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7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分析女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心电图(ECG)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CAG)显示的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 对55例临床初步诊断为女性ACS患者的常规12导联体表心电图及部分18导联心电图动态变化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将55例女性患者与85例男性患者的CAG结果进行对比. 结果 140例ACS患者中,冠脉存在有意义狭窄者132例,未明显狭窄病变8例,多支血管病变多于单支病变,以中、重度血管病变为主;前壁急性心肌梗死(AMI)以前降支(LAD)病变或合并多支血管病变为主,下壁AMI以右冠状动脉(RCA)合并多支血管病变为主,下壁AMI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时提示合并LAD病变.其中55例女性ACS患者中,冠脉存在有意义狭窄者50例,未明显狭窄病变5例.85例男性ACS患者中,冠脉存在有意义狭窄者82例,未明显狭窄病变3例.55例女性CAG阳性率为90.9%.85例男性患者阳性率为96.5%,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 女性ACS患者ECG对冠脉血管病变诊断符合率低于男性患者,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心电图改变与相应冠脉有关联,能为ACS治疗干预和进一步CAG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内钙与凋亡的关系及米帕明(Imipramine,Imi)的保护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本实验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48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假处理组(A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B组)和缺血-再灌注 Imi组(C组),每组16只。给药方法:C组缺血前60min腹腔注射Imi20mg/kg,A组、B组腹腔注射等容积9%氯化钠溶液。每组大鼠8只行细胞凋亡检查,8只测细胞内游离Ca2 。结果A、B两组脑中游离Ca2 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C组脑中游离Ca2 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假手术组可见少量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TUNEL)阳性细胞,B、C组脑中TUNEL阳性细胞与A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脑中TUNEL阳性细胞与B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Imi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细胞内的Ca2 超载,降低脑缺血后神经元的凋亡,减轻脑缺血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紫杉醇水蛭素复合物对兔血管平滑肌细胞(smooth musele cell,SMC)和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EC)增生、迁移的影响.方法 培养兔血管SMC和EC,建立细胞共培养体系,模拟紫杉醇水蛭素复合物对血管SMC及EC的作用方式,观察不同浓度紫杉醇水蛭素复合物对兔血管SMC及EC的DNA合成、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蛋白表达的影响,测定不同浓度紫杉醇水蛭素复合物对血管SMC及EC的迁移率.结果 溶剂对照组SMC及EC的氚-胸腺嘧啶脱氧核苷(3H-TdR)掺入、PCNA蛋白表达、迁移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大、中、小剂量紫杉醇水蛭素复合物呈浓度依赖地抑制SMC的3H-TdR掺入、PCNA蛋白表达和迁移(n=6,p<0.05);在大、中剂量之间,紫杉醇水蛭素复合物呈浓度依赖地抑制EC的3H-TdR掺入、PCNA蛋白表达和迁移(n=6,p<0.05);但在小剂量组紫杉醇水蛭素复合物对EC的3H-TdR掺入、PCNA蛋白表达和迁移有抑制倾向,但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小剂量的紫杉醇水蛭素复合物可显著抑制兔血管SMC的增生与迁移,但抑制EC的增生与迁移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络风宁2号对心力衰竭大鼠的心功能的影响。方法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2),模型组(n=12),络风宁2号组(n=12),风药组(n=12)和芪苈组(n=12)。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均按以下方法制备心衰模型,腹腔注射异丙肾上腺素、盐水喂饲,按照所属组别分别进行药物干预。观察大鼠心功能、心脏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他各实验组心脏质量/体重比均增高(P<0.01),但实验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模型组心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较正常对照组增大,LVIDd较模型组有所恢复,以络风宁2号组和芪苈组恢复更为明显,但组间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心率、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IDs)、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心肌病理学等变化一致。结论络风宁2号对大鼠心衰有确切治疗作用,疗效与芪苈强心胶囊相当。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在兔腹主动脉中置入紫杉醇水蛭素复合物微孔载药支架(心衡支架)的可行性、安全性,观察其对血管内膜的影响.方法 选择体重为2~3 kg的新西兰白兔2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金属裸支架组、紫杉醇支架组、心衡支架小剂量组、心衡支架大剂量组共5组(每组4只),术后4周、12周分别进行血管造影并计算支架内晚期丢失.处死动物后剖取覆盖支架的腹主动脉段,光镜下观察血管内皮化状况,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所有兔腹主动脉内均成功置入支架,4周时与金属裸支架相比,心衡支架大剂量组的新生内膜厚度显著减少(0.05±0.02比0.13±0.05 mm,P=0.02);12周时与紫杉醇支架相比,心衡支架大剂量组的新生内膜厚度也显著减少(0.07±0.11比0.18±0.21 mm,P=0.17),而心衡支架小剂量组在两个时期内新生内膜厚度均无显著改变(P值分别为0.68、0.92).光镜下可见所有支架表面均有完整的内皮细胞覆盖.结论 大剂量紫杉醇水蛭素复合物支架置入血管后的新生血管内膜较单纯紫杉醇支架更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在兔腹主动脉中置入紫杉醇水蛭素复合物微孔载药支架(心衡支架)的可行性、安全性,观察其对血管内膜的影响。方法选择体重为2~3k的新西兰白兔2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金属裸支架组、紫杉醇支架组、心衡支架小剂量组、心衡支架大剂量组共5组(每组4只).术后4周、12周分别进行血管造影并计算支架内晚期丢失。处死动物后剖取覆盖支架的腹主动脉段,光镜下观察血管内皮化状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兔腹主动脉内均成功置入支架,4周时与金属裸支架相比,心衡支架大剂量组的新生内膜厚度显著减少(0.05±0.02比0.13±0.05mm,P=0.02);12周时与紫杉醇支架相比,心衡支架大剂量组的新生内膜厚度也显著减少(0.07±0.11比0.18±0.21mm,P=0.17).而心衡支架小剂量组在两个时期内新生内膜厚度均无显著改变(P值分别为0.68、0.92)。光镜下可见所有支架表面均有完整的内皮细胞覆盖:结论大剂量紫杉醇水蛭素复合物支架置人血管后的新生血管内膜较单纯紫杉醇支架更少。  相似文献   
8.
探讨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者的心电图(ECG)改变与冠脉造影(CAG)显示的冠脉病变部位的关系,发现应用心电图初步诊断ACS及初步判定病变血管、临床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能为ACS的治疗干预和进一步CAG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复方丹皮酚滴丸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对血浆炎症介质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的影响。方法 不稳定心绞痛患者90例,按信封抽取法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常规组)、复方丹皮酚滴丸组(丹皮酚组)和通心络组,每组各30例。3组均给予相应药物治疗2周。观察患者治疗后心绞痛症状疗效、心电图改善率,同时测定3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CRP、IL-6、TNF-α及MCP-1水平。结果 丹皮酚组患者心绞痛缓解的总有效率为93.3%,显著高于通心络组(76.7%)和常规组(73.3%)(P<0.05,P<0.01),3组间心电图的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丹皮酚组治疗后血浆总胆固醇水平及炎症介质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且低于常规组和通心络组(均P<0.05)。常规组和通心络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丹皮酚滴丸在缓解不稳定心绞痛症状、降低炎症介质水平等方面疗效优于通心络胶囊及西医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0.
孙琪  王显  石宇杰  张健  赵怀兵  李晓明 《河北医药》2010,32(14):1835-1836
目的评价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指导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下腔静脉边缘不足患者介入封堵术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下腔静脉边缘5mmASD患者(下腔组)14例,术前用TTE仔细筛查,封堵术中TTE监测封堵过程、封堵器的牢固性,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有无残余分流;同期中央型ASD患者69例行封堵术(中央组)。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全部病例均封堵成功。下腔组ASD最大径为(23±8)mm,选用封堵器型号(29±10)mm;中央组术前缺损最大径(20±10)mm,应用封堵器型号(24±11)mm,下腔组大于中央组(P〈0.05)。术后即刻下腔组12例(85.7%)完全封堵,中央组全部完全封堵(1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随访2组患者均完全封堵,无残余分流。结论 TTE是指导继发孔型ASD下腔静脉边缘不足患者介入封堵术的可行、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