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3篇
内科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观察心痛方治疗冠心病合并颈动脉斑块痰瘀互结气郁证患者的疗效,分析CD40/CD40L与痰瘀互结气郁证证候及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方法将52例冠心病合并颈动脉斑块痰瘀互结气郁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服用心痛方治疗,对照组服用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治疗,疗程为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证候、颈动脉斑块Crouse积分、内中膜厚度(IMT)、CD40、CD40L。结果两组治疗后CD40/CD40L、中医证候积分、Crouse积分及IMT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CD40/CD40L与中医证候积分、颈动脉斑块Crouse积分及IMT之间均有相关性(P0.05或P0.01)。结论 CD40/CD40L与痰瘀互结气郁证证候及颈动脉斑块之间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甲巯咪唑片致重度粒细胞缺乏症的一般规律和临床特点。方法 基于1例甲巯咪唑片致重度粒细胞缺乏症的病例,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2月公开发表的文献,分析甲巯咪唑致重度粒细胞缺乏症的一般规律及临床特点。结果 共纳入文献44篇,包含患者49例,其中男性7例(14.3%),女性42例(85.7%),年龄(39.3±15.5)岁,日剂量为(29.9±11.9)mg,重度粒细胞缺乏症多发生于用药后1~3个月内,常有高热、咽痛等症状,大部分患者经积极治疗可好转,但仍有部分患者因感染性休克、呼吸衰竭而死亡。结论 甲巯咪唑可导致罕见的重度粒细胞缺乏症,临床医生应注意合理用药,以减少和避免重度粒细胞缺乏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梁伟波  侯时昭  张颖  庞嶷  覃小兰 《新中医》2014,46(10):168-170
目的:观察平衡针对高血压亚急症患者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平衡针组及对照组各34例,分别给予对应治疗,记录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0 min、30 min、60 min、120 min的临床症状积分,2 h后评定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10 min、30 min、60 min、120 min临床症状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下降,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治疗后同一时点临床症状积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平衡针组在治疗后各个时点的显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平衡针能有效改善高血压亚急症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心痛方对冠心病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P选择素(PS)、P选择素糖蛋白配体-1(PSGL-1)、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PLA)、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PMA)的影响,探讨心痛方临床疗效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心痛方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心痛方组服用心痛方,对照组服用拜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钙,疗程均为2个月。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治疗前后患者PS、PSGL-1、PLA、PMA的表达量。结果心痛方与对照药物均能明显抑制PS、PSGL-1、PLA、PMA的表达(P0.01),治疗组对PLA、PMA的影响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痛方对PS、PSGL-1、PLA、PMA的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说明心痛方能通过抑制血小板-白细胞相互反应,减少冠心病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5.
谢平畅  侯时昭 《新中医》2016,48(8):19-20
目的:观察早期运用平衡针辅助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稳定型心绞痛的常规西医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平衡针针刺胸痛穴,2组于治疗前及治疗后5 min、15 min、30 min分别运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分,观察2组的VAS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5 min、15 min 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评分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对照组为9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2组在治疗后均能有效缓解疼痛。结论:平衡针早期介入可缩短冠心病患者心绞痛持续时间和减轻疼痛程度,平衡针辅助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具有良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心痛方治疗冠心病合并颈动脉斑块痰瘀互结气郁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并从PLT-WBC相互反应相关因子CD40/CD40L表达探讨心痛方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5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服用心痛方,对照组服用阿托伐他汀+阿司匹灵,疗程为3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证候、心电图、颈动脉斑块、IMT、CD40、CD40L.结果 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心电图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后颈动脉斑块Crouse积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两组间颈动脉斑块Crouse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后IMT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两组间I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后白细胞、血小板上的CD40及CD40L以及白细胞与血小板总的CD40、CD40L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两组间除白细胞上的CD40L比较无差异外,白细胞上的CD40、血小板上的CD40及CD40L以及总的CD40及CD40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心痛方对冠心病合并颈动脉斑块痰瘀互结气郁证患者有显著临床疗效,且可以明显降低冠心病合并颈动脉斑块痰瘀互结气郁证患者的CD40/CD40L表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