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胡啸玲  周志刚  周忠群 《吉林医学》2011,(18):3624-3626
目的:观察连续腰交感神经阻滞联合神经妥乐平对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FBSS)患者的镇痛疗效。方法:60例FBSS患者随机分为肌内注射神经妥乐平组(A组,n=20)、连续交感神经阻滞(B组,n=20)、连续腰交感神经阻滞联合神经妥乐平组(C组,n=20),A组给予肌内注射神经妥乐平3.6 U/d;B组在C型臂下行腰交感神经阻滞,穿刺成功后接上硬膜外镇痛泵(100 ml内含1%甲磺酸罗哌卡因10 ml和90 ml生理盐水),平均3 d换一次药;C组联合治疗,均治疗2周。观察治疗前后疼痛强度的变化,麻木程度的改善。结果:B组和C组治疗后VAS评分均降低(P<0.05),A组治疗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C组VAS评分降低要高于B组,A和C组治疗后麻木减轻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麻木减轻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腰交感神经阻滞联合肌内注射神经妥乐平是治疗FBSS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胡啸玲  周忠群  周志刚  汤恢焕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0):1922-1923,1932
[目的]观察电针麻醉方法对切口疼痛模型大鼠IL-2、sIL-2R、IFN-γ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3组,正常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正常组不造模,不电针。模型组大鼠切口疼痛模型制备,不电针,电针组大鼠切口疼痛模型制备基础上采用电针麻醉。观察IL-2、sIL-2R、IFN-γ表达的情况。[结果]研究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的IL-2、sIL-2R、IFN-γ的表达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IL-2、sIL-2R、IFN-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与电针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麻醉可以下调IL-2、sIL-2R、IFN-γ的表达,改善免疫抑制状态,促进创伤机体免疫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氢气对体外循环肺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时吸入2%氢气对体外循环(CPB)肺损伤的影响。方法将Beagle犬随机分为两组:体外循环组(对照组),体外循环维持2 h,体外循环结束后继续观察2 h;氢气组,实验全程吸入氢气1 L/min。实验过程中在体外循环前(T0)、体外循环结束时(T1)、体外循环结束后15 min(T2)、60 min(T3)及120 min(T4)记录中心静脉压(CVP)、肺动脉压(PAP)及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采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计算氧合指数(PaO2/FiO2)。采集血标本监测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的变化。实验结束时监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蛋白含量、白细胞计数,测定肺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髓过氧化物酶(MPO)及肺组织湿干重比(W/D),并对肺组织进行光镜及电镜观察。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氢气组肺动脉压(PAP)、外周血管阻力(PVR)及氧合指数PaO2/FiO2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氢气能够显著降低炎症因子(TNF-α、IL-6和IL-8)释放,减轻组织氧化损伤(MDA、MPO及W/D低于对照组组,而SOD显著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术期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影响,以了解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所致的肺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40例择期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乌司他丁组按12ku/kg体重计算乌司他丁用量,分别在麻醉诱导和心肺转流开始时按6ku/kg静注乌司他丁共两次,对照组用等量生理盐水替代,用法同乌司他丁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心脏直视手术体外循环10min,30min,心脏直视手术体外循环后1h,3h,6h抽取桡动脉血,用ELISA法测定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浓度。同时测定诱导前,心脏直视手术体外循环后1h,3h,6h等时间点的肺死腔率和血浆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结果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性别比、体表面积、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术前心肺功能,病种,总转流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手术类别和手术时间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心脏直视手术体外循环10min至循环后6h两组基质金属蛋白酶9均较麻醉诱导前明显升高(P<0.05),均在心脏直视手术体外循环达高峰。循环后1h至6h至两组肺死腔率,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均较诱导前明显升高(P<0.05),肺死腔率在体外循环后1h达高峰,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在体外循环后3h达高峰。乌司他丁组体外循环30min至体外循环后6h时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循环后1h至6h肺死腔率,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明显减轻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术期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过度释放,减轻术后早期肺死腔率和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对改善肺氧合保护肺功能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患者,男,68岁,因"全身多处淋巴结肿大1月余"于2016年12月5日入院,既往体健,否认精神疾病史。B超检查示:双侧腋窝皮下极低回声结节,考虑肿大淋巴结。入院诊断:全身多处淋巴结肿大性质待查(淋巴瘤?淋巴结核?)。因患者主诉全身肿块胀痛不适、难以忍受,遂予以地佐辛5mg肌注镇痛,约40 min后患者突然神志昏迷、呼之不应、大汗淋漓、HR增快,急查血糖5.7mmol/L,BP 163/104  相似文献   
6.
氟马西尼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氟马西尼应用于小儿麻醉后催醒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50例施行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患儿,随机分为2组:Ⅰ组术后静脉推注氟马西尼8μg/kg催醒,Ⅱ组则不予氟马西尼催醒. 结果术后苏醒时间比较,Ⅰ组为(5.6±0.6)min, 较Ⅱ组的 (46.7±8.4)min明显缩短(P<0.05);催醒后烦躁、谵妄的发生率,醒后5 min之内Ⅰ组较Ⅱ组高,但5 min之后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氟马西尼用于小儿麻醉后催醒可以明显缩短患儿的苏醒时间,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7.
口服咪唑安定与外用恩纳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我们在行小儿麻醉时 ,术前药物的给入都是采用肌注给药法 ,由之引起的小孩哭闹与不适 ,让家长心痛不已。最近我们将咪唑安定口服与恩纳外用应用于小儿麻醉 ,取得良好效果 ,基本上可以代替术前肌注给药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药品 恩纳EMLA(EutecticMixtureofLocalAnaesthetics)软膏 ,瑞典阿斯特拉 (ASTRA)药厂生产 ,主要成份为利多卡因和丙胺卡因两种局麻药 ,两者按一定比例配备形成乳化的稳定混合剂 ;咪唑安定 (Dormicum)为瑞士罗氏药厂生产的针剂 ,1 5mg 支。1 .2…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内源性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的变化。方法 60例ASAⅠ~Ⅱ级在全麻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瑞芬太尼组(R组)和芬太尼组(F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静注咪唑安定+依托咪酯+卡肌宁+瑞芬太尼或芬太尼,麻醉维持采用吸入异氟醚以及持续泵注瑞芬太尼或芬太尼。监测插管前后血流动力学及内源性一氧化氮、内皮素的变化。结果 插管前即刻两组心率(HR)均减慢,与基础值比较,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插管前即刻两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降低,与基础值比较R组组内差异有显著性(P〈0.05),F组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插管后1、3、5minHR、SBP、DBP与基础值比较F组组内差异有显著性(P〈0.05),R组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基础HR、SBP、DBP差异无显著性;插管前即刻、插管后1、3、5minSBP、DBPR组显著低于F组(P(0.05);插管后1、3minHRR组显著低于F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插管后NO、ET明显高于基础值(P〈0.05),R组明显低于F组(P〈0.01)。结论 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时能导致患者心血管反应及内源性NO、ET浓度升高,瑞芬太尼较芬太尼能更好地控制气管插管时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9.
寒战是麻醉后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与外界低温、麻醉药物、患者的年龄体质等因素有关.寒战使机体耗氧量增加并加重心肺负担,防治方法主要在于保持稳定的体温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经鼻导管微旁流式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_(ET)CO_2)监测能否预防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麻醉期间低氧血症的发生,并探讨其优缺点。方法选取我院肝胆外科2017-03/2019-05期间因胆道结石择期于非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ERCP取石的患者240例,年龄40~65岁,体质量45~75 kg, ASA分级Ⅱ或Ⅲ级,随机分为试验组(经鼻导管吸氧,采用经鼻导管微旁流式P_(ET)CO_2监测患者肺通气,n=120)和对照组(仅经鼻导管吸氧,n=120)。两组患者均于置入十二指肠镜前10 min开始泵注瑞芬太尼0.04μg/(kg·min),直至手术结束。置镜前2 min给予丙泊酚1.5~2.0 mg/kg,待睫毛反射消失后置入十二指肠镜,置镜成功后予丙泊酚3~5 mg/(kg·h)持续泵注直至手术结束。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低氧血症(SpO_290%)发生率、托下颌率、挤压胸廓辅助呼吸率、面罩加压给氧率。结果两组患者性别比、年龄、 BMI、手术时间、苏醒时间、丙泊酚用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低氧血症发生率、面罩加压给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托下颌率、挤压胸廓辅助呼吸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鼻导管微旁流式P_(ET)CO_2监测可实时指导我们对患者进行托下颌、挤压胸廓辅助呼吸处理,降低ERCP麻醉期间低氧血症的发生率和面罩加压给氧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