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截肢是指当疾病或损伤造成肢体失去生命状态时,为了考虑全身的健康状况,而由医务人员施行的截去该段肢体的手术。它不同于先天性骨缺失。截肢将使患者终身失去部分肢体,形成残疾;同时应尽最大可能保留残肢的功能和截肢后假肢的安装等。在我国截肢的原因依次为:①损伤...  相似文献   
2.
董继超  杜宝琮 《现代康复》1998,2(9):913-913
截肢是指当疾病或损伤造成肢体失去生命状态时,为了考虑全身的健康状况.而由医务人员施行的截去该段肢体的手术。它不同于先天性骨缺失。截肢将使患终身失去部分肢体.形成残疾;同时应尽最大可能保留残肢的功能和截肚后假肢的安装等。  相似文献   
3.
背景:超声-中频电疗法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该镇痛过程是否有脑啡肽等神经化学类物质参与,需对经超声-中频电作用后大鼠的疼痛反应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后验证。目的:观察超声-中频电治疗的镇痛作用及其对大鼠脑啡肽水平的影响,探讨其镇痛作用与脑啡肽神经化学物质变化间的相关性。设计:随机分组设计、对照动物实验。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理疗康复科,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研究所。材料:实验于2002-06/2003-03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研究所完成。选择健康雌性Wistar大白鼠40只,随机分为4组,甲硫氨酸脑啡肽测定实验组,甲硫氨酸脑啡肽测定对照组,亮氨酸脑啡肽测定实验组,亮氨酸脑啡肽测定对照组,每组10只,其中甲硫氨酸脑啡肽组及亮氨酸脑啡肽组统称为实验组,甲硫氨酸脑啡肽对照组及亮氨酸脑啡肽对照组统称为对照组。方法:①对实验组大鼠进行超声-中频电治疗,频率0.8MHz,采用连脉方式,调制频率100Hz,超声波声强0.9W/cm2;中频电载波频率4kHz,调制频率100Hz,采用连调波型,中频电流为2mA,作用时间为10min。对照组也经同样处理,但超声-中频电治疗仪不开高压,故无能量输出。采用辐射热甩尾法测定大鼠痛觉,用秒表测定大鼠甩尾反应时间(s)并作为痛阈值。②当超声-中频电作用大鼠10min后立即测痛阈,然后断头取其腺垂体(垂体后叶弃去)及丘脑下部组织,按脑啡肽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其甲硫氨酸脑啡肽及亮氨酸脑啡肽含量。主要观察指标:治疗前后痛阈变化,甲硫氨酸脑啡肽和亮氨酸脑啡肽的含量。结果:纳入动物4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甲硫氨酸脑啡肽测定实验组和亮氨酸脑啡肽测定实验组大鼠痛阈值变化率分别为265.79%和272.90%,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大鼠经超声-中频电单次作用后,其腺垂体及丘脑下部甲硫氨酸脑啡肽和亮氨酸脑啡肽含量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腺垂体甲硫氨酸脑啡肽和亮氨酸脑啡肽变化率分别为(300.48±36.21)%,(204.61±68.65)%,丘脑下部甲硫氨酸脑啡肽和亮氨酸脑啡肽变化率分别为(239.80±59.98)%,(205.53±51.62)%,P<0.05]。③经直线回归分析发现大鼠痛阈的变化值与腺垂体甲硫氨酸脑啡肽含量呈正相关(r=0.91,P<0.01),即腺垂体甲硫氨酸脑啡肽的升高值与痛阈的升高值密切相关,当大鼠痛阈值升高100%时,腺垂体甲硫氨酸脑啡肽含量可较对照组升高117.02%。结论:腺垂体甲硫氨酸脑啡肽水平升高可能是超声-中频电疗法发挥镇痛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面肌运动训练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面肌运动训练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方法:将138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综合康复治疗组48例,物理治疗组4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单纯给予醋酸泼尼松、甲钴胺、VitB1治疗;物理治疗组在药物治疗同时给予超短波、紫外线和直流电局部导入VitB1治疗;综合康复组则是在物理治疗基础上再给予面部肌肉运动训练。用多伦多面神经评定系统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30天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第30天面神经功能评分与各组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意义。综合康复组和物理治疗组面神经评分都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5.
背景:超声-中频电疗法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该镇痛过程是否有脑啡肽等神经化学类物质参与,需对经超声-中频电作用后大鼠的疼痛反应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后验证。目的:观察超声-中频电治疗的镇痛作用及其对大鼠脑啡肽水平的影响,探讨其镇痛作用与脑啡肽神经化学物质变化间的相关性。设计:随机分组设计、对照动物实验。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理疗康复科,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研究所。材料:实验于2002-06/2003-03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研究所完成。选择健康雌性Wistar大白鼠40只,随机分为4组,甲硫氨酸脑啡肽测定实验组,甲硫氨酸脑啡肽测定对照组,亮氨酸脑啡肽测定实验组,亮氨酸脑啡肽测定对照组,每组10只,其中甲硫氨酸脑啡肽组及亮氨酸脑啡肽组统称为实验组,甲硫氨酸脑啡肽对照组及亮氨酸脑啡肽对照组统称为对照组。方法:①对实验组大鼠进行超声-中频电治疗,频率0.8MHz,采用连脉方式,调制频率100Hz,超声波声强0.9W/cm^2;中频电载波频率4kHz,调制频率100Hz,采用连调波型,中频电流为2mA,作用时间为10min。对照组也经同样处理,但超声-中频电治疗仪不开高压,故无能量输出。采用辐射热甩尾法测定大鼠痛觉,用秒表测定大鼠甩尾反应时间(s)并作为痛阈值。②当超声-中频电作用大鼠10min后立即测痛阈,然后断头取其腺垂体(垂体后叶弃去)及丘脑下部组织,按脑啡肽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其甲硫氨酸脑啡肽及亮氨酸脑啡肽含量。主要观察指标:治疗前后痛阈变化,甲硫氨酸脑啡肽和亮氨酸脑啡肽的含量。结果:纳入动物4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甲硫氨酸脑啡肽测定实验组和亮氨酸脑啡肽测定实验组大鼠痛阈值变化率分别为265.79%和272.90%,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大鼠经超声-中频电单次作用后,其腺垂体及丘脑下部甲硫氨酸脑啡肽和亮氨酸脑啡肽含量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腺垂体甲硫氨酸脑啡肽和亮氨酸脑啡肽变化率分别为(300.48&;#177;36.21)%,(204.61&;#177;68.65)%,丘脑下部甲硫氨酸脑啡肽和亮氨酸脑啡肽变化率分别为(239.80&;#177;59.98)%,(205.53&;#177;51.62)%,P〈0.05]。③经直线回归分析发现大鼠痛阈的变化值与腺垂体甲硫氨酸脑啡肽含量呈正相关(r=0.91,P〈0.01),即腺垂体甲硫氨酸脑啡肽的升高值与痛阈的升高值密切相关,当大鼠痛阈值升高100%时,腺垂体甲硫氨酸脑啡肽含量可较对照组升高117.02%。结论:腺垂体甲硫氨酸脑啡肽水平升高可能是超声-中频电疗法发挥镇痛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超声-中频电经颅刺激小脑区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及治疗组。用线栓法制备一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MCA-OR)模型,造成大鼠左脑缺血2h再灌注24h,采用5级评分法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筛选大鼠。采用干重湿重法测定脑含水量,用TTC染色-图像分析仪测定梗死灶体积,并分析缺血侧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大鼠(即刻组除外)的脑水肿程度明显减轻(P〈0.05);治疗组脑梗死体积缩小(P〈0.05),脑组织中SOD含量增加,而MDA值下降(P〈0.05)。结论超声-中频电经颅刺激小脑区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其作用可能与减轻脑水肿、提高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及缩小梗死体积有关。  相似文献   
7.
<正> 运动力指数(Motricity Index,MI)应用于中风患者偏瘫侧肌力评分已20年。该方法应用医学研究会(MRC)系统的改良方法对6个肌肉活动力量进行测试,根据现存运动和施加阻力,并附加加权分以获得偏瘫上、下肢和偏瘫侧的评定。MI已获广泛应  相似文献   
8.
<正> 应用肌电图记录三叉神经反射和运动反应,对50例患相对常见的神经疾病-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疾病(CIDP)和主要以轴索病变为主的糖尿病性多发性神经疾病的三叉神经功能异常进行检查,以了解对三叉神经的损害。 材料与方法 观察对象分4组,记录三叉神经反射肌电图。慢性炎性脱髓鞘多发神经疾病患者15例,重度糖尿病性多发性神经疾病患者23名,轻度糖尿病性多发性神经疾病患者12名。所有患者都排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