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量临床试验已证实 ,作为再灌注为主要手段的溶栓治疗可明显降低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的病死率并改善幸存者心功能 〔1〕。但仍有少数患者发生急性泵衰竭甚至猝死。临床如何早期识别这些高危患者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近几年研究发现 ,C反应蛋白 (CRP)的升高水平与 AMI的发生及心源性猝死有很强的相关性。我们将 AMI时 CRP峰值水平与梗死部位相关导联 ST段最高值之和 (Σ ST)作相关分析 ,以期提高AMI后严重心脏事件发生率的预测价值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按 1979年 WHO制订的冠心病 AMI诊断标准 ,选择 2…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剂量氟伐他汀与非诺贝特联合应用治疗混合型高血脂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混合型高血脂症患者182例,随机分为3组,即氟伐他汀组(40mg/d,n=60)、非诺贝特组(200mg/d,n=58)、联合治疗组(氟伐他汀40mg/d+非诺贝特200mg/d,n=64),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主要血脂水平的达标率及不良反应。结果12周时联合治疗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下降的幅度均高于单独用药组(P〈0.05);TC、LDL-C、TG3项全部达标率也高于单独用药组(P〈0.05)。联合治疗的不良反应与单独用药相比无明显增加。结论小剂量氟伐他汀(40mg/d)与非诺贝特(200mg/d)联合治疗混合型高血脂症,较单独用药更有效、更全面地改善各项血脂水平,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阿托伐他汀对冠状动脉支架后的临床影响。方法 76例接受PTCA+Stenting(PCI)的患者分成阿托伐他汀干预治疗组(A组)和普通治疗组(B组),观察PCI后两组患者心绞痛的发作情况及超声心动图EF值的变化,随访6个月。结果 A组的心绞痛发生率较B组明显减低(P〈0.01),心肌梗死发生率A组低于B组(P〈0.05),EF值A组较B组明显改善(P〈0.01)。结论 阿托伐他汀对冠状动脉支架后的心绞痛缓解、心肌梗死的预防及心功能的恢复均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而血管内皮损伤、功能失调存在于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进展的全过程[1]。本研究旨在探讨阿魏酸钠对ACS患者肱动脉内皮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冠脉临界病变患者高尿酸血症与心脏事件的关系。方法84例心绞痛或非 ST 抬高的AMI 冠心病患者,经冠脉造影证实非介入干预血管或血管段为冠脉狭窄临界病变,同时存在高尿酸血症,对其进行随访研究,以符合条件无高尿酸血症90例患者进行对照。观察指标为二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高尿酸血症组心梗的发生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心脏事件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尿酸血症是冠脉临界病变患者发生急性心梗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胺碘酮片与门冬氨酸钾镁片联用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78例发作频繁的阵发性房颤患者,男41例,女37例,平均年龄(57.8±11.2)岁。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前者同时应用胺碘酮片和门冬氨酸钾镁片,后者仅服用胺碘酮片。随访时间为1年。结果研究组治疗1年的总有效率为77.5%(31/40),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1年的总有效率52.6%(20/38),P〈0.05。结论和单纯应用胺碘酮片比较,胺碘酮片和门冬氨酸钾镁片联用能够显著提高预防阵发性房颤发作的效果,同时并未增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白蛋白尿和血清尿酸水平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100例冠心病患者,均于入院后测定白蛋白尿和血清尿酸水平,根据白蛋白尿性质,将白蛋白尿阳性作为观察组,阴性作为对照组。结果两组血清尿酸值、空腹血糖和血脂水平均有显著差异,白蛋白尿与血清尿酸水平呈线性正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白蛋白尿和血清尿酸存在相关性,白蛋白尿呈阳性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更高。  相似文献   
8.
魏静霞  郭彤   《中国医学工程》2013,(12):138-138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无保护左主干病变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在2009年9月-2012年4月收取的61例经桡动脉行无保护左主干病变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进行手术前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经桡动脉行介入治疗,观察桡动脉穿刺的成功率、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 61例患者PCI即可成功率为100%,桡动脉穿刺成功率为100%,平均手术时间为(39.1±8.7)min,患者在住院期间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手术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程度较之手术前明显改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实施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CPVT)患者的临床症状。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CPV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患者首次发病症状均为晕厥,心电图变化异常,经住院治疗并口服β受体阻滞剂后随访记录表明无一例患者再次发生晕厥。结论 CPVT心电图可能的特点是出现T电交替、T波双峰或者倒置以及U波增高等现象,β受体阻滞剂对治疗CPVT有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TE)的临床特征以及溶栓、抗凝治疗的疗效,以期降低其漏诊率和误诊率,提高存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5月至2007年5月本院心内科住院的61例急性PTE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等临床资料。结果急性PTE的危险因素有高龄、高血压等心脏基础疾病以及近期手术、糖尿病、骨折、长期卧床等。临床症状以呼吸困难最为常见,出现“三联征”症状(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的患者数极少。D-二聚体对急性门E具有高度敏感性,结合心脏超声、CT肺动脉造影(CTPA)等检查结果可明确诊断。积极予以溶栓、抗凝治疗可降低病死率。结论急性PrE临床症状多种多样,临床医生应高度警惕。D-二聚体可作为急性PTE筛选检查。确诊后进行规范化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