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外国民族医学   51篇
外科学   75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2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目的 探讨分析肠道来源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71例肠源性GIST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部分随访资料,对其预后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 71例GIST患者中,病灶原发部位小肠51例,结直肠15例,肠系膜5例.临床表现以消化道出血为主(45.1%,32例),其次为腹部不适及腹部包块(22.5%,16例;16.9%,12例),复发风险极低危l例,低危16例,高危54例.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最大径、核分裂相和复发危险度是影响预后的因素(均P<0.05).复发风险高危组中,术后服用靶向药物患者的预后好于未服用药物的患者(P<0.05).结论 肿瘤完整切除联合靶向治疗是肠源性GIST的最佳治疗模式,肿瘤最大直径、核分裂相及复发危险度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3.
目的筛选胃黏膜相关组织(MALT)淋巴瘤的micro RNAs(mi RNAs)谱,并探讨mi RNAs表达与胃MALT淋巴瘤临床病理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收集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和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3年1月~2013年6月间手术治疗胃MALT淋巴瘤47例,检测手术切除标本的石蜡mi RNAs水平,并比较mi RNAs谱中mi R-142-5p及mi R-155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结果胃MALT淋巴瘤组织中有38条mi RNA上调,包括差异17倍mi R-142-5p和4.5倍mi R-155;另外,有28条下调包括mi R-34a表达差异为4.9倍。本研究结果发现胃MALT淋巴瘤组织mi R-142-5p及mi R-155表达显著高于相应正常胃黏膜(P<0.01),且Hp感染阳性胃MALT淋巴瘤病例mi R-142-5p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Hp感染阴性病例(0.65比1.29,P=0.022),且较大肿瘤(≥5 cm)病例的mi R-142-5p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小肿瘤(<5 cm)病例(1.63比1.36,P=0.038),肿瘤浸润深度超过肌层及全层病例的mi R-142-5p表达显著高于肿瘤浸润局限于黏膜及黏膜下层病例(1.19比0.67,P=0.041),且Ⅱ+Ⅲ+Ⅳ期组mi R-142-5p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Ⅰ期病例(1.36比0.67,P=0.034)。另外,本资料表明Hp感染阳性胃MALT淋巴瘤病例mi R-155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Hp感染阴性病例(1.34比11.46,P=0.010),且较大肿瘤(≥5 cm)病例的mi R-155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小肿瘤(<5 cm)病例(1.34比4.36)(P=0.048),肿瘤浸润深度超过肌层及全层病例的mi R-155表达显著高于肿瘤浸润局限于黏膜及黏膜下层病例(1.86比1.37,P=0.048),且Ⅱ+Ⅲ+Ⅳ期组mi R-155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Ⅰ期病例(13.90比1.81,P=0.009)。结论胃MALT淋巴瘤组织与正常胃组织之间mi RNAs表达差异显著,尤其是mi R-142-5p及mi R-155基因,且这两种基因表达与肿瘤大小、核分裂像及恶性程度等密切相关,提示mi RNA在胃恶性淋巴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饮食结构的西化,大肠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在逐年增加,再加上诊疗水平的提高使包括早期直肠癌在内的早期大肠癌病例也不断增加。直肠癌手术治疗原则同其它实体肿瘤一样,即彻底切除原发灶及系统清除淋巴结。不过直肠癌由于其特殊的解剖学位置,根治性切除术后容易引起排尿、排便及性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尤其是距肛门缘2-8cm的中低位直肠癌病例,常常要施行经腹会阴直肠切除术(Miles手术)及同时设置永久性结肠造瘘,这对某些低度恶性肿瘤治疗有些过火(over treatment)。因此在不影响治疗结果的前提下施行保留功能的手术势在必行。近年来,对早期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生物学行为解明发现,一部分直肠癌不施行标准的开腹根治术就可达到治愈的目的。本文就早期直肠癌的保留排尿、排便及性功能的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化疗与外科手术、放疗及免疫疗法构成了癌症治疗的四大方法。近年来癌症化疗的研究重点集中于开发更合理的药物及方法,以期提高疗效,而兼顾机体的生物学及应用生化学节律理论调整抗癌药的用药时间,增强疗效并克服毒副反应的所谓时间节律调整化学治疗(Chronomodulation)就是其中之一。其中包括(1)了解正常细胞的日内节律对减轻或避免抗癌药毒性很重要;(2)了解癌细胞的日内节律对增强抗癌药疗效很重要;(3)根据正常细胞的日内节律特点选择应用抗癌药的时间可减轻毒性即时间节律毒性。该疗法利用时间调整规律进行化疗为依据人生理功能变化的合…  相似文献   
6.
胃黏膜内癌的EMR与ESD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些早期胃癌可采用缩小手术,甚至内镜下手术如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re—section.EMR)及内镜黏膜下层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就可达到根治目的。胃癌内镜治疗的根治切除前提条件包括:1)无淋巴结转移;2)保证水平方向(黏膜内浸润范围)和垂直方向(浸润深度)有足够的安全切缘;3)术后切除标本可进行详细的病理组织学检查。其内镜治疗具体适应证为:所有无淋巴结转移的无溃疡糜烂的分化型黏膜内癌,直径3cm以下的有溃疡糜烂的分化型及2cm以下的无溃疡糜烂的未分化型黏膜内癌;直径3cm以下无溃疡糜烂的分化型黏膜下层癌,直径2cm以下无溃疡糜烂的未分化型黏膜下层癌。ESD和EMR可能成为治疗早期胃癌的标准方法;且ESD的1次切除率高,局部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7.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根治性切除是治疗胃癌的最佳手段已无可争议。最近,由于内镜器械的不断革新和治疗方法的进步,使一部分早期胃癌实施内镜治疗已成为现实。另外从流行病学角度来看,人口的老龄化日趋尖锐,推测高龄胃癌患者将不断增加。根据高龄胃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情况和其治疗后生活质量等的研究结果表明,早期胃癌中的一部分病例可通过内镜切除达到根治目的,且内镜治疗的适应证有不断扩大倾向.本文仅就早期胃癌内镜治疗的适应证、方法和发展趋势作一综述。一、早期胃癌内镜治疗的可能性崎田对15993例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癌灶直径<0.5cm者的淋巴结转移率为4.3%,0.6~1.0cm者为5.4%,1.1~2.0cm者为7.7%,2.1~4.0cm者为10.9%,癌灶大于4cm者为18.1%。日本国立癌中心1400例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联合应用APACHEⅡ和SOFA评分系统对结肠穿孔手术风险的预警作用.方法回顾分析61例结肠穿孔病例,并比较其临床结果与评分系统的关系.结果①本组一期手术病例平均APACHEⅡ评分(14.4±1.7)、平均SOFA评分(7.8±1.2)分别低于二期手术病例(19.5±2.6和9.3±1.9)(P<0.05)L②APACHEⅡ评分≥18病例的死亡率(87.5%)显著高于评分<18者(29.7%)(P<0.01),尤其是>21病例的死产率高达90.9%(20/22)L③SOFA评分≥9病例的死亡率(80.0%)显著高于评分<9者(27.8%)(P<0.01),且19例SOFA评分≥11者全部死亡L④APACHE Ⅱ评分≥18且SOFA评分≥9病例的死亡率(94.7%)显著高于APACHE Ⅱ评分<18且SOFA评分<9者(68.6%)(P<0.01),APACHE Ⅱ评分>19且SOFA评分>11的病例全部死亡(17/17).结论APACHE Ⅱ和SOFA评分可较准确地评估结肠穿孔病人的手术风险和预后.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71岁,发现左腹股沟处可复性肿块1年入院.查体:左侧腹股沟区可及回复性肿块,约4 cm×5 cm×6 cm大小,外环扩大,压迫内环肿块不复现,指尖有冲击感,质地偏硬无压痛,入院诊断为左侧腹股沟斜疝.于2009年2月11日在硬膜外麻醉下手术,术中见疝内容物为阑尾,其色泽正常、且无炎症改变,仅行Lichtenstein术,术后诊断Amyand疝,于第4天愈合良好出院.术后3个月电话随访无复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腹症合并甲状腺危象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急腹症合并甲状腺危象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行阑尾切除术5例、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2例、胃大部分切除术2例、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及脾切除术各1例.甲状腺危象发生于术后7例、术中2例及术前2例.抢救成功8例,死亡3例,死亡率27.3%,其中1例术前发生甲状腺危象的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因甲状腺危象抢救不充分,在胃大部分切除术后第1天死于心力衰竭;1例术中发生甲状腺危象的小肠穿孔,尽管甲状腺危象抢救成功,但术后11 d死于肠漏、腹腔脓肿及肺部感染诱发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另1例术后发生甲状腺危象的急性穿孔型阑尾炎因甲状腺危象处理不及时,术后第5天死于昏迷、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结论 围手术期尽早识别甲状腺危象和适当的治疗是抢救本病成功的关键,其诊断主要靠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综合判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