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6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产鼠高氧肺损伤中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代谢变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早产鼠高氧肺损伤对其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SP)基因表达及肺表面活性物质(PS)代谢的影响。方法:孕21日SD早产鼠仔96只被随机分为高氧暴露组(48只,常压高氧舱中,氧体积分数>0.95)和空气对照组(48只,正常空气中),高氧暴露7日后,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双相薄层层析法(2D-TLC)观察了8只鼠肺SP mRNA水平和PS含量;对20只鼠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肺组织干重/湿重和10只鼠肺组织学变化也进行了分析。结果:与空气对照组比较,高氧暴露组发展为肺损伤,肺组织有明显水肿、出血;BALF中蛋白含量、细胞数和肺组织干重/湿重明显增加(P均<0.05),而PS含量未见明显变化(P均>0.05)。SP-A mRNA和SP-BmRNA增加(P均<0.05),SP-C mRNA变化未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鼠早期高氧肺损伤并不明显影响PS含量的变化,但可导致SP-A mRNA和SP-B mRNA增加,这种基因表达的向上调节可能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肺损伤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二十年来 ,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的提高和机械通气的广泛应用 ,早产儿和极低体重儿的存活率不断提高。同时 ,使用机械通气 ,高氧和高压造成的肺损伤 ,如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BPD)等 ,在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越来越多见。而且 ,新生儿肺损伤合并血小板减少症 (thrombocytopenia)也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1 ,2 ] 。有统计显示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 ,5 8%的患儿血小板计数低于 15 0× 10 9/L ,2 2 %的低于 10 0× 10 9 L[1 ] 。但是导致血小板减少的确切原因尚不清楚。一般认为 ,感染是导致NICU患儿血小板减…  相似文献   
3.
循证医学对现代儿科学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桂永浩教授:循证医学(evidence based medicine, EBM)是20世纪后期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他之所以引起西方现代医学的高度重视是因为EBM 提出:医务人员在对患者进行的诊治中必须基于当前可得到的最佳的临床证据,并结合医生个人的经验和来自患者的临床资料,在充分尊重患者的选择和意愿的基础上,使患  相似文献   
4.
一氧化氮在新生儿疾病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一氧化氮的肺血管舒张作用  一氧化氮 (NO)是一种选择性肺血管舒张剂。它是通过合成磷酸鸟酐而达到舒张肺血管和气管平滑肌的作用。经一氧化氮合酶催化 ,左旋精氨酸在血管内皮细胞内合成NO。内源性的NO在调节血管张力 ,改善由缺氧等因素引起的血管收缩方面有重要作用。很多血管舒张剂包括硝酸甘油都是通过启动NO合成而起作用的。  吸入NO能选择性舒张肺血管 ,减轻肺循环阻力。它的选择性作用源自它与血红蛋白内铁离子有很强的亲合力———NO一旦被吸入 ,能迅速弥散至肺泡壁周围血管的内皮细胞 ,穿过细胞膜而到达血管平滑…  相似文献   
5.
香港儿科的发展现状香港中文大学儿科学系霍泰辉许峰编者按:为了喜迎香港回归,加强两地间的学术交流,本期特开辟了“回归与交流”栏目。我们邀请了香港中文大学儿科系主任霍泰辉教授、著名心血管病专家宋银子教授及著名营养学专家梁淑芳教授等为本栏撰稿。他们以翔实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肺损伤对巨核细胞的影响。方法建立高氧性肺损伤新生大鼠动物模型,并使用血浆凝块巨核细胞集落培养方法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染色法比较了高氧性肺损伤大鼠模型与正常对照的巨核细胞集落生成能力及肺组织巨核细胞数量。结果高氧性肺损伤大鼠组骨髓巨核细胞集落形成能力(50.7±13.1/2×105细胞)与正常组(13.3±6.5/2×105细胞)比较,经配对t检验(P<0.01),高氧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中巨核细胞数目为22.0±3.8/20个高倍视野(×80),较正常组38.2±4.5/20个高倍视野少(P<0.01)。结论提示高氧性肺损伤造成血小板及巨核细胞破坏增多,肺中巨核细胞数目减少,而骨髓中巨核细胞增殖能力反馈性增加  相似文献   
7.
高浓度氧对早产鼠肺一氧化氮合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高浓度氧 (简称高氧 )对早产鼠肺一氧化氮合酶 (NOS)分布及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 2 1d孕早产鼠随机分为高氧暴露组 (简称高氧组 )和空气对照组 (对照组 ) ,分别置于常压高氧仓中 (氧体积分数 >0 95 )和正常空气中暴露 7d ,采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免疫蛋白分析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NOS分布及基因表达。此外对肺组织干 /湿重比值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成份和肺病理组织变化也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 高氧组与对照组比较 ,早产鼠肺组织有明显水肿、出血和炎症 ;高氧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蛋白含量 (中位数为 1 4 9g/L)、细胞数 (中位数为 139 70× 10 7/L)和肺组织干 /湿重比值 (5 5 7± 0 2 9)较对照组 (分别为 :0 32g/L、16 30× 10 7/L、5 2 9± 0 2 5 )均明显增加 (t=2 8、2 1、2 2 9,P均 <0 0 5 ) ;高氧组肺组织内皮细胞型一氧化氮合酶 (eNOS)mRNA、eNOS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蛋白表达 (分别为 :1 0 2± 0 0 6、8 77± 0 75、4 6 1± 0 6 5 )较对照组 (分别为 :0 70± 0 12、4 5 2± 1 0 2、3 2 4± 0 5 5 )明显增加 (t =6 36、8 14、3 2 1,P <0 0 1、P <0 0 1、P <0 0 5 )。iNOSmRNA也显示有增加的趋势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同时免疫组织化  相似文献   
8.
一氧化氮 (NO)作为重要的细胞信息分子[1] ,在低浓度氧 (低氧 )情况下 ,尤其是低氧所致的新生儿肺动脉高压 (PH)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的研究表明 ,急慢性缺氧所致的PH ,是由于低氧抑制了一氧化氮合酶 (NOS)转录和转录后效应而导致NOS表达降低 ,NOS活性下降 ,NO释放量减少[2 ] ,然而在高浓度氧 (高氧 )情况下NOS体系是否也参与了肺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 ,尚不甚清楚 ,特别是高氧对早产动物肺NOS分布及基因表达未见报道 ,本研究利用高氧早产鼠肺损伤模型 ,探讨高氧对早产鼠肺NOS分布及基因表达的影响。材料…  相似文献   
9.
中国儿童呼吸道及特应性疾病患病情况调查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目的 由于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特应性疾病,且世界各地患病率差异很大,我们对北京、广州、香港三地儿童的呼吸道疾病及特应性疾病进行了比较,以确定特应性在哮喘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在北京、广州、香港三城市的9~11岁儿童中随机抽样,应用国际儿童哮喘和过敏性疾病研究(ISAAC)第二阶段问卷,由10902名儿童的父母回答问卷并对3479名儿童进行皮肤检查及皮肤变应原点刺检查。结果近年喘息、重度喘息(说话受限)、鼻(眼)结膜炎及肢体弯曲处皮炎的患病率,香港显高于北京及广州。特应性发生率香港地区(41.2%)也高于北京(23.9%)和广州(30.8%)。表明特应性与近年喘息高度相关(0R=7.74,95%CI=5.70~10.51)。对香港地区人群进一步分析发现,由内地移居香港的儿童,其过敏症状及特应性发生率显低于香港地区出生儿童。结论香港地区学龄儿童哮喘、变态反应性疾病患病率、特应性发生率最高。特应性是中国儿童哮喘发病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正常循环及体外循环期间巨核细胞的变化 ,说明其生理学及临床意义。方法 :观察测定 2 0例正常循环及体外循环手术期间肺前、后血的循环巨核细胞形态及数目 ,为循环巨核细胞释放出血小板的机理提供生理学证据 ,并观察术后精神神经系统表现。结果 :①正常循环时中心静脉血巨核细胞总数量高于周围动脉血巨核细胞总数量 (P <0 0 1) ,4 型巨核细胞数量差别更显著 (P <0 0 0 1)。②在体外循环期间 ,中心静脉血及周围动脉血巨核细胞总数量和 4 型巨核细胞数量均明显升高 (P <0 0 1)。③术后有神经系统症状者血液 4 型巨核细胞数量高于本组平均数 (5 12± 1 2 1) (P <0 0 1)。结论 :正常循环间肺部作为过滤器清除 4 型巨核细胞 ,体外循环期间巨核细胞未经肺循环而出现循环巨核细胞升高 ,可能是体外循环脑微栓塞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