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8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小鼠巨细胞病毒(MCMV)感染对共培养体系中调节性T细胞(Treg)的诱导作用和Treg在抗病毒免疫中的调节作用.方法 建立小鼠T淋巴细胞与感染CMV的同系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体外共培养的细胞模型.蚀斑法检测共培养上清液中MCMV负荷量;细胞计数法分析体系中T淋巴细胞的扩增;流式细胞术检测共培养体系中CD4+ CD25+ Treg细胞比例,Western印迹法检测T淋巴细胞中Foxp3蛋白表达强度;RT-PCR法检测MEF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 mRNA表达水平;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GF-β蛋白表达水平.组间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T淋巴细胞与MCMV感染的MEF共培养1 d和3 d后,培养上清液中病毒负荷量较对照组显著减少;但是共培养6 d后,T淋巴细胞的免疫保护作用消失,病毒量为(5.58±0.67)×105 PFU/mL,与感染对照组的(6.05±0.34)×105 PFU/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MV感染3 d后,T淋巴细胞数由感染前的(2.02±0.05)×106 /mL 增至(2.25±0.13)×106 /mL (P<0.05);但继续培养至6 d时,T淋巴细胞数为(2.08±0.14)× 106/mL,与3 d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4+ CD25+ Foxp3+ Treg细胞比例和Foxp3蛋白表达变化相似,均随MCMV感染时间延长而增加,在感染后6 d分别增至对照组的2倍和3倍;TGF-β在MEF中的基因转录水平(A值)由感染前的1.09±0.13增至感染3 d后的3.15±0.54,共培养上清液中的蛋白表达强度在感染后3 d增至(3.85±0.32)μg/L,与感染前的(1.74±0.14)μ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感染时间延长,MCMV可能通过促进TGF-β表达等多种途径诱导Treg增殖活化.  相似文献   
2.
小儿肝胆性黄疸是因小儿时期肝细胞和(或)胆管系统发生各种疾病,未能将非结合胆红素充分在肝细胞内转化成结合胆红素,并将结合胆红素随同胆汁流经胆管系统排至十二指肠,引起血非结合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同时增多而产生的黄疸.按其发生病变的组织部位可细分为亚细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胆管性黄疸和混合性黄疸.除Crigler-Najjar综合征因有大量脂溶性非结合胆红素损伤脑组织外,其他各种疾病中出现的黄疸,均无明显的由非结合胆红素和(或)结合胆红素造成的组织损害.因此重点是找出引起黄疸的基础疾病,予以相应治疗.  相似文献   
3.
充分认识小儿病毒性下呼吸道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毒性下呼吸道疾病足指一组南各种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包括病毒性气管炎、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和肺炎.在美国,20%~53%的婴儿于生后第1年内发生≥1次下呼吸道感染[1].与其相比,我国每年出生1200万新生儿,估计会发生1200万例次的小儿下呼吸道感染.其中,至少半数由病毒引起,因而会有120万~318万例次以上的婴儿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发生.回顾上世纪,我国华北、东北及西北地区于1958、1963年冬,曾有较大规模的小儿腺病毒肺炎流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小鼠巨细胞病毒(MCMV)对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NSC)增殖和分化的影响,为研究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致脑发育异常的机制奠定理论基础。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和鉴定BABL/c胎鼠NSC,用含LacZ报告基因的重组小鼠巨细胞病毒RM461感染NSC,X-gal染色监测感染过程,透射电镜观察超微结构改变,PCR检测受染细胞及培养上清中病毒DNA及观察培养上清接种到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的细胞病变效应,了解RM461对NSC的感染情况。通过绘制生长曲线、流式细胞术检测分化细胞比率,研究RM461对NSC增殖和分化的影响。结果RM461感染NSC48h后细胞出现肿胀、体积增大、神经球边缘的细胞发生脱落和死亡,细胞形态的改变随感染复数(MOI)的增加而更加明显;X-gal染色,24h受染细胞即可出现阳性改变,48h达高峰;RM461感染72h时,受染细胞及培养上清中病毒DNA呈阳性,培养上清接种到MEF后可出现明显的细胞病变效应,电镜下受染细胞胞浆中存在病毒颗粒,细胞器肿胀明显;RM461可明显抑制NSC的增殖和分化,当MOI为1时,分化培养2d,感染组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阳性细胞的比例分别为(37.4±1.6)%和(8.9±0.8)%,远较未感染组[分别为(50.3±1.8)%和(23.4±1.3)%]低(P<0.01),且GFAP和NSE阳性细胞比率随MOI的增加降低更加明显。结论RM461可感染体外培养的NSC,并能形成产毒性感染;RM461可明显抑制NSC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并导致干细胞死亡,这可能与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致脑发育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5.
早期婴儿持续性黄痘病因十分复杂,其中婴儿肝炎综合征与先天性胆道闭锁二者的早期鉴别极为重要,前者多为自限性疾病,而后者则需早期手术治疗。据Kasai报道,胆道闭锁患几年龄超过60天以后,每延迟10天手术成功率即减低一半。反之,新生儿旰炎或婴儿肝炎若接受剖腹探查,必加重病情,死亡率增加。因此,十二指肠液胆红素定量测定能了解胆道是否通畅及胆汁分泌量,从而迅速作出二者的鉴别诊断。本文报告20例持续性高胆红素血症婴儿十二指肠液胆红素定量结果。  相似文献   
6.
早期婴儿持续性黄痘病因十分复杂,其中婴儿肝炎综合征与先天性胆道闭锁二者的早期鉴别极为重要,前者多为自限性疾病,而后者则需早期手术治疗。据Kasai报道,胆道闭锁患几年龄超过60天以后,每延迟10天手术成功率即减低一半。反之,新生儿旰炎或婴儿肝炎若接受剖腹探查,必加重病情,死亡率增加。因此,十二指肠液胆红素定量测定能了解胆道是否通畅及胆汁分泌量,从而迅速作出二者的鉴别诊断。本文报告20例持续性高胆红素血症婴儿十二指肠液胆红素定量结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探索肠道病毒性脑炎的发病机制,以柯萨奇病毒(CV)B3感染小鼠,观察其神经细胞内钙离子[Ca^2 ]i及脑组织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I型(NMDAR1)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1)取新生Balb/c小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培养12d 后,于CVB3感染12h(12份)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Ca^2 )]i,并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神经细胞培养上清液中游离钙Ca^2 含量,(2)以CVB3颅内接种小,用NMDAR1的cDNA的cDNA地高辛标记探针对感染3d 后处死的石蜡包埋脑组织切片作原位杂交检测,结果:(1)感染12h小鼠脑神经细胞内[Ca^2 ]i值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感染组神经细胞培养上清液中Ca^2 含量低于对照组(P<0.01),(2)感染组脑组织中NMDAR1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CVB3感染小鼠脑神经细胞可导致细胞[Ca^2 ]i超载,且与Ca^2 内流有关。CVB3感染又可引起小鼠脑组织NMDAR1mRNA表达增高,其结果可能进一步引起Ca^2 内流和神经兴奋性毒性作用损伤脑组织。  相似文献   
8.
婴儿肝胆疾病的现状和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从肝胆的解剖生理来看婴儿肝胆疾病的多发性  肝胆疾病是婴儿时期的常见疾病之一。然而,由于肝胆疾病除黄疸外,往往症状不明显,不易察觉。又因肝脏再生能力较强,且有两套供血系统(肝动脉和门静脉),很少发生肝功能衰竭,危重病例不多,不易引起临床重视。实际上,婴儿时期的肝胆疾病较多见,这是由于以下一些原因。1.1 肝胆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如果受到先天或外来的有害因素影响时,可造成肝脏和胆道的发育障碍或发生各种肿瘤。如肝实质中见到的局限性结节性增生、结节增生性增生症、血管内皮瘤、畸胎瘤、肝母细胞瘤、先天性肝纤维化;和肝内胆…  相似文献   
9.
急性中耳炎--一种需要加深认识的常见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去过美国的同道们,一定会注意到,在那里的儿科医师们常随身携 窥耳镜,遇到发热的小儿,必对其检查双侧耳道,以发现有无生中耳炎(acute otitis media,AOM)存在。笔者认为,他们这样做到少有2个原因:(1)因为在美国,过去的20年中,因中耳炎就诊儿科的人数从1975年的990万例次升至1990年的2450万例次,AOM发生率很高,近乎2/3的3岁以前小儿至少患过1次AOM,50%的儿童患过2次或更多次,(2)AOM可有各种不同的并发症,以丧失听力最常见,幼小儿可因此而影响认知,语言和情感的正常发育^[1]。我国儿科医师不备窥耳镜,除已具明显症状和耳道流脓的AOM患儿可以发现外,很难知晓AOM在我国的发病情况,是我国发病率低,还是我们重视不够?值得予以加深认识,兹就国外有关AOM的病原和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资料结合我国资料的介绍如下,以供我国儿科和耳科同道们参考。  相似文献   
10.
1病毒感染与病毒性疾病 病毒侵入人体的组织细胞内,借助宿主的细胞环境进行复制增殖,产生子代病毒,是谓病毒感染(viral infection).从病毒学来看,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完成复制过程,产生子代病毒,此时病毒处于活动状态,称作产毒性感染(productiveinfection);病毒在复制过程中,中途停止,成为不完整的病毒颗粒、或仅有病毒的DNA存在于细胞内、或与宿主细胞的DNA整合在一起,称为潜伏性或非产毒性感染(latent or non-productive infection).再从临床学来看,病毒侵犯宿主组织细胞,引起病变,临床上见到相应的症状、体征和功能损害的实验室依据,称为病毒性疾病,否则只能称作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