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4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54篇
内科学   6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296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44篇
预防医学   1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介绍了该院在应用微机日常办公的基础上,经软件开发,形成一整套护理管理系统。由于研制的实用性、科学性较强,达到了护理日常办公及护理管理自动化。该软件有5个子系统,共11个项目,将整个护理管理内容进行了广泛开发,增强了科学管理能力,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对护理工作的宏观控制起到了决策作用。  相似文献   
2.
磁共振成像动态测量脊髓圆锥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以往对成人脊髓圆锥末端位置的研究多限于尸体解剖且年代久远,因此有必要通过磁共振成像对国内人群的脊髓圆锥位置进行活体动态系列观察。目的:通过磁共振成像观察无脊柱脊髓畸形的脊髓圆锥位置的变化。设计:观察对比实验。单位:青岛市市立医院。对象:选择1993-10/2006-12青岛市市立医院放射科磁共振室收治的1199例因下腰痛进行腰椎磁共振成像检查的患者,男765例,女434例,年龄5~85岁,平均(46±14)岁。其中椎体转移性肿瘤或脊柱创伤276例,排除脊柱侧弯或先天性脊柱脊髓疾病患者。另选择30名健康志愿者到院健康体检者,男女各15名,年龄19~52岁,平均(32±8)岁。所有受试对象均对检测项目知情同意。方法:应用美国GE公司Signa1.5T磁共振成像机对1199例患者行腰椎磁共振扫描,自旋回波T1加权、正中矢状位像上观测脊髓圆锥末端的位置。根据其与相应椎体的上、中、下1/3及椎间盘的对应关系定位。另对3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了腰椎中立、过屈、过伸位脊髓圆锥末端的动态观察。主要观察指标:下腰痛患者脊髓圆锥末端的位置及健康志愿者不同脊髓体位圆锥末端的动态观察结果。结果:下腰痛患者1199例及30名健康志愿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下腰痛患者脊髓圆锥末端的平均位置为L1的下1/3水平(范围:T12的中1/3~L3的上1/3),圆锥末端的位置呈正态分布,女性圆锥位置低于男性(t=18.127,P<0.01),各年龄段无差别(F=0.530,P>0.05)。②当脊椎过伸或过屈位时,圆锥位置相对于椎体后缘上下关系无变化,但过屈时略接近椎体后缘,过伸时略远离椎体后缘。结论:本组人群中脊髓圆锥末端的位置位于T12的中1/3~L3的上1/3,女性圆锥位置低于男性。  相似文献   
3.
急性脑静脉闭塞磁共振灌注成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用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WI)对急性脑静脉闭塞模型进行评价,观察脑实质损害的变化规律。材料和方法:家猫24只,随机分为手术组18只,假手术组6只。手术组采用开颅上矢状窦穿刺注射醋酸纤维素聚合物(CAP)制备急性脑静脉闭塞动物模型,假手术组仅行开颅上矢状窦暴露。术后1、3、6、12、24、48h用PWI对各组模型脑实质损害进行连续动态观察,并与病理学对照。结果:手术组15只猫脑实质内出现23个异常灌注区,表现为平均通过时间(MTE)延长,局部脑血容量(rCBV)增加、正常或降低。病变中心区和边缘区的相对平均通过时间比率(rMTE)1、3、6h稍延长,12h后明显延长。6h后病变中心区相对脑血容量比率(rrCBV)降低明显,12h后病变边缘区rrCBV逐渐降低,24h降低明显。6h病变中心区和边缘区rrCB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1,P<0.05),病理学检查见病变以血管源性水肿为主,12h出现坏死,可伴有出血性脑梗塞。假手术组未见上述各种异常表现。结论:PWI对急性脑静脉闭塞脑实质损害的动态变化、发病机理的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脊柱定位调适平衡法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123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62例,对照组61例,观察组采用脊柱定位调适平衡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按摩手法治疗。两组均辅以针刀、牵引疗法。结果观察组62例中,治愈39例,有效23例;对照组61例中,治愈30例,有效27例,无效4例。12个月后随访,观察组无复发病例,对照组8例复发。结论脊柱定位调适平衡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优于按摩手法,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显示胃肠道及其病变的最适宜窗口。方法:随机选取50例行胃肠道充气螺旋CT检查者断面图像68帧,在四种不同窗宽窗位下,观察六个指标的显示情况。结果:第③窗(窗宽为180-280Hu,窗位为-20- 20Hu)时,直径约0.3-0.5cm细小结节或小血管断面,软组织内密度对比,脂肪与软组织对比的显示为优,气体与脂肪的对比、胃肠腔轮廓及软组织形态轮廓方面显示较好,可不同程度兼顾到所需观察的多种组织,较好显示胃肠道及其病变。结论:窗宽180-280Hu,窗位-20- 20Hu,是观察胃肠道的较适宜窗口。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动态增强MR对比剂空间分布与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方法对28例肝门部胆管癌术前行MR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分析瘤中心、瘤边缘和瘤旁MR对比剂空间分布情况;术后标本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肿瘤MVD及分布情况,并分析与相应病灶MR对比剂空间分布之间的关系。结果肝门部胆管癌瘤内部MR对比剂空间分布有显著性差异,瘤边缘早期强化率(△SI)显著高于瘤中心;所有病灶ΔSI边缘、ΔSI中心均高于ΔSI瘤旁,肝门部胆管癌动态增强MR对比剂空间分布与MVD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肝门部胆管癌动态增强MR对比剂空间分布与MVD密切相关,可根据动态增强MR对比剂空间分布推测癌灶的微血管数量和空间分布情况,以评估其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臂丛及腰骶丛神经损伤的MRI表现及失神经支配骨骼肌形态及信号改变。资料与方法对21例经肌电图和临床证实的臂丛及腰骶丛神经损伤患者行常规MR序列扫描、三维短恢复时间反转恢复(3D-STIR)序列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神经损伤及失神经支配肌肉组织改变的MRI表现。结果 3D-STIR序列能清晰显示臂丛及腰骶丛神经损伤的各种征象,包括创伤性脊膜囊肿、神经根撕脱、神经水肿、增粗神经迂曲、扭曲、神经干断裂等。失神经支配骨骼肌的MRI表现为不同序列上肌肉组织信号增高、肌肉萎缩和脂肪浸润,增强扫描罹患肌肉强化明显。失神经支配肌组织S患/S健与创伤时间呈负相关。结论 MRI上可以清晰显示臂丛及腰骶丛神经损伤情况和失神经支配肌肉形态和信号改变,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男,57岁。胸闷、呼吸困难6小时,于1989年2月25日就诊。心肌梗塞史7年。就诊当日11时30分在家自服心痛定20mg,10分钟后突然剧烈胸骨后压榨痛,持续30分钟,伴头晕、心悸、呼吸困难,血压50/0 mmHg。即给5%GS500ml加入多巴胺20mg,缓慢静滴10分钟,患者感头胀拒绝用药,测血压60/0 mmHg。改用低分子右旋糖苷  相似文献   
9.
患女性,51岁,农民。因阵发性胸闷、心悸12h,突发意识丧失3h入院。患于入院前12h清晨起床蹲位排便后起立行走时突发胸闷、心悸、黑朦,叫之不应,持续约10min,由急救车送来急诊入院。既往健康。检查:神志清,心肺未发现异常体征。心电图(ECG)V4-6 ST段略下移,拟诊“冠心病,心绞痛”。给予输液治疗观察8h未再发作,但患下床活动行走约10米远处又突感心悸、胸闷,ECG示窦性心动过速120次/min,给予吸氧,舌下含服硝酸异山梨醇片5mg无好转,约10min患出现呼吸浅快、意识不清,  相似文献   
10.
他汀类药物对血管内皮祖细胞的影响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是血管内皮的前体细胞,对出生后的血管新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缺血性心脏病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新近的一些研究证实他汀类药物能增加EPCs的数量,改善EPCs的功能。然而,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我们就他汀类药物对E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