腔扁平苔藓(LP)进行了口服氯化喹啉与局注确炎舒松-A的疗效对比。结果显示确炎舒松-A或确炎舒松-A加服氯化喹啉的近期疗效均优于氯化喹啉组。故局注确炎舒松-A或同时加服氯化喹啉是治疗LP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双氯芬酸钠含片治疗口腔溃疡性疼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双氯芬酸钠含片对口腔溃疡引起的疼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物双氯芬酸钠片平行对照试验。治疗 82例口腔溃疡病例 ,观察VAS、JPQ1、JPQ2、JPQ3的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和最大止痛效果。并采用PP和ITT分析方法。结果 :试验组的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P <0 .0 5 ) ,试验组治疗VAS、JPQ1、JPQ2、JPQ3的最大止痛效果优与对照组 (P <0 .0 5 ) ,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双氯芬酸钠含片能快速、有效地缓解和消除口腔溃疡引起的疼痛。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氯化镧对口腔内8种致病细菌的抑制作用。方法液体稀释法进行药敏实验,测定氯化镧对口腔内8种致病菌的MIC与MBC并以常用抗菌药作对照,在液体稀释法中加入噻唑蓝,辅助测定MIC。结果氯化镧对口腔内8种致病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对牙龈卟啉单胞菌、具核梭杆菌、溶血性链球菌及变形链球菌较敏感(MIC 1533μg/ml)。引入噻唑蓝所得MIC结果更客观。结论氯化镧对口腔内8种致病菌有程度不同的抑制作用,噻唑蓝在药敏实验中有较好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8.
地图舌是一种常见的浅表性非感染性舌部炎症.确切病因尚不明了,预后良好,大多数患者没有症状或仅有轻微不适感,但是其病损特点易使患者产生焦虑情绪,甚至恐癌心理.本文对地图舌的流行病学、病因学、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等方面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微阵列技术是同时将大量的探针分子固定到固相支持物上,借助核酸分子杂交配对的特性,对DNA样品的序列信息进行高效地解读和分析。其作为近期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能够研究细胞内所有基因的表达谱,为研究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基因表达情况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因而也必将加深我们对口腔癌细胞生物学的理解。作者就微阵列技术及其在口腔癌研究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体外培养的人口腔黏膜异常增生细胞(Dysplastic Oral Keratinocyte,DOK)的形态学特征。为进一步采用该细胞研究口腔癌前病变提供实验资料。方法:采用相差显微镜和电镜观察DOK细胞,并与正常角化细胞(Oral Keratinocytes,OKC)以及鳞癌Tca8113细胞比较。结果:DOK和OKC在光镜下无明显区别,但与Tca8113显著不同,电镜下可见DOK细胞间桥粒明显减少。结论:DOK有别于正常细胞与癌细胞,是介于两者之间的过渡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