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篇
  202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康复的随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随访观察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康复对患者生活质量和有氧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58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患者分为康复组(n=31)和对照组(n=27),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定期予以康复指导.所有患者均在术后第15天和第90天时由专门医生进行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定和6 min步行试验测定.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康复组患者SF-36量表除躯体疼痛指标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余各项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康复组6 min步行试验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康复有助于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有氧运动能力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面肌运动训练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面肌运动训练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方法:将138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综合康复治疗组48例,物理治疗组4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单纯给予醋酸泼尼松、甲钴胺、VitB1治疗;物理治疗组在药物治疗同时给予超短波、紫外线和直流电局部导入VitB1治疗;综合康复组则是在物理治疗基础上再给予面部肌肉运动训练。用多伦多面神经评定系统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30天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第30天面神经功能评分与各组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意义。综合康复组和物理治疗组面神经评分都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对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后患者脑钠肽(BNP)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将46例拟行CABG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术后行常规治疗,康复组在此基础上加行康复治疗。治疗前后检测两组血浆BNP和hsCRP。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康复组治疗后心率和血压差值减小(P〈0.01),血浆BNP下降(P〈0.05)。结论康复治疗可促进CABG后患者BNP降低,心脏功能提高。  相似文献   
4.
脂联素(adiponectin)是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蛋白,具有调节能量平衡、增强胰岛素敏感性、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等广泛的生物学作用。脂联素在健康机体血浆中含量丰富,但在肥胖、2型糖尿病、冠心病及原发性高血压等状态下,脂联素水平降低。康复作为一种对机体的有益刺激能否影响患者体内脂联素水平,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文对此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康复治疗对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对照研究将46例拟行冠状动脉搭桥的住院患者分为康复组(n=25)和对照组(n=21),康复组给予逐渐递增的康复运动治疗。对血浆脑钠肽、左室射血分数、6min步行距离和术后平均住院时间进行观察。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康复组患者的脑钠肽水平明显下降(P<0.05),左室射血分数改善(P<0.05)。而且,康复组患者6min步行距离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康复组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也明显缩短(P<0.01)。康复组患者的上述观察指标相关性分析显示脑钠肽分别与左室射血分数(r=-0.66,P<0.01)和6min步行距离(r=-0.52,P<0.01)成负相关。结论:康复治疗可以提高冠脉搭桥术后患者的运动能力,加速脑钠肽水平的降低,促进心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康复治疗对重症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生活质量(QOL)的影响。 方法58例拟行冠状动脉搭桥的重症冠心病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n=31)和对照组(n=27)。康复组于手术前、后均给予逐渐递增的运动和适当的心理干预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2组均于手术前、后采用SF-36量表、6 min步行距离(6MWD)和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来观察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康复组SF-36量表中躯体功能、一般健康状况、精力、情感职能和心理健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康复组6MW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康复组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 结论康复可以提高重症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联合运动训练对冠状动脉搭桥(CABG)患者术后恢复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52例拟行CABG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n=27)和对照组(n=25)。康复组给予心理干预治疗和强度渐增的运动。主要观察指标为: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6min步行试验(6MW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左室射血分数(LVEF)、术后插管时间、重症护理时间与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康复组患者术后SAS与SDS评分下降显著(P<0.01);康复组患者6min步行距离(6MWD)明显加长(P<0.005);康复组TNF-α浓度明显降低(P<0.01);康复组患者术后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及重症监护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与术前比较,康复组LVEF明显改善(P<0.005);将康复组患者的上述观察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AS、SDS评分的下降分别与6MWD的加长(rSAS=0.46,P<0.01;rSDS=0.48,P<0.01)成明显正相关。结论:心理干预联合运动训练可以改善CABG术后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程度,提高运动能力,促进心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观察患侧M1区间歇Theta节律刺激(iTBS)联合外周磁刺激(PMS)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 并探讨可能的神经机制。方法选取45例脑卒中合并上肢功能障碍患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刺激组、中枢组和对照组, 每组15例。3组患者均给予药物(包括调控血压血糖、营养神经、调脂稳定斑块等治疗)及常规康复训练治疗, 每次训练时间45 min。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 联合刺激组加用患侧M1区iTBS联合患肢Erb′s点重复外周磁刺激(rPMS);中枢组加用患侧M1区iTBS联合患肢Erb′s点rPMS假刺激, 假刺激仅将线圈垂直于刺激表面;对照组未接受任何磁刺激。每日1次, 每周5 d, 共治疗10次。所有45例患者中, 仅对照组有1例因患者个人原因退出, 未能完成治疗, 余44例均完成10次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0次后(治疗后), 对患者行患侧拇短展肌的运动诱发电位(MEP)潜伏期及波幅测定;采用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对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前, 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