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壳聚糖/甘油磷酸钠水凝胶作为动脉瘤栓塞材料的可行性.方法 配制2%壳聚糖与56%甘油磷酸钠溶液,不同比例混合,测定混合液pH、37℃成胶时间及力学强度,选择最佳比例.体外栓塞动脉瘤模型,评价导管内操控性;通过兔耳中动脉栓塞评价组织相容性.最终栓塞兔动脉瘤模型.结果 当壳聚糖/甘油磷酸钠在7∶1时,pH值为7.28,成胶时间为(260±18)s,力学强度可达14 kPa.体外动脉瘤模型栓塞见壳聚糖/甘油磷酸钠水凝胶可通过导管在动脉瘤内成胶.兔耳中动脉栓塞后3 d,血管周围可见少量炎性细胞浸润,1周时达到高峰,2-3周逐渐消退,4-8周形成肉芽组织,并可见壳聚糖凝胶部分降解.兔动脉瘤栓塞术中见动脉瘤不显影,术后3 d病理见动脉瘤被凝胶栓塞,内膜细胞形态正常,动脉壁内未见明显炎性细胞浸润.结论 短期观察,壳聚糖/甘油磷酸钠水凝胶可用于动脉瘤栓塞.  相似文献   
3.
应用组织工程材料栓塞动脉瘤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壳聚糖-甘油磷酸钠-成纤维细胞水凝胶作为颅内动脉瘤栓塞材料的可行性.方法 配制2%(w/v)壳聚糖与56%(w/v)甘油磷酸钠溶液,不同比例混合,测定混合液pH、37℃成胶时间及力学强度,体外观察兔皮肤成纤维细胞在不同配比壳聚糖-甘油磷酸钠水凝胶中生长状态,选择最佳比例.将Brdu标记的成纤维细胞与壳聚糖-甘油磷酸钠水凝胶混合栓塞兔颈动脉,评价组织相容性.最终栓塞兔动脉瘤模型.结果 当壳聚糖/甘油磷酸钠在7:1时,pH值为7.28,成胶时间为(260±18)s,力学强度可达14 kPa,细胞生存率最高,达(89.0±2.7)%.颈动脉栓塞,透视下可见混合物显影良好,局部组织切片显示(HE染色):1周时凝胶中散在较多细胞及钽粉,凝胶与血管壁边界较清,内皮细胞完整.4周时凝胶与血管壁边界不清,可见周边凝胶被细胞成分包绕降解.免疫荧光显示,4周标本中可见较多标记的成纤维细胞.兔动脉瘤栓塞术中见动脉瘤不显影,术后3d病理见动脉瘤被凝胶栓塞,内膜细胞形态正常,动脉壁内未见明显炎性细胞浸润.结论 短期观察,壳聚糖-甘油磷酸钠-成纤维细胞水凝胶可用于动脉瘤栓塞.  相似文献   
4.
背景:目前,骨组织工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成骨细胞特性研究和骨修复材料研制两大领域,而对细胞与细胞外材料的相互作用,尤其是调节和促进两者间相互作用的相关研究尚未给予足够的重视。 目的:在低聚乳酸接枝纳米羟基磷灰石/聚丙交酯-乙交酯(Hydroxyapatite nanocrystals surface-grafted with L-lactic acid oligomer/ Poly(lactide-co-glycolide), op-HA/PLGA)复合材料上接种成骨细胞,观察脉冲电场刺激对成骨细胞增殖和成骨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2008-05/2009-01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 材料:op-HA和PLGA由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制备。 方法:实验分为PLGA无电刺激组、op-HA/PLGA无电刺激组、PLGA电刺激组和op-HA/PLGA电刺激组。将op-HA/PLGA和PLGA氯仿溶液分别于盖玻片表面铺成薄膜,并接种兔成骨细胞,体外培养7 d。电刺激组刺激电压为2 V,频率为1 Hz,占空比为20%,每天刺激1 h。 主要观察指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Real-time PCR检测骨形态发生蛋白2、Ⅰ型胶原蛋白、骨连接蛋白的表达。 结果:脉冲电刺激组op-HA/PLGA上生长的成骨细胞S期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其他组(P < 0.05)。op-HA/PLGA与PLGA比较能上调骨形态发生蛋白2、Ⅰ型胶原蛋白、骨连接蛋白3种基因表达量,并且施加脉冲电刺激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Ⅰ型胶原蛋白、骨连接蛋白3种基因表达量高于未加电刺激组。 结论:op-HA/PLGA复合材料是一种很好的骨修复材料,脉冲电刺激能促进成骨细胞在材料上的增殖能力,提高成骨活性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5.
输血作为一种生命救治和人体机能维持的重要手段,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当中。人造红血球的研究是解决目前临床使用上存在的诸多弊端(血型、病毒感染、保质期短等),并可以安全高效的应用于紧急突发事件中的一个重要手段。本文从人体红血球的构造和基本功能出发,详细介绍并评价了人造红血球研究的发展过程和最新进展,归纳了新型人造红血球材料的设计要求,论述了医用高分子材料在人造红血球领域的应用优势,提出了生物可降解高分子与血红蛋白分子结合开发新型人造红血球的设计思路并开展了初步的科研工作。  相似文献   
6.
布洛芬聚乙二醇-b-聚L-乳酸电纺超细纤维毡的药物释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静电纺丝制备同时包载有布洛芬的聚乙二醇-b-聚L-乳酸纤维毡,并在纤维中添加月桂酸,考察月桂酸是否对纤维中药物的释放行为有影响。方法以聚乙二醇嵌段聚乳酸为载体材料,有机溶液高压静电法纺丝法制得同时包载布洛芬和月桂酸的纤维毡,采用ESEM、WAXD和DSC对其进行表征研究,采用HPLC法测定布洛芬在含有蛋白酶K的磷酸缓冲盐溶液中的释放行为。结果ESEM结果显示得到添加有月桂酸的聚乙二醇聚乳酸纤维药物释放体系,WAXD扫描显示纤维表面无药物结晶析出,说明其对布洛芬和月桂酸完全包封,药物体外释放表明添加月桂酸后,药物释放速率加快明显。结论在聚乙二醇-聚乳酸超细纤维添加月桂酸可加快纤维中布洛芬的释放,蛋白酶K的降解也可加快布洛芬的释放。  相似文献   
7.
丙交酯乙交酯共聚材料输尿管支架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是当前医用材料的一个重要分支。本研究在2005年制备出生物降解材料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PLGA)支架管,并进行输尿管原位植入动物实验研究,观察支架材料在体内的降解排泄规律及局部组织相容性情况,探讨新型可生物降解材料输尿管支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改性羟基磷灰石骨修复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生物学评价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5  
目的:制备羟基磷灰石/聚乳酸聚乙醇酸骨修复材料,并对其进行生物学评价。方法:实验于2006-06/2007-02在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完成材料制备,在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完成动物实验。将低聚乳酸的羧基与羟基磷灰石表面的钙原子用化学键连接,得到表面接枝聚左旋乳酸的羟基磷灰石,将其与聚乳酸聚乙醇酸共混,得到复合材料PLLA-g-HA/PLGA。溶于氯仿后铺膜(厚0.2mm),用DMEM培养液浸泡材料膜制备浸提液。首先,进行材料生物安全性实验:①细胞毒性实验:将浸提液与培养液混合,接种兔成骨细胞,培养24h,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计算细胞增殖率和细胞毒性级(细胞毒性级0或1级为合格)。②全身毒性实验:小鼠以50mL/kg的剂量静脉注射浸提液,观察72h内小鼠中毒症状。③皮肤刺激实验:兔脊柱两侧皮内注射材料浸提液,观察72h内皮肤有无异常反应。④热原实验:自兔耳缘静脉注入浸提液(10mL/kg)。注射后每0.5h测肛温1次,共6次,以6次中最高的1次减去正常体温,计为升高度数。其次,对复合材料进行细胞黏附性检测:将复合材料制成1%氯仿溶液,涂于硅化的盖玻片上,置于6孔板,每孔接种1×105个成骨细胞,培养3d,在2,24,72h行FITC荧光染色,数码摄像系统拍摄细胞荧光照片。结果:制备了新型PLLA-g-HA/PLGA复合材料。①生物安全性实验结果:MTT实验检测复合材料细胞增殖率为94.8%,细胞毒性级为1级;全身毒性实验中动物无死亡、惊厥、瘫痪、呼吸抑制、腹泻和体质量下降等不良反应;热原实验中兔体温最大的变化值是0.25℃(国家标准为<0.6℃);皮肤刺激实验中未见任何刺激反应,无红斑、焦痂、水肿表现。②细胞黏附性实验结果:细胞接种后2h可见少量细胞开始贴壁;24h时可见贴壁细胞明显增多,并呈聚集生长;培养3d后可见细胞逐渐融合,细胞状态良好。结论:新型PLLA-g-HA/PLGA复合材料符合生物材料细胞毒性要求,按毒性剂量分级属无毒级,无致热原性、对皮肤无刺激作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细胞黏附性。  相似文献   
9.
以带酞基聚芳醚酮(PEKM)为膜材料,用相转换法制备了PEK—C不对称超滤膜,研究了铸膜液的主要组分对膜的孔结构与超滤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担载阿霉素的可降解左旋聚乳酸和聚乙二醇的嵌段共聚物静电纺丝纤维毡(简称阿霉素缓释系统)对小鼠植入性肝癌的抗肿瘤作用。方法:用C-57BL小鼠和H22肝癌瘤株建立肝癌小鼠模型,并将其分为实验组(缓释剂瘤内植入组)、对照1组(阿霉素瘤内注射组)、对照2组(阿霉素静脉注射组)和对照3组(生理盐水静脉注射组),分别于给药后第1、3、6、9和13天测量肿瘤的长、短径并计算肿瘤体积,第14天处死动物、剥离肿瘤标本,计算抑瘤率;同时对瘤体进行HE染色,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fas和凋亡相关酶caspase-3的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流式细胞仪检测肿瘤细胞凋亡率。结果:给药后第6天实验组和对照1组小鼠的肿瘤体积增大速度小于其他组(P<0.05);给药后第9和13天,实验组肿瘤的体积增大速度明显小于对照1、2和3组 (P<0.05),第14天实验组肿瘤生长抑制率明显高于对照1和2组(P<0.01)。HE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瘤体组织坏死程度较重;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实验组肿瘤细胞的凋亡相关蛋白fas和凋亡相关酶caspase-3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实验组肿瘤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植入的阿霉素缓释系统对小鼠H22肝癌移植瘤能产生较好的抑制作用,并可明显加快肿瘤细胞的凋亡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