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26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小剂量氨甲喋呤(MTX)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中各炎症递质的调节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62例CHF患者(NYHA Ⅱ~Ⅳ)被随机分为 MTX治疗组(7.5 mg/周)和常规治疗组,共治疗12周,观察两组患者血浆中各炎症递质表达水平及临床病情,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①CHF患者外周血浆中各炎症递质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②MTX治疗组患者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 α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的水平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2.81 ±0.83)μg/L ∶(3.23 ±0.89)μg/L;(49.9 ±20.9)ng/L∶(60.4 ±17.7)ng/L,均P<0.05),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1 受体拮抗剂的水平高于常规治疗组[(92.7 ±22.0) ng/L ∶(78.2 ±15.5)ng/L,P<0.05]。③与常规治疗组比较,MTX治疗组在心功能分级、生活质量、运动耐量方面可得到进一步改善,但CHF患者两组在左室射血分数及左室舒张末期直径以及重要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MTX治疗对CHF患者具有非特异性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生物界DNA双链断裂(DSB)是细胞周期中时常发生的重要DNA损伤事件,无论是在正常生理情况下的减数分裂重组与细胞衰老、还是在端粒功能失调、缺氧、热休克、电离辐射(IR)以及某些细胞毒性药物的作用下均可诱导其发生.为了维持基因组的稳定性和完整性,细胞可通过启动活化一系列DNA损伤应答反应(DDR)来感知DNA的损伤并协调细胞周期检测点蛋白的激活、启动细胞凋亡和DNA修复过程.近来研究显示,以特异性水解靶蛋白上K63-Ubs的去泛素化酶BRCC36为核心的细胞内蛋白复合体在DSB修复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参与了多种心血管疾病及肿瘤的发生发展,本文对其近来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HBV-DNA定量与HBV模式及肝功损害指标定量关系。方法随机抽选369例乙肝或疑似乙肝病毒感染者,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对患者血清HBV-DNA定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模式(HBV-M),采用全自动生化仪进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基转移酶(γ-GPT)、总胆红素(TBIL)等肝功指标含量的检测。结果 HBV模式下HBs Ag+HBe Ag+HBc Ab(大三阳)患者的血清HBV-DNA阳性检出率(93.8%)及平均含量对数值(7.31±1.23)明显高于HBs Ag+HBe Ab+HBc Ab(小三阳)患者(P0.05);HBs Ag+HBe Ab+HBc Ab(小三阳)患者的血清HBV-DNA阳性检出率(41.0%)及平均含量对数值(5.03±1.31)低于HBs Ag+HBc Ab患者(P0.05),但均显著高于其他各HBV-M模式(P0.05)。HBV-DNA定量与AST、ALT等肝功损害指标呈正相关性(r=0.235,P=0.014;r=0.254,P=0.009)。结论 HBV-DNA定量与HBV-M模式关系密切,与ALT、AST呈正相关性,定期检测HBV-M和HBV-DNA能全面了解HBV感染、复制以及传染性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己酮可可碱(PTX)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远期疗效。方法81例CHF患者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被随机分成PTX组(PTX200mg,每日3次,n=41)和安慰剂组(n=40),共治疗1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浆细胞因子水平、NYHA心功能分级、心脏结构和功能、生活质量、运动耐量的变化以及PTX治疗对再住院率和病死率的影响。结果74例CHF患者完成随访。与安慰组比较,PTX可显著降低血浆中高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水平(均P<0.05)。此外,PTX在降低左室舒张末内径[(56±9)mmvs(61±7)mm,P<0.05]、增加左室射血分数[(48±11)%vs(41±12)%,P<0.05]和降低再住院率(34%vs61%,P<0.05)等方面较安慰剂组更显著,但两组间病死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PTX可进一步改善CHF患者的临床状态,降低再住院率。  相似文献   
5.
国产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心病的早期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冠心病治疗的一个里程碑,防治术后再狭窄一直是刻领域最重大的难题.  相似文献   
6.
患者在心脏病发作后常伴随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以及对疾病进展的恐惧,这些精神状态对心脏病患者的康复和预后可能产生不良影响。综述了疾病进展恐惧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现状,以期为临床医护人员制定心脏病患者康复方案及实施心理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阐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机制对制定其防治策略具有重要的作用。根据“内因”与“外因”的辨证关系,本文借鉴对肿瘤发病机制的一些认识,从另外一个角度重新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进行细致的剖析,以期为临床防治提供一个全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免疫激活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人口老龄化 ,高血压及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急性病死率显著降低 ,作为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转归——充血性心力衰竭 (Congestiveheartfailure,CHF)日益成为严重威胁全人类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积极探讨CHF的发生发展机制 ,可为CHF的防治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指导。1 对CHF的病理生理机制特点的再认识许多年来 ,人们一直在尝试用一个统一的理论模型来解释CHF的发病机制 ,但没有一个经受住考验 ,这是因为从准确定义的角度来说 ,心衰本身是一个基于不同的遗传和环境因素背景下 ,集解剖、功能、生物学变化于一身的高度概括。上世纪 …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12导联心电图中T波峰末间期(Tp-Te)及QT间期离散程度(QTd)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组)及50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的临床病例资料,对比两组Tp-Te、QTd差异,分析冠心病组Tp-Te、QTd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结果冠心病组Tp-Te及QTd均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Tp-Te、QTd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均呈显著的正向直线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冠心病的诊断中,Tp-Te及QTd均具有较高的灵敏性、特异性及准确性,且经分析,Tp-Te及QTd对冠心病均具有显著的诊断价值(P<0.05)。 结论Tp-Te及QTd与冠心病严重程度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性,且对于冠心病具有显著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死病变(CTO)的临床特点。方法对825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中的57例CTO病变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7例患者中,单支病变11例,双支病变29例,三支病变17例。在70支病变血管中,无前向血流通过44支,少量血流通过26支;前降支病变32支,回旋支病变16支,右冠状动脉病变22支;闭死时间≤3个月41支,>3个月29支;闭死长度≤20 mm43支,>20 mm27支;闭死末端形态呈鼠尾状42支,呈刀切状28支;70支完全闭死血管成功植入支架57支,PCI成功率81.4%。结论对心肌梗死患者尤其是合并糖尿病的男性患者,早期进行冠状动脉造影,选择适当的病例及病变,对预防CTO形成及提高PCI成功率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