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5篇
  免费   132篇
  国内免费   39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42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00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315篇
内科学   204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48篇
外科学   64篇
综合类   935篇
预防医学   242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196篇
  6篇
中国医学   245篇
肿瘤学   48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135篇
  2013年   121篇
  2012年   161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129篇
  2009年   137篇
  2008年   147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115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8篇
  1979年   6篇
  1965年   7篇
  1964年   5篇
  1963年   6篇
  1962年   6篇
  1961年   4篇
  195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筛选赪桐乙酸乙酯部位及不同洗脱梯度二氯甲烷-甲醇部位对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最强的流份。 方法 使用MTT法确定壮药赪桐乙酸乙酯部位及不同洗脱梯度二氯甲烷-甲醇部位对RAW264.7细胞安全给药浓度范围,通过ELISA法测定赪桐乙酸乙酯部位及不同洗脱梯度二氯甲烷-甲醇部位对LPS诱导RAW264.7细胞分泌NO、TNF-a、IL-12、IL-6、IL-1β含量,筛选对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最强的流份。 结果 赪桐乙酸乙酯部位及流份在0.06~2.0 mg/ml浓度范围内,赪桐乙酸乙酯部位及流份对细胞活力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浓度在0.5 mg/ml以上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性,在0.5 mg/ml以下对细胞活力具有增强作用。二氯甲烷-甲醇洗脱部位高剂量能抑制炎症因子IL-12、IL-6、TNF-a、IL-1β释放,对NO的分泌没有抑制作用。 结论 赪桐乙酸乙酯部位及不同洗脱梯度的二氯甲烷-甲醇部位抗炎机制是通过抑制NO、TNF-a、IL-12、IL-6、IL-1β炎症因子的分泌,二氯甲烷-甲醇(50:1)洗脱部位和二氯甲烷-甲醇(30:1)洗脱部位的抗炎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2.
【摘要】 患儿男,9岁,头皮红斑、糜烂伴瘙痒1个月,泛发全身1周。皮损组织病理:表皮内颗粒层下方水疱形成,疱内见大量棘层松解细胞,真皮浅层小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直接免疫荧光检查示表皮细胞间IgG、补体C3呈网状沉积,IgM、IgA阴性。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血清抗Dsg1抗体阳性(157.00 U/ml)。诊断:落叶型天疱疮。入院后应用泼尼松40 mg/d疗效欠佳,改用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每周100 mg,共4周)联合泼尼松(20 mg/d)治疗,病情控制良好。泼尼松逐渐减量至7.5 mg/d维持治疗,随访24个月病情无复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 构建并应用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便利选取2020年1月—2021年4月在南宁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住院的602例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20年1月—12月的415例作为建模组,2021年1月—4月的187例作为验证组对模型进行外部验证。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下肢DVT危险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和Hosmer-Lemeshow检验验证模型预测效果。结果 建模组415例中有35例发生DVT,发生率为8.4%;验证组187例中有19例发生DVT,发生率为10.2%。建模组中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诊断、卧床时间、意识状态、偏瘫程度,是否有吸烟史、房颤史、血栓史,是否使用脱水药物、是否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定量是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发生DVT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意识状态、偏瘫程度、是否使用脱水药物是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发生DVT的独立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1.901、1.702、1.940、3.231,均P<0.05),以上述4个因素为自变量构建列线图,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850,约登指数最大值为0.758时,灵敏度为83%,特异度为82%,最佳临界值为0.071。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 χ2=2.143,P=0.951;外部验证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3,约登指数最大值为0.746时,灵敏度为90%,特异度为85%,最佳临界值为0.084。结论 构建的列线图可个性化预测急性期脑卒中患者DVT发生风险,有助于护理人员制订相应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4.
在梳理与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相似的日本、韩国及我国台湾地区的多适应证药物医保准入管理、支付标准制定、 续增适应证规则等具体做法的基础上,得到如下启示:(1)应积极探索建立应用风险分担协议机制;(2)应加强医保机构内设的卫生技术评估队伍建设;(3)应积极探索比较成本与奖励溢价的定价模式。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探究石榴皮多酚对大鼠耳廓痤疮模型的抗炎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36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石榴皮多酚低、中、高浓度组和阳性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于大鼠双耳内侧面耳导管开口处均匀涂抹100%油酸,0.5 ml/次,1次/d,并于涂抹油酸的第21天开始在大鼠耳廓同一部位皮下注射痤疮丙酸杆菌液50 μl,1次/d,连续3 d,构建大鼠耳廓痤疮模型。肉眼观察提示造模成功后外用药物,石榴皮多酚组予不同浓度(质量分数分别为1.4%、2.8%、5.6%)石榴皮多酚软膏0.5 mg,阳性组予盐酸克林霉素凝胶0.5 mg,空白组及模型组予等量蒸馏水,2次/d,连续用药2周。末次用药24 h后,取腹主动脉血,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剪取大鼠耳廓模型处组织,HE染色观察各组皮肤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局部组织中mTOR /HIF-1α/RORγt表达水平。对满足方差齐性的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不满足的数据,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石榴皮多酚组及阳性组大鼠耳廓造模处囊肿脱屑及痂皮明显改善,表皮角化改善,真皮层炎症因子浸润减少。IL-17水平在石榴皮多酚低浓度组(61.03 ± 5.99) ng/L、中浓度组(55.35 ± 2.24) ng/L、高浓度组(54.35 ± 4.29) ng/L、阳性组(48.11 ± 4.07) ng/L及空白组(42.10 ± 5.62) ng/L均明显低于模型组(70.24 ± 3.30) ng/L,t = 3.12、5.34、5.70、8.29、10.54,均P<0.05。免疫组化显示,HIF-1α表达水平在石榴皮多酚低浓度组(0.29 ± 0.05)、中浓度组(0.29 ± 0.03)、高浓度组(0.33 ± 0.02)及阳性组(0.30 ± 0.01)均明显低于模型组(0.41 ± 0.04),t值分别为4.89、5.50、3.62、5.21,均P<0.05;RORγt表达水平在石榴皮多酚低浓度组(0.28 ± 0.02)、高浓度组(0.31 ± 0.04)均低于模型组(0.35 ± 0.02),t值分别为3.68、2.18,均P<0.05;各组间mTOR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119)。结论 石榴皮多酚可以改善大鼠痤疮模型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下调HIF-1α/RORγt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脑脊液细菌培养联合离心沉渣涂片革兰氏染色查找病原菌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对2016年1月~2018年12月广东中医药大学附属茂名市中医院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送检的162例脑脊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离心沉渣涂片革兰氏染色找菌。结果在162例脑脊液标本中,29例培养有细菌生长,阳性率%为17.90%;而通过离心取沉淀物涂片检查,找到细菌的标本有23例,阳性率为14.19%;通过离心取沉淀物涂片找到细菌的23例标本中,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有15例,革兰氏阳性球菌6例,墨汁染色找到新型隐球菌2例;通过培养总共有29例有细菌生长的标本中,其中19例为革兰氏阴性杆菌,7例革兰氏阳性球菌,3例为新型隐球菌;在细菌培养出3例新型隐球菌的脑脊液中,沉渣涂片只找到2例新型隐球菌;而5例培养阳性的标本中,对应的沉渣涂片未找到细菌,有2例沉渣涂片找到细菌的脑脊液培养结果为阴性。结论脑脊液细菌培养结合离心沉渣涂片革兰氏染色找菌,可避免各种因素的影响,减少假阴性的发生,有利于临床更好更全面的掌握患者的感染情况,给临床诊断提供更好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非诺贝特联合苯溴马隆治疗高尿酸血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茂名市中医院收治的76例高脂血症伴高尿酸血症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成三组,A组患者(25例)使用非诺贝特进行治疗,B组患者(25例)使用苯溴马隆进行治疗,C组患者(26例)使用非诺贝特联合苯溴马隆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治疗前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高尿酸血症患者通过不同方式进行治疗后,患者血尿酸监测值明显降低,A组平均下降18.98%,B组平均下降36.45%,C组平均下降58.32%,三组患者平均水平下降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下降幅度C组最高,B组次之,A组最小。结论:就高尿酸症的治疗效果而言,苯溴马隆治疗效果优于非诺贝特,非诺贝特联用苯溴马隆的方式具备较佳的治疗效果,并且所有运用此治疗方式的患者都没有出现结石,具备较高的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牙髓血管再生术在牙髓坏死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2018年9月某院收治的86例牙髓坏死患者病例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行根尖诱导成形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牙髓血管再生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牙根发育情况、疼痛程度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牙根发育率及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VAS评分相比,观察组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牙髓坏死患者治疗中,牙髓血管再生术能够有效促进其牙根发育,减轻疼痛程度,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血浆β-1-3-D-葡聚糖检测(G试验)与真菌培养结果比较,了解β-1-3-D-葡聚糖(G试验)在侵袭性肺真菌感染检查中的作用。方法查阅我院ICU重症患者和肺病科患者住院病历,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有气管切开及机械通气、呼吸道分泌物引流、留置胃管等疑似肺深部真菌感染的住院患者169例,对同一时期患者的痰液、肺泡灌洗液进行真菌培养和静脉血G试验。结果痰及肺泡灌洗液真菌培养有78例真菌生长(阳性率47.9%),而G试验阳性的有118例(阳性率69.8%)。血浆G试验阳性率远高于真菌培养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0.6,P0.01)。结论与传统的真菌培养法相比,G试验作为一种非侵袭性检测方法,因操作简便、报告时间较快以及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成为肺部真菌感染非常重要的实验室检查方法,但在确诊深部真菌感染时仍有必要结合真菌培养结果及胸部影像结果互相结合、互相印证以提高诊断的阳性预测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