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30篇
  免费   337篇
  国内免费   199篇
耳鼻咽喉   46篇
儿科学   72篇
妇产科学   66篇
基础医学   292篇
口腔科学   94篇
临床医学   1453篇
内科学   586篇
皮肤病学   74篇
神经病学   162篇
特种医学   253篇
外科学   387篇
综合类   2298篇
预防医学   970篇
眼科学   103篇
药学   906篇
  10篇
中国医学   819篇
肿瘤学   17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0篇
  2022年   120篇
  2021年   119篇
  2020年   158篇
  2019年   194篇
  2018年   178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131篇
  2015年   163篇
  2014年   399篇
  2013年   375篇
  2012年   414篇
  2011年   484篇
  2010年   506篇
  2009年   485篇
  2008年   424篇
  2007年   482篇
  2006年   435篇
  2005年   458篇
  2004年   427篇
  2003年   362篇
  2002年   259篇
  2001年   263篇
  2000年   234篇
  1999年   207篇
  1998年   177篇
  1997年   166篇
  1996年   142篇
  1995年   150篇
  1994年   142篇
  1993年   85篇
  1992年   89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55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4篇
  1961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筛选赪桐乙酸乙酯部位及不同洗脱梯度二氯甲烷-甲醇部位对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最强的流份。 方法 使用MTT法确定壮药赪桐乙酸乙酯部位及不同洗脱梯度二氯甲烷-甲醇部位对RAW264.7细胞安全给药浓度范围,通过ELISA法测定赪桐乙酸乙酯部位及不同洗脱梯度二氯甲烷-甲醇部位对LPS诱导RAW264.7细胞分泌NO、TNF-a、IL-12、IL-6、IL-1β含量,筛选对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最强的流份。 结果 赪桐乙酸乙酯部位及流份在0.06~2.0 mg/ml浓度范围内,赪桐乙酸乙酯部位及流份对细胞活力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浓度在0.5 mg/ml以上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性,在0.5 mg/ml以下对细胞活力具有增强作用。二氯甲烷-甲醇洗脱部位高剂量能抑制炎症因子IL-12、IL-6、TNF-a、IL-1β释放,对NO的分泌没有抑制作用。 结论 赪桐乙酸乙酯部位及不同洗脱梯度的二氯甲烷-甲醇部位抗炎机制是通过抑制NO、TNF-a、IL-12、IL-6、IL-1β炎症因子的分泌,二氯甲烷-甲醇(50:1)洗脱部位和二氯甲烷-甲醇(30:1)洗脱部位的抗炎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2.
目的: 基于加权优劣解距离法(TOPSIS)对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的临床使用进行评价,为其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的药品说明书为基础,参照多黏菌素B相关专家共识等,建立基于加权TOPSIS法的硫酸多黏菌素B药物利用评价细则,以此为依据,对中山市人民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77例住院患者硫酸多黏菌素B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评价的77份病历中,与最优方案相对接近程度(Ci)介于80%~90%的31例(占比40.2%),介于70%~80%的27例(占比35.1%),介于60%~70%的17例(占比22.1%),Ci在50%~60%的2例(占比2.60%)。结论: 通过基于加权TOPSIS法的硫酸多黏菌素B药物利用评价,可以发现多黏菌素B使用存在的问题,药学部门后续可进行针对性药学干预,促进其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抗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AMPK/mTOR/ULK1自噬信号通路机制。方法用改良线栓法建造大鼠左侧脑缺血模型,各组大鼠每24 h给药1次,共3次。再灌注72 h后观察大鼠神经损伤情况和脑梗死体积改变;尼氏染色法和TUNEL染色法观察神经细胞形态、数量以及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自噬蛋白和AMPK/mTOR/ULK1自噬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补阳还五汤改善大鼠神经功能缺陷,减少脑梗死体积和神经细胞凋亡,减轻脑组织病理损伤;抑制AMPK磷酸化活化,解除AMPK对下游mTOR和ULK1的抑制,促进二者磷酸化激活,抑制细胞自噬。AMPK激动剂Metformin提高细胞自噬水平,同时逆转了补阳还五汤抗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结论补阳还五汤介导AMPK/mTOR/ULK1自噬信号通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2014—2018年山东省潍坊市新报告HIV/AIDS病例检测及时性。 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的方法,收集潍坊市2014—2018年新报告HIV/AIDS病例的人口学特征、高危行为史、检测史、首次CD4+T淋巴细胞等相关信息。采用Excel 2007和SAS 9.2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学分析。 结果 2014—2018年新报告HIV/AIDS病例1 015例,完成调查1 013例,近5年HIV检测及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41,P=0.710)。456例HIV感染后1年内确证,525例感染后超过1年确证,32例感染时间无法判断,HIV检测及时率为46.48%(456/981)。HIV检测不及时的病例中以女性(65.57%)、高年龄组(75.00%)、低文化程度(67.81%)、医疗机构检测(63.46%)、异性性行为(60.00%)和注射毒品传播(65.08%)为主;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女性病例HIV检测不及时的风险是男性的1.557倍,30~、40~、50~和≥60岁年龄段检测不及时风险分别是<20岁年龄段的2.409、3.351、3.384和6.881倍,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HIV检测不及时的风险是大专及以上的2.943倍, 样本来源于医疗机构和羁押人员病例HIV检测不及时的风险分别是无偿献血的 2.608和2.296倍。 结论 2014—2018年潍坊市仍有大量新报告HIV/AIDS病例HIV检测不及时,应继续扩大检测覆盖面,推动病例的及早发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清学指标(CA125和HE-4)在彩色多普勒超声O-RADS 4类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有病理诊断结果的卵巢肿块O-RADS分类为4类的96例患者CA125和HE-4数值。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超声联合CA125、超声联合HE-4,以及超声同时联合CA125和HE-4(三联评估)这3种鉴别方案对O-RADS 4类肿块良恶性鉴别的敏感度、特异度和与病理结果的符合度。结果O-RADS 4类肿块中病理结果为恶性的病例占28.1%(27/96);卵巢恶性病灶组的CA125和HE-4均高于良性病灶组(P<0.05)。三联评估与其他两组比较阳性预测值及特异度最高,但敏感度最低。Kappa检验显示,超声联合HE-4评估卵巢肿物良恶性与病理结果的符合度最高,而联合CA125与病理结果的符合度最低。结论术前血清的CA125、HE-4均有助于超声O-RADS 4类卵巢肿块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但HE-4的总体符合率和符合度最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人格特征角度出发,分析老年人不同人格特征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相关性。方法自行设计一般资料、老年抑郁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等,随机抽取齐齐哈尔市300名社区老年人进行MCI筛查。采用SPSS 20.0进行数据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老年人人格与MCI相关性。结果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收入水平老年人MCI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外向与老年抑郁量表(GDS)评分呈负相关(r=-0.468,P<0.01);神经质、精神质与GDS评分呈正相关(r=1.962、0.268,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MCI与内外向、神经质、精神质有相关性(P<0.05)。结论老年人MCI与艾森克人格具有一定相关性,艾森克人格内外向、神经质、精神质不仅是老年人MCI的易感因素,也会影响老年人MCI病情程度。  相似文献   
7.
患儿,男,8岁。因右侧股部、臀部及腰部皮肤触之僵硬8年就诊。患者皮损呈单侧分布,伴有轻度多毛和色素沉着。病理活检示表皮过度角化,基底层色素增加,真皮中层胶原纤维增粗、致密,呈均质化,无炎症细胞浸润,附属器未见异常。阿新蓝染色呈阳性。综上诊断为节段性皮肤僵硬综合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胃癌细胞中乙酰肝素酶(HPSE)调控的差异蛋白和信号通路,为以HPSE为靶点防治胃癌提供依据。方法:利用siRNA干扰技术,在乙酰肝素酶(HPSE)基因高表达的SGC7901细胞中转入干扰HPSE的慢病毒载体(LV-HPSE-RNAi),通过嘌呤霉素筛选出稳定株,利用q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HPSE mRNA和蛋白表达;利用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测定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利用同位素标记的相对和绝对定量(iTRAQ)联合二维液相色谱串联质谱(2DLC-MS/MS)技术筛查差异蛋白,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对差异蛋白PKCa应用Western blot进一步验证。结果:人胃癌SGC7901细胞和沉默HPSE表达的ZSGC7901细胞对比检测出98个差异蛋白,并且富集在157条信号通路上。与肿瘤发生发展关系密切的有6条:细胞外基质和受体相互作用、局灶性黏附、PI3K-Akt信号通路、癌途径、癌中microRNAs、Wnt信号通路。且上调的FAK、ITGA、PKCa等蛋白和下调的PKA、CDK6等蛋白在通路中处于重要的位置。Western blot结果证明PKCa在沉默HPSE的ZSGC7901细胞中表现为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蛋白质组学筛选结果一致。结论:HPSE在人胃癌细胞中调控的蛋白,参与细胞重要生物学过程、参与重要分子功能及重要信号途径,有望可以成为防治胃癌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患者导航护理模式的概念、患者导航员培训方式及该模式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现状进行阐述,旨在丰富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护理管理模式,改善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构建列线图来预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骨转移的发生风险。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医院确诊的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是否发生骨转移、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吸烟状况、PS评分、TN分期、骨转移前是否有其他部位的转移、癌胚抗原(CEA)水平、甲胎蛋白(AFP)水平、血清钙浓度(Ca2+)、血清磷浓度(P)、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利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预测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决策曲线分析法(DCA)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及临床获益度,使用列线图进行模型可视化。结果 ROC曲线下面积(AUC)显示,在建模组(n=138)及验证组(n=92)中,联合指标(年龄、性别、病理类型、CEA、ALP)预测的AUC值(建模组=0.792,验证组=0.629)均高于单一指标预测值。结论 该研究构建的预测模型效果良好,可为临床筛选NSCLC骨转移的高危患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