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5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1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49篇
综合类   534篇
预防医学   22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38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84篇
  1986年   59篇
  1985年   72篇
  1984年   49篇
  1983年   72篇
  1982年   32篇
  1981年   3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研究经腹途径腹腔镜下右肾肾周筋膜的分层结构,为腹腔镜筋膜入路右肾切除手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国内外学者对肾周筋膜研究的基础上结合CT肾周筋膜的呈现,对经腹途径腹腔镜下肾周筋膜分层结构进行研究,并以此为基础设计好手术的筋膜入路及分离途径并应用于指导经腹腹腔镜下右肾切除术,记录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来自阳江市中医医院和人民医院的45例患者的术中肾周筋膜观察结果及手术时间、出血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等。结果经腹途径腹腔镜下肾周间隙周围存在一个潜在连续的由疏松纤维条索填充的无血管层面,这个无血管层面存在于相邻的两层肾周筋膜之间,45例患者均按术前设计的手术路径顺利完成手术,其中42例患者可以很好或较好的保持筋膜完整性的情况下完成分离,2例脓肾患者及1例无功能肾患者由于粘连明显未能保持分离面筋膜完整性,平均手术时间73 min,平均出血50 ml,术后引流管时间2.7 d,术中无肠管及下腔静脉损伤病例,术后无肠漏及严重的继发出血病例,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结论肾周筋膜的分层结构及肾周间隙周围存在的连续的潜在无血管层面为经腹途径腹腔镜筋膜入路右肾切除有效的解剖依据,经腹腹腔镜下筋膜入路右肾切除是安全可行的,可以让手术更加安全及出血更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专家问卷调查(德尔菲法),研制健康生活方式的中医指导原则。方法:在前期文献研 究基础上,对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等领域的专家进行两轮德尔菲法问卷调查,探讨健康生活方式中医指导原 则框架及条目,并对专家积极度、集中程度、协调程度、权威程度进行评价。结果:两轮调查的专家积极系数分 别为84.31%与100%;权威程度均大于0.7;专家意见评分平均值中位数分别为9.21与9.085,加权平均值中位数 为7.965与7.925,满分率中位数大于65.12%与66.67%,两轮调查变异系数最小值分别为0.11和0.10。结论:在 调查研究中,专家的积极性和专业水准均较高,可信度较高,专家意见较为集中,专家意见协调程度良好,并通 过两轮调查逐渐趋同。通过德尔菲调查的方式,基本确定了健康生活方式中医指导原则的基本研究框架及条 目,为进一步规范健康生活方式中医指导原则打下基础。; 3. Shuguang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ghai 201203, China; 4. School of Pharmacy,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40, China; Unimicro (Shanghai) Technologics Co.,Ltd., Shanghai 201203, China)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蛋白磷酸酶2A的癌性抑制因子(cancerous inhibitor of protein phosphatase 2A,CIP2A)表达对喉癌细胞株Hep-2增殖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以特异性si RNA和阴性对照序列转染喉癌Hep-2细胞,实验分为CIP2A si RNA组与Control si RNA组。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CIP2A在喉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MTT法检测CIP2A对细胞生长曲线及顺铂敏感性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率的改变。real-time PCR检测CIP2A m 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CIP2A及生长相关蛋白c-myc、AKT、p-AKT、cyclin D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沉默CIP2A后,CIP2A在基因及蛋白水平的表达量明显降低,Hep-2细胞生长减缓,克隆的形成被抑制,Control si RNA组为339.00±34.00,CIP2A si RNA组为126.00±3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96,P=0.010);沉默CIP2A可增加喉癌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Control si RNA组IC50为(6.67±0.54)μg/ml,CIP2A si RNA组为(3.53±0.32)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98,P=0.001);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Control si RNA组G1期细胞比例为66.860±1.972,CIP2A si RNA组为74.613±3.3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49,P=0.026);S期细胞比例减少,Control si RNA组为23.713±1.564,CIP2A si RNA组为17.747±1.2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53,P=0.007);沉默CIP2A没有引起细胞凋亡率的变化(P=0.216)。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沉默CIP2A表达可下调Cyclin D1(t=-4.531,P=0.011)、c-myc(t=-4.522,P=0.011)、pAKT(t=-4.574,P=0.010)的表达,但对总AKT蛋白的表达没有影响(t=0.051,P=0.962)。结论:沉默CIP2A基因可抑制喉癌Hep-2细胞生长,增加喉癌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下调c-myc、p-AKT、cyclin D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5.
小儿间质性肺炎疾病是儿科少见病。因病因不明、发病机制不清、病程迁延常影响患儿生活质量,甚至影响生长发育,近年报道增多与临床上对该病重视的提高有关。其病理上以肺泡壁损伤、肺间质炎症浸润、纤维细胞增生为主要特征。影像学技术,特别是高分辨力CT在间质性肺病的诊断和预后的判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7.
溃疡病.深可致命 让我们接着上期,继续探究诸葛亮的病情。消化性溃疡(pepticulcer),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长期以来,医学家认为这些溃疡的形成与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故称消化性溃疡。病发于胃时称为胃溃疡,出现在十二指肠则称十二指肠溃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颈前路减压并后纵韧带切除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颈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84例,其中后纵韧带切除组(A组)35例,后纵韧带保留组(B组)49例,记录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手术并发症,并采用JOA评分系统比较2组患者术后1年神经功能改善率。结果2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A组手术时间长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年神经功能改善优良率87.5%,高于B组的7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出现脑脊液漏2例。结论颈前路减压术中切除后纵韧带能提高术后神经功能改善率,但手术有一定并发症,应根据术前影像学资料结合术中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切除后纵韧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USS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症的疗效。方法对78例退行性腰椎不稳症患者采用USS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与JOA下腰痛评分对患者手术前和术后1年随访期进行评分;摄片观察植骨融合情况并统计术后内固定失败(钉棒松动、折断)的发生率。结果 6例术后出现顽固轻微手术区胀痛。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时间13~36个月。术后3个月患者腰背痛明显缓解,术后半年基本可以恢复正常日常生活。随访期内无钉棒松动、折断发生。术后6~8个月骨性融合。术后1年,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较低,JOA下腰痛评分较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功能改善总有效率达100%。结论 USS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症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微创矫治漏斗胸的生物力学及影响因素。方法 24例漏斗胸患者,其中男性21例,女性3例;年龄8 ~ 27岁,平均年龄16.3岁。分型:Ⅰ型15例,Ⅱ型 9例。分成儿童组8例,青年组16例。术前测量患者胸围、身高和体质量。胸部CT扫描测量漏斗胸指数(HI)。用微创方法矫治,术中使用1根矫形板;术中用电子显示拉力计测量抬举胸骨单纯成形压力、施压成形压力和矫形板支撑压力,用专用软件分析结果。结果 单纯成形和矫形板的力学强度,24例用单根矫形板者压力,儿童组分别是(127.3 ± 44.3) N、(68.5 ± 14.8) N;青年组分别是(166.6 ± 44.1) N、(89.6 ± 23.4) N;两组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 0.000 1)。使用单根矫形板者,儿童与青年组间,单纯成形、施压成形和矫形板压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48)。胸廓矫形力儿童组多与身高、体质量相关,青年组多与胸围、体质量相关。结论 微创矫治漏斗胸术中成形的力学强度与矫形板的位置、年龄、胸围、身高、体质量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