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4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31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37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148篇
内科学   11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6篇
特种医学   6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82篇
综合类   360篇
预防医学   99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159篇
中国医学   94篇
肿瘤学   4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5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西药对中重度间歇性过敏性鼻炎患者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炎性因子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CM-1)的影响。方法将120例中重度间歇性过敏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予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盐酸氮卓斯汀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加用针灸疗法。两组疗程均为28天,观察临床疗效,比较中医证候积分、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炎性因子[白介素-4(IL-4)、白介素-10(IL-10)]及VACM-1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①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81.7%,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前与疗程结束后7天组内比较,两组中医证候(鼻塞不通、鼻痒难耐、鼻流清涕、喷嚏频作)较治疗前改善(P0.05);组间疗程结束后7天比较,治疗组中医证候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前与疗程结束后7天组内比较,两组血清CD3~+、CD4~+水平和CD4~+/CD8~+较治疗前升高(P0.05),血清CD8~+、IL-4、IL-10、VCAM-1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组间疗程结束后7天比较,上述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西医治疗中重度间歇性过敏性鼻炎疗效满意,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机体免疫状态,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西安市2015—2018年百日咳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和控制百日咳传播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15—2018年期间西安市百日咳报告病例和此期间西安市百日咳哨点监测病例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西安市2015—2018年共报告百日咳确诊病例1 635例,发病率分别为3.97/10万、4.11/10万、4.85/10万和5.28/10万,发病有逐年上升趋势(χ2趋势 = 21.719,P<0.001);高发季为3—8月(2015—2018年分别占该年度总发病数的75.73%、66.76%、78.97%和80.27%);以3~6月龄发病比例最高(2015—2018年分别占该年度总发病数的50.58%、48.60%、48.36%和41.22%);未全程接种疫苗患儿所占比例最大(2015—2018年分别为36.26%、23.74%、42.76%和33.73%),未到接种年龄就发病所占比例有逐年升高趋势(χ2趋势 = 10.302,P = 0.001),无免疫史患儿比例呈逐年降低趋势(χ2趋势 = 36.088,P<0.001);3种实验室检测方法中荧光PCR的检出率最高(40.12%);传播模式除了散发病例,出现了家庭聚集现象,且所有流行病学相关病例均被漏诊或误诊。结论 西安市近年来百日咳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6月龄婴儿为主要发病人群,百日咳的日常监测仍有待加强,且其家庭聚集式传播现象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柏散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9年10月至2020年9月来山东省运动康复研究中心治疗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121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研究组61例,对照组60例,给予两组患者常规生活指导,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布洛芬缓释胶囊、碳酸氢钠片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双柏散外敷治疗,连续治疗7d后比较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临床症状积分、血尿酸水平。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08%,高于对照组的8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两组VAS评分、临床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两组血尿酸水平均低于治疗前,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双柏散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疼痛程度,降低血尿酸水平,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在帕金森(PD)行脑深部电极植入术(DB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收治的40例PD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将2019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收治的40例PD患者为观察组,采用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比较两组不良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术中配合程度、症状[采用帕金森统一评分量表Ⅱ(UPRDSⅡ)]。结果:术后,两组SAS评分、SDS评分、UPRDSⅡ评分均优于术前(P<0.01),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配合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应用于PD行DBS患者中,可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况,改善PD症状,提高其手术配合程度。  相似文献   
5.
钙调素ELISA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实验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ELISA法定量测定钙调素(CaM)的最优条件。方法 用重组人CaM、免抗CaM,通过对聚苯乙烯反应板进行紫外辐照处理,改善抗原因相化条件;通过对抗原包被液、包被时间等条件优化,建立简便、快速、准确的ELISA定量技术。结果 以pH7.4 0.01mol/L的PB为包被液,包被及后续封闭时间为4℃静置72h,CaM包被浓度为5-8g/ml,抗原抗体反应时间为37℃ 60min,可获最佳CaM定量结果。结论 建立的检测CaM的ELISA测定方法,敏感性、重复性均在临床检测可接受的范围内,标准曲线的线性也较好,可用于细胞内外CaM的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6.
钙调素自身抗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测定钙调素(CaM)自身抗体(抗CaM)的间接ELISA法,发现全身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性关节炎(RA)、甲状腺功能亢进、桥本甲状腺炎(HT)、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CAH)患者血清抗CaM水平与检出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及冠心病、风湿热等其他内科疾病患者。在甲亢与HT患者中,抗CaM与抗甲状腺球蛋白(抗TG)、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TPO)抗体不相关,而在SLE与RA患者,抗CaM与抗核抗体(ANA)有同步性。抗CaM的出现无疾病特异性,可能在自身免疫病患者的免疫功能紊乱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胃癌的CT表现,旨在提高胃癌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和胃镜、病理证实的128例的CT表现。结果全部病例均有局部或广泛胃壁增厚,其中早期胃癌4例,皮革胃6例,周围组织及脏器侵犯19例,后腹膜及远处转移8例。结论CT对中晚期胃癌定位及定性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早期胃癌也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用亲和层析法纯化人卵巢抗原、建立ELISA间接法检测不孕、流产患者血清中三种Ig类抗卵巢抗体。结果表明:不孕、流产患者血清中IgG、IgA、IgM三类抗卵巢抗体的水平与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此类抗体的检测,有助于了解不孕、流产的病因。  相似文献   
9.
吕九华  周建国 《临床荟萃》1996,11(13):610-611
本文对48例拟诊冠心病的患者心电图、SPECT心肌断层显像与心电多相频谱对照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临床上有心悸、胸闷、心前区不适而拟诊冠心病的住院患者为研究组,以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研究组共30例,男28例,女2例,平均年龄51.2岁,对照组18例,其中男14例,女4例,平均年龄50.7岁。所有患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