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预防医学   2篇
  2018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外周血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与可溶性血红蛋白清道夫受体(sCD163)等指标对烧伤患者脓毒症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烧伤住院患者82例,分为脓毒症组18例、局部感染组31例和未感染组33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sTREM-1和sCD163,并临床常规检测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应用ROC曲线分析sTREM-1和sCD163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入组第1天各组患者血清sTREM-1、sCD163、PCT和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脓毒症组患者血清sTREM-1、sCD163、PCT水平高于局部感染组和未感染组患者(P0.01),局部感染组患者血清sTREM-1、sCD163、PCT和CRP水平高于未感染组患者(P0.01);入组第7天,各组血清sTREM-1、sCD163、PCT、CRP水平均低于同组第1天水平(P0.05);血清sTREM-1和sCD163水平呈正相关(r=0.652,P0.01);血清sTREM-1、sCD163联合检测诊断脓毒症,其AUC为0.916(95%CI:0.856~0.976);血清PCT、CRP联合检测诊断脓毒症,其AUC为0.842(95%CI:0.744~0.940)。结论烧伤患者随着感染程度的加重,血清sTREM-1和sCD163水平升高,此两种指标有助于烧伤患者脓毒症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魏刚强  徐刚  段晨旺 《山东医药》2007,47(20):80-80
2005~2006年,我们观察了不同时机切痂对大面积烧伤患者循环细胞因子的影响,旨在探讨最佳切痂时机。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超早期(伤后6h)切痂疗法对小型猪严重烧伤后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及氧供氧耗的影响,并与休克期(伤后24h)切痂进行比较。方法:实验于2005-09/12在唐山工人医院烧伤研究所进行。取30只小型猪,将其背部置人80℃热水中1min,造成35%Ⅲ度烫伤(病理切片证实)。烫伤后将30只动物单纯随机分为伤后6,24h切痂组2组(n=15),分别于伤后6,24h麻醉后一次切除全部Ⅲ度焦痂。于伤前、伤后6,8,16,24,48,72h等不同时相点检测两组猪的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以及氧供和氧耗等指标的变化。结果:30只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伤后6,24h切痂组猪心输出量和右心房压在伤后6h分别降至伤前值的66%和68%,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伤后6h切痂组在伤后8h即开始恢复,伤后48h已基本恢复正常。伤后24h切痂组在伤后8h时此2项指标均已降至伤前值的59%,随液体复苏右心房压缓慢升高,至切痂前(伤后24h)仍低于伤前值(P〈0.05),伤后72h基本恢复正常;心输出量则持续下降,至伤后24h达伤前值的41%,切痂后有较大幅度回升,伤后48h基本达到伤前水平,此后继续升高,伤后72h已明显高于伤前值。②两组动物伤后低切变全血黏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均升高,切痂后两组各指标均逐渐降低,两指标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③两组氧供在伤后6和8h均较伤前显著下降,伤后16h时,伤后6,24h切痂组分别为(398.83&;#177;3.56),(391.20&;#177;7.80)L/min,已恢复至伤前水平,并稳步上升。④两组氧耗各时相均较伤前有所下降,伤后6,24h切痂组分别于伤后8和16h达最低值[(138.46&;#177;1.49),(137.09&;#177;1.67)L/min];切痂治疗后有了明显改善,逐渐恢复至伤前水平。结论:④与休克期切痂比,超早期切痂能提高心输出量、右心房压等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机体供氧和利用氧的能力。②超早期与休克期切痂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差异并无显著性意义,说明两个时间段切痂同样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超早期(伤后6h)切痂疗法对小型猪严重烧伤后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及氧供氧耗的影响,并与休克期(伤后24h)切痂进行比较。方法:实验于2005-09/12在唐山工人医院烧伤研究所进行。取30只小型猪,将其背部置入80℃热水中1min,造成35%Ⅲ度烫伤(病理切片证实)。烫伤后将30只动物单纯随机分为伤后6,24h切痂组2组(n=15),分别于伤后6,24h麻醉后一次切除全部Ⅲ度焦痂。于伤前、伤后6,8,16,24,48,72h等不同时相点检测两组猪的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以及氧供和氧耗等指标的变化。结果:30只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伤后6,24h切痂组猪心输出量和右心房压在伤后6h分别降至伤前值的66%和68%,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伤后6h切痂组在伤后8h即开始恢复,伤后48h已基本恢复正常。伤后24h切痂组在伤后8h时此2项指标均已降至伤前值的59%,随液体复苏右心房压缓慢升高,至切痂前(伤后24h)仍低于伤前值(P<0.05),伤后72h基本恢复正常;心输出量则持续下降,至伤后24h达伤前值的41%,切痂后有较大幅度回升,伤后48h基本达到伤前水平,此后继续升高,伤后72h已明显高于伤前值。②两组动物伤后低切变全血黏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均升高,切痂后两组各指标均逐渐降低,两指标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③两组氧供在伤后6和8h均较伤前显著下降,伤后16h时,伤后6,24h切痂组分别为(398.83±3.56),(391.20±7.80)L/min,已恢复至伤前水平,并稳步上升。④两组氧耗各时相均较伤前有所下降,伤后6,24h切痂组分别于伤后8和16h达最低值[(138.46±1.49),(137.09±1.67)L/min];切痂治疗后有了明显改善,逐渐恢复至伤前水平。结论:①与休克期切痂比,超早期切痂能提高心输出量、右心房压等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机体供氧和利用氧的能力。②超早期与休克期切痂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差异并无显著性意义,说明两个时间段切痂同样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5.
老年烧伤临床上很常见,但合并严重破伤风感染的患者较为少见,伤后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暂时性功能改变,以苦笑面容、牙关紧闭、全身骨骼肌持续强直和阵发性痉挛为临床特征,严重者可引起喉痉挛、窒息、肺部感染和衰竭而危及生命[1].护理工作在患者救治康复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烧伤创面外用人工皮肤的研究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本文主要针对近年来各种用于烧伤创面外用人工皮肤的临床应用特点进行讨论.皮肤是保护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抵御外界环境入侵,捧泄水分、调节体温的重要器官,同时也是免疫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一.皮肤烧伤后机体发生的各种损害均与丧失皮肤屏障有关.表皮替代物由生长在可降解基质或聚合物膜片卜的表皮细胞组成;真皮替代物是含有活细菌或不含细胞成分的基质结构,用来诱导成纤维细胞的迁移,增殖和分泌细胞外基质;而全皮替代物包含以上两种成分,既有表皮结构,又有真皮结构.随着医学生物学和材料学的发展,人工皮肤产品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构建含血管与神经支配,并具有皮肤附属结构及正常皮肤生理功能的理想人工皮肤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7.
2003年9月~2004年10月,我们对15例大面积重度烧伤患者于伤后早期行切痂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