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9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骨性Ⅲ类错合与骨性I类个别正常合上下颌第一磨牙区基骨及牙弓宽度差异。方法:选取骨性Ⅲ类错合患者与骨性I类个别正常合样本各30例。测量CBCT数据中上颌骨颧弓点和下颌第一磨牙阻抗中心对应的颊侧骨皮质点间的距离作为基骨宽度;测量模型上下颌第一磨牙中央窝之间的距离作为牙弓宽度。使用SPSS 22.0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上颌基骨宽度Ⅲ类组(63.96±3.78mm)小于I类组(65.67±2.76mm);下颌基骨宽度Ⅲ类组(62.26±3.12mm)大于I类组(60.29±3.15mm);基骨宽度差为Ⅲ类组(2.31±2.41mm)小于I类组(5.38±1.24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类组与I类组上下颌牙弓宽度均无组间差异(P>0.05)。结论:骨性Ⅲ类患者存在上下颌基骨横向发育不调及上下颌磨牙的颊舌向代偿。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常见、高发、危害严重的疾病群之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目前DM诊断和监测的实验室检查包括空腹血糖(Glu)口服葡糖耐量试验(OGTT)、糖化血红蛋白(HbAlc)和果糖胺(FA)测定。但各有一定的局限性。为弥补现有方法的不足,近年又提出了一种筛选和监测DM的新的血清指标-1,5-脱水萄糖醇(1,5-Anhydro-D-Glucitoi;1,5-AG)。为了探导1,5-AG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对糖尿病患者血清中1,5-AG进行测定,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糖尿病组为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病人35例,均符合WHO1997年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20~90岁。对照组为我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23~75岁。1.2方法所有检测对象空腹8小时后采静脉血并及时分离血清2份,其中一份测定Glu(Roche公司提供试剂,GOD-POD法),另一份-18℃冰冻保存,集中测定1,5-AG(浙江夸克公司提供试剂,酶偶联法),仪器为Olympus 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同时采EDTA K2抗凝血测定HbAlc(美...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椎板下棘CT、MRI的影像学表现特征,为椎板下棘的影像诊断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脊椎64层MSCT扫描发现有椎板下棘的110例患者进行了CT冠状位三维重建,并测量其长度,其中51例进行了MRI扫描,观察椎板下棘的部位、形态及其与椎管、椎间管毗邻关系的影像学表现。结果椎板下棘出现于T2~L5,出现率较高段在T11、T12及L1、L5,达76.9%。侧别、性别及相邻节段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长度最大均值区间男性为T11、T12,女性为T11、T12和L5,最大均值均位于T12,分别为(4.67±1.2)mm和(5.02±2.11)mm。椎板下棘位置固定,形态特征鲜明,胸段及大部分上腰段的椎板下棘多为长条状,相对窄基底,位于黄韧带的外侧缘,尖端指向下方,一般只对硬膜囊形成压迫,压迫程度相对较重,对椎间管压迫较少。而下腰段的椎板下棘多为相对宽基底的锥状,尖端指向前外下方,常常超过黄韧带的范围,对硬膜囊和椎间管均可形成压迫,且对椎间管压迫相对明显。结论脊椎64层MSCT矢状位重建及冠状位三维重建能清楚显示椎板下棘的位置、大小、形态,及其与椎管、椎间管的毗邻关系,脊椎MRI扫描则能直观显示椎板下棘对硬膜囊的压迫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及纤维结合蛋白(Fn)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5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组)、30例健康妊娠妇女(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D-D,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Fn,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浆D-D、Fn均高于对照组,且随病情加重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掌握血浆D-D和Fn在PIH患者中的变化规律,对了解PIH患者凝血、纤溶系统的状态,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覃小梅  谭晓明  曾显媛 《海南医学》2011,22(11):124-125
目的探讨胱抑素C(CysC)及肌酐(Crea)、尿素(Urea)对新生儿窒息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新生儿窒息患儿98例,其中轻度窒息组45例,重度窒息组53例;选取同期无窒息、无肾功能疾病新生儿100例为对照组,测定各组血清的CysC及Crea、Urea水平。结果重度窒息组血清的CysC及Crea、Urea水平比对照组及轻度窒息组都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窒息组血清的CysC及Crea、Urea水平比对照组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轻度窒息组其CysC的异常率为33.3%,显著高于Crea及Urea的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重度窒息组其CysC的异常率为58.5%,显著高于Crea及Urea的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CysC及Crea、Urea水平特别是CysC水平对新生儿窒息的诊断、严重程度及预后判断颇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覃小梅  谭晓明  廖丽萍 《海南医学》2011,22(15):103-104
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及远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0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cTnI水平进行检查,并分析cTnI与心室重构、心功能分级以及远期预后的关系。结果 cTnI升高的患者心室重构明显,并且cTnI升高水平随着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而显著增高,再者cTnI升高的患者死亡率和再次住院率较高。结论 cTnI是评价心力衰竭的一项灵敏度及特异度均较好的指标,能较好反映出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并且对临床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IL-4、γ-干扰素(IFN-γ)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35例支气管哮喘(病情为中度20例、轻度15例)患者(观察组)及10例健康献血者(对照组)血清IL-4I、FN-γ水平I,FN-γ/IL-4。结果观察组中度患者IL-4水平高于轻度患者和对照组I,FN-γI、FN-γ/IL-4低于轻度患者和对照组;轻度患者IL-4高于对照组I,FN-γI、FN-γ/IL-4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动态监测IL-4I、FN-γ变化对于判断哮喘患者的病情、病程、疗效及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覃小梅  谭晓明  曾显媛 《内科》2010,5(6):590-592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及血尿酸(SUA)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关系。方法选择住院的169例ACS患者为实验组;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7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6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8例;同期健康体检者163例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的TBIL、TBA及SUA指标。结果实验组的TBA与SUA由SA、UA到AMI依次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BIL由SA、UA到AM I依次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内TB IL由SA、UA到AM I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BA与SUA由SA、UA到AMI依次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BIL、TBA及SUA与ACS的病情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香菇多糖联合吉西他滨与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效果。方法对98例经病理或细胞学检查证实的晚期NSCLC的初治病人给予联合化疗,随机分为香菇多糖、吉西他滨和顺铂(GPL)组与吉西他滨和顺铂(GP)组。GP组吉西他滨1000mg/m^2静脉注射,第1、8天,顺铂25mg/m^2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第1~3天;21d为1个周期,每例治疗不超过6个周期。GPL组在GP组治疗的基础上,将香菇多糖1mg加入50g/L的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滴,每周2次,连用8周,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有效率、1年生存率、中位生存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最常见的毒副作用为恶心呕吐,GPL和GP组的Ⅲ+Ⅳ度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08%和55.1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30.620,P〈0.05);其余毒副作用轻微,可耐受。结论香菇多糖联合吉西他滨与顺铂治疗晚期NSCLC与单纯化疗相比疗效相似,而毒副作用轻,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加味补阳还五汤对16Hz。130dB以及8Hz,130dB次声暴露下小鼠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以期为次声的防治提供实验学数据。方法:实验于2003—10/2004—03在第四军医大学次声实验室完成。将80只BALB/c小鼠分为8Hz组和16Hz组,这两组分别再分为空白组、单纯次声组、以及次声加用药组(根据用药剂量的不同又分高、中、低剂量3组).每组8只.14d后测试其SOD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结果:在16Hz组中,次声加用药组SOD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分别为(9,3&;#177;1.0),(6.0&;#177;1.0)μkat/g和(7.6&;#177;1.5).(7.3&;#177;1.0)μmol/g,与单纯次声组(3.3&;#177;0,7)μkat/g和(11.7&;#177;1.6)μmol/g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F=4.382,11.152,P&;lt;0.05):在8Hz组中,次声加用药组SOD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分别为(5.3&;#177;0.3).(4.2&;#177;0.2)μkat/g和(4.3&;#177;0.3),(4.6&;#177;0.2)μmol/g,与单纯次声组(2.4&;#177;0.1)μkat/g和(5,7&;#177;0.3)μmol/g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F=13.672.6.037.P&;lt;0.01)。结论:16Hz。130dB以及8Hz,130dB次声可引发小鼠脑皮质的脂质过氧化。加味补阳还五汤可以通过提高小鼠体内SOD的活性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使丙二醛含量降低,从而减少对生物膜等方面的损伤,减轻次声对机体作用后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