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13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84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9篇
眼科学   2篇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 毫秒
1.
目的 检测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探讨25羟基维生素D(25HVD)在慢性荨麻疹(CU)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50例CU患者及40例健康对照血清,同时应用CU症状评分标准(UAS)对疾病进行评分;用 ELISA测定血清25HVD、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所得数据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直线相关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U组血清25HVD水平[(15.20 ± 7.72) μg/L]明显低于对照组[(21.54 ± 8.31) μg/L,t = 3.75,P < 0.05],且两组25HVD水平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 = 17.9,P < 0.05)。UAS评分重度组25HVD水平[(15.57 ± 7.38) μg/L]与轻度组[(14.86 ± 6.28) μ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0.37,P > 0.05)。CU组血清IFN?γ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 = 15.34, P < 0.05),但血清IL?4和Ig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6.54, 4.88,均P < 0.05)。CU组血清25HVD水平与IFN?γ水平呈正相关(r = 0.738,P < 0.05),与IL?4水平呈负相关(r = -0.689,P < 0.05),与IgE水平无相关性(r = -0.271,P > 0.05)。结论 CU患者血清25HVD水平明显降低,可能通过介导Th1细胞/Th2细胞失衡参与CU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慢性荨麻疹病人生活质量的调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①目的 探讨慢性荨麻疹对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②方法 应用特别疾病设计问卷及Nottinghan健康全貌(NHP)问卷,对76例慢性荨麻疹病人进入地调查。③结果 65%~100%病人报告他们在家庭管理、个人爱好、娱乐活动和社会交往、活动、情绪因素、睡眠、何处及工作中的困难是由于其皮肤情况所致;NHP部分Ⅰ分数显示病人在运动、睡眠、能力、社会孤独及情绪反应方面受到限制;NHP部分Ⅱ分数显示病人在工作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男男性行为者(MSM)中流动人口艾滋病高危行为状况.方法 采用定向抽样法开展横断而调查,对9个城市2250名MSM的匿名调查问卷进行分析,比较其中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两亚人群的高危行为发生状况.结果 MSM流动人口组近6个月性伴数(平均9.61个)、口交(平均8.61个)和肛交(平均7.52个)性伴数,近1个月口交(平均2.89个)和肛交(平均3.69个)性伴数,近6个月女性性伴数(平均1.17个)均明显高于常住人口组(P<0.05或P<0.01).MSM中近6个月内流动人口组与男性肛交时以及同非妻子女性性交时每次使用安全套的百分率(分别为37.15%、23.28%)均低于常住人口组(P<0.05或P<0.01).MSM流动人口组从事男性性工作、与gay网友性交过、近1年在男性间参加群交、近1年与男性性交时出血、近1年在外地与男性性交、目前有固定女性性伴(分别为17.89%、12.56%、22.13%、31.38%、32.36%、31.86%)均明显高于常住人口组(P<0.05或P<0.01).结论 MSM流动人口具有比常住人口更多的HIV高危行为;该亚人群具有将HIV传播到其他地区的条件,应加强对MSM流动人口的行为干预,以阻断其在HIV传播过程中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4.
男男性行为者(MSM)是我国HIV/AIDS流行的主要人群之一,MSM中普遍存在诸多高危行为;本研究通过对MSM人群教育背景与高危行为关系的了解,发现教育背景对不同亚人群行为的影响,进而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52岁,因口干、烧灼感,继而双眼发红、略痛1个月在当地医院口腔科被诊为“咽颊炎”、“白塞病”,住院治疗无效。随后口腔黏膜开始溃烂、不愈,影响进食。于2006年3月13日在我院口腔科初诊。口腔科查体:上下唇、双颊、舌腹、软腭广泛糜烂、充血,周围黏膜苍白,其下为出血区。初步诊断为天疱疮。于右口角内侧糜烂的上皮表面切取梭形组织块进行活检,黏膜病专业用药处理。患者同时就诊于眼科,主诉:双眼红、畏光、流泪2个月,晨起分泌物多,眼略痛,视力无影响。眼科查体:矫正视力双眼均为1.0,双眼内眦部球结膜及其下浅层巩膜血管迂曲,半月皱襞…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男男性行为者(MSM)中流动人口艾滋病高危行为状况.方法 采用定向抽样法开展横断而调查,对9个城市2250名MSM的匿名调查问卷进行分析,比较其中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两亚人群的高危行为发生状况.结果 MSM流动人口组近6个月性伴数(平均9.61个)、口交(平均8.61个)和肛交(平均7.52个)性伴数,近1个月口交(平均2.89个)和肛交(平均3.69个)性伴数,近6个月女性性伴数(平均1.17个)均明显高于常住人口组(P<0.05或P<0.01).MSM中近6个月内流动人口组与男性肛交时以及同非妻子女性性交时每次使用安全套的百分率(分别为37.15%、23.28%)均低于常住人口组(P<0.05或P<0.01).MSM流动人口组从事男性性工作、与gay网友性交过、近1年在男性间参加群交、近1年与男性性交时出血、近1年在外地与男性性交、目前有固定女性性伴(分别为17.89%、12.56%、22.13%、31.38%、32.36%、31.86%)均明显高于常住人口组(P<0.05或P<0.01).结论 MSM流动人口具有比常住人口更多的HIV高危行为;该亚人群具有将HIV传播到其他地区的条件,应加强对MSM流动人口的行为干预,以阻断其在HIV传播过程中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79岁,右侧鼻翼结节5月余。患者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于右侧鼻翼出现一个黄豆大小结节,无自觉症状。3个月前出现规律性午后低热,体温平均37.6℃,伴纳差、偶有黑便,无腹泻、腹痛及恶心、呕吐等不适。  相似文献   
8.
2001年1109例男男性接触者性病艾滋病高危行为监测与调查   总被引:67,自引:2,他引:67  
目的:监测中国大陆男男性接触者(MSM),特别是男同性爱者的性病/艾滋病(STI/AIDS)高危行为和调查相关情况。方法:采用匿名自填问卷方式对30个省市区的MSM进行调查,采用SPSS软件处理。结果:1109例MSM的调查表明,我国主要生活在大中城市、接受过良好教育和相对年轻的同性爱者,普遍存在多性伴现象,高比例的人有偶遇性们和无保护性插入性性行为。近1年一般STI患病率为11.45%,已检测抗HVI者阳性率5.45%。结论:我国MSM中存在STI的高水平流行,并伴有HIV的流行。这一流行不仅局限在相对年轻的MSM之中,它还影响到其他社会人群。迫切需要做好该人群的STI/AIDS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9.
对男男性接触者AIDS高危性行为健康干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评价健康干预措施对男男性接触者 (MSM)艾滋病 (AIDS)高危性行为的影响效果。方法 采用不记名问卷调查方式 ,并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结果 干预时间超过 1年的MSM ,近 1年肛交性伴侣数和无保护性被动肛交的发生率显著低于 <1年者 (P <0 0 5 ) ;但近 1年性伴侣数、偶遇性伴侣数、外地性伴侣数、外地偶遇性伴侣数、无保护性肛交的偶然性伴侣数、近 1年用过安全套、最近 1次保护性肛交及近 1年无保护性主动肛交的比例 ,近 1年在公共场所寻找偶遇性伴侣、参与性交易及参加群交的比例 ,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但改变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健康干预可减少MSM的AIDS高危性行为 ,但它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工程 ,需要深入持久地开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未经治疗的早期梅毒脑脊液各项检测的意义及其对神经梅毒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9例未经治疗的早期梅毒患者脑脊液进行细胞计数和蛋白定量、VDRL、FTA-ABS、RPR、TPPA检测以及RT-PCR检测TP,并分析不同RPR滴度组及不同RT-PCR结果组脑脊液异常率的差异。结果:脑脊液细胞或蛋白异常者30例(23.26%),VDRL阳性2例(1.55%),FTA-ABS阳性3例(2.33%),RPR阳性5例(3.88%),TPPA阳性10例(7.75%),RT-PCR阳性32例(24.81%)。2例(1.55%)确诊为神经梅毒。血清RPR滴度≤1∶16组与≥1∶32组患者CSF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8.37,P=0.004)。脑脊液RT-PCR检测阳性与阴性组脑脊液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49,P=0.034)。结论:血清RPR滴度≥1∶32者脑脊液异常率较高,临床中应引起重视。单纯对于未经治疗的早期梅毒而言,用PCR检测脑脊液中TP含量的方法对神经梅毒的诊断不具有明显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