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0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7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两性霉素B(AMB)、酮康唑(KET)、氟康唑(FCA)、5-氟胞嘧啶(5-Fc)和伊曲康唑(ICA)5种抗真菌药物对马尔尼菲青霉菌体外抗菌活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浓度梯度法(E-test)测试AMB、KET、FCA、5-Fc、ICA 5种抗真菌药物对52株从不同AIDS患者骨髓、血液、皮肤损害标本中分离的马尔尼菲青霉菌酵母相和菌丝相的体外抗菌活性.数据采用U检验.结暴 AMB、KET、FCA、5-Fc、ICA的90%酵母相马尔尼菲青霉菌的最低抑制浓度(MIC90)分别为0.250、0.160、24.000、4.000和0.006 mg/L,最低抑制浓度(MIC)范围分别为0.004~0.500、00002~0.016、1.000~256.000、0.002~32.000和0.002~0.008 mg/L;对90%菌丝相马尔尼菲青霉菌的MIC90分别为1.500、0.125、256.000、24.000和0.012 mg/L,MIC范围分别为0.064~4.000、0.006~0.940、1.000~256.000、0.125~32.000和0.002~0.064 mg/L.不同抗真菌药对双相马尔尼菲青霉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不同,以ICA最强,其次为KET.酵母相和菌丝相的马尔尼菲青霉菌对同一药物的MI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MB、KET、FCA、5-Fc和ICA的U值分别为4.221 9、1.912、28.798、6.43、7.21,均P<0.05).结论 进行马尔尼菲青霉菌体外抗真菌药物敏感实验对临床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心肌酶升高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2月-5月期间我院共收治了261例确诊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现将其中临床资料比较完整的125例SARS患者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活性和心电图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急诊生化检验室内质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卢业成 《实用医技杂志》2003,10(10):1120-1121
<正> 我国有组织、有计划的在全国开展临床化学质量控制工作是从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初开始的。1982年国家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正式成立,成为我国开展临床检验质控工作的最高领导核心及组织机构。近年来,由于国家卫生部和各级卫生部门领导的重视,尤其是各地临床检验中心、检验学会和广大检验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我国的临床化学质控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展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随着常规生化检验室内质量控制方法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常规生化检验结果的重复性和准确性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但由于急诊生化检验的特殊性,常规生化检验室内质控的方法不能完全适用,致使急诊生化检验的室  相似文献   
4.
目的动态观察血吸虫小鼠肝纤维化过程中肝脏的病理改变。方法随机将48只健康小鼠分为感染组与正常组,于感染后第6、9、11、13周每组随机挑选6只剖杀作病理观察;同时检测两组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及肝脏羟脯氨酸(HyP);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感染组小鼠血清ALT含量在感染后第6、9周时明显升高(P<0.01),之后逐步回复到正常水平附近;而PA含量先下降,后又升高,但在各阶段与正常组相比差别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ALB在早期变化并不明显。HA、LN及肝脏HyP的含量,在感染后各个时期与正常组比都明显升高,差别具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鼠感染血吸虫后,急性期时肝脏损伤较为严重,检测血清PA含量可以更敏感、及时、特异地反映肝脏的损伤及贮备状况,而HA、LN则可以反映血吸虫肝脏纤维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重症肝炎患者院内感染念珠菌的种类及耐药情况.方法对126例从重症肝炎患者各类标本中分离的念珠菌进行鉴定、分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白色念珠菌感染率最高(85.21%);各类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的耐药性最低(2.4%),氟康唑次之,其它抗真菌药的耐药性较高(15.9%~34.9%).结论重症肝炎患者院内感染念珠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对各种抗真菌药均有一定的耐药性,合理使用抗生素和抗真菌药物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在病程中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对广东省SARS数据库中所有检测过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292例SARS患者,按疾病进程、预后及是否使用激素,对SAR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作回顾性分析.结果SARS组T淋巴细胞计数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低谷出现于病程第5~10d.其中256例治愈SARS患者在病程第10~15d开始明显回升,多数恢复正常;36例死亡SARS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计数持续降低,CD4 、CD8 均低于25 0个/μl.SARS患者是否使用激素在病程16天内对T细胞计数有显著性差异(P<0.01),病程第17天上述计数无显著性差异,且使用激素组较未使用激素组T细胞亚群计数推迟8d左右回升至正常水平.结论SARS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计数均显著下降,下降程度可作为病情轻重及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而激素使用可加重SARS患者的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全自动毛细管电泳与琼脂糖电泳的血红蛋白电泳检测结果 ,探讨全自动毛细管电泳仪在地贫筛查中的价值.方法 使用法国Sebia公司Capillarys 2全自动毛细血管电泳仪及配套试剂,在9.8 kV电压、pH 9.4的缓冲液条件下,在8条并联的石英毛细管内进行血红蛋白电泳,用415 nm波长直接检测血红蛋白各组分的百分比;毛细管电泳发现的异常标本同时采用Sebia Hydrasys LC琼脂糖凝胶电泳系统进行电泳、染色、脱色、烘干,用Hyrys扫描系统扫描,得出血红蛋白各组分的百分比,与毛细管电泳检测结果 进行对比.结果 在2 400份临床标本中.Capillarys 2全自动毛细管电泳仪共检出β地贫262例,其中HbA2增高161例,HbF增高28例,HbA2+HbF同时增高73例;用Hydrasys LC琼脂糖凝胶电泳系统对262例异常标本进行复检对照,结果 基本一致;仅在HbF≤3.0%时,琼脂糖凝胶电泳无法将其与HbA区分,而毛细管电泳可以准确分辨.α地贫筛查中,Capifiarys 2全自动毛细管电泳仪共检出HbH 13例、HbBart's 1例、HbCS 3例:而琼脂糖凝胶电泳系统仅检出HbH10例、HbBart's 1例、HbCS 1例,漏检HbH 3例、HbCS 2例.结论 全自动毛细管电泳能比琼脂糖电泳更准确区分HbA、HbA2、HbF、HbH、HbBart's、HbCS等条带,对地贫筛查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8.
WAKO钒酸氧化法测定血清胆红素的方法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WAKO钒酸氧化法测定血清胆红素进行方法学评价。方法 采用VAKO钒酸氧化法试剂测定血清胆红素与改良J-G法进行比较,并对钒酸氧化法的重复性试验、回收试验、线性试验、干扰试验进行评价。结果 钒酸氧化法与改良J-G法呈良好相关;总胆红素的检测线性可达684umol/L,直接胆红素可达342umol/L;总胆红素的平均回收率为100.2%,直接且红素的平均回收率为101%;测定总胆红素的批内变异系数平均为1.05%,批间变异的平均回收率1.59%,直接胆红素的批内变异系数平均为1.8%,批间变异系数为2.62%;溶血、脂浊对血清总胆红素的测定基本无干扰,对直接胆红素的测定表现为轻微的负干扰。结论 WAKO钒酸氧化法是-准确可靠、使用方便、适合在一般的临床实验室推广使用的测定血清胆红素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类TNFβ基因型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分布。方法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TNFβ的等位基因在5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100例健康者间的分布。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病人TNFβ基因频率为TNFβ10^*4911,TNFβ^*20.5089。结论慢性乙型肝炎病人与TNFβ基因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0.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m—AST/AST比值的动态监测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m-AST与AST比值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抑制法测定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m-AST的活力,计算出m-AST与AST的比值,观察其在发病期与恢复期的变化.结果发病期m-AST/AST比值从高到低依次为重型肝炎(0.375±0.073)、慢性肝炎(0.307±0.039)、急性肝炎(0.302±0.046)、肝炎肝硬化(0.276±0.049);两周后和四周后,急性肝炎组m-AST/AST均明显下降,而其他组无明显变化.结论血清m-AST/AST比值的监测有助于肝细胞破坏的评估,有助于急性肝炎、重型肝炎的预后判定及急、慢性肝炎的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