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369篇
  免费   2534篇
  国内免费   1480篇
耳鼻咽喉   216篇
儿科学   469篇
妇产科学   425篇
基础医学   1808篇
口腔科学   555篇
临床医学   7532篇
内科学   3521篇
皮肤病学   578篇
神经病学   769篇
特种医学   1642篇
外国民族医学   21篇
外科学   3140篇
综合类   13762篇
预防医学   6256篇
眼科学   508篇
药学   5765篇
  34篇
中国医学   5069篇
肿瘤学   1313篇
  2024年   107篇
  2023年   714篇
  2022年   702篇
  2021年   690篇
  2020年   991篇
  2019年   1089篇
  2018年   1120篇
  2017年   755篇
  2016年   987篇
  2015年   1087篇
  2014年   2573篇
  2013年   2319篇
  2012年   2619篇
  2011年   2699篇
  2010年   2634篇
  2009年   2479篇
  2008年   2528篇
  2007年   2467篇
  2006年   2346篇
  2005年   2365篇
  2004年   2280篇
  2003年   1813篇
  2002年   1491篇
  2001年   1508篇
  2000年   1426篇
  1999年   1331篇
  1998年   1123篇
  1997年   1087篇
  1996年   955篇
  1995年   979篇
  1994年   921篇
  1993年   699篇
  1992年   675篇
  1991年   569篇
  1990年   447篇
  1989年   395篇
  1988年   370篇
  1987年   306篇
  1986年   245篇
  1985年   271篇
  1984年   207篇
  1983年   184篇
  1982年   174篇
  1981年   134篇
  1980年   110篇
  1979年   79篇
  1978年   85篇
  1977年   49篇
  1975年   29篇
  1965年   2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出血对酵母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Sirt2)和炎症的影响。方法:将胶原酶Ⅳ注入SD大鼠右侧 纹状体中建立脑出血模型,通过免疫印迹和ELISA 等方法测定大鼠脑出血后48 h 的Sirt2 的表达及炎症变化。利 用Hemin 诱导PC12 细胞损伤模拟体外脑出血模型,并检测Sirt2 及炎症变化;采用短发夹RNA(shRNA)-Sirt2 沉 默Sirt2 在PC12 细胞中的表达及对炎症的影响。结果:手术后48 h 脑出血行为学评分最低。脑出血组Sirt2 的表达 显著高于假手术组。脑出血组IL-6、IL-1β 表达显著升高。结论:脑出血可以促进Sirt2 的表达和炎症反应,降低 Sirt2 的表达可减缓炎症反应。 关键词 脑出血;沉默信息调节  相似文献   
2.
3.
目的分析肝移植术后受者外周血CD19+CD24hiCD38hi B细胞占单个核细胞比例变化情况及其与急性细胞性排斥反应(ACR)之间的关系。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接受心脏死亡器官捐献肝移植的80例成人受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ACR,将受者分为ACR组(25例)和非ACR组(55例)。术前、术后各个时间点抽取参加研究者静脉血并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加入异硫氰酸荧光素-单克隆鼠抗人CD19抗体、藻红蛋白-单克隆鼠抗人CD24抗体和别藻蓝蛋白-单克隆鼠抗人CD38抗体,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CD19+CD24hiCD38hi B细胞百分比。采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比较计数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ACR组、非ACR组受者术前外周血平均CD19+CD24hiCD38hi B细胞比例分别为(3.13±0.91)%、(3.49±0.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36,P>0.05)。ACR组术后发生ACR前外周血平均CD19+CD24hiCD38hi B细胞比例为(1.87±0.70)%。非ACR组受者术后3个月、6个月和1年外周血平均CD19+CD24hiCD38hi B细胞比例分别为(1.64±0.52)%、(1.63±0.56)%和(2.04±1.24)%,术后3、6个月平均值均低于术前和术后1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CR组受者发生ACR时外周血平均CD19+CD24hiCD38hi B细胞比例为(0.8±0.5)%,低于发生ACR前的平均水平(t=5.752,P<0.05),且低于非ACR组术后3个月、6个月和1年的平均水平(P<0.05)。ACR组受者接受抗排斥反应治疗后,CD19+CD24hiCD38hi B细胞比例也逐渐增加,ACR发生后7 d为(0.84±0.08)%,与ACR发生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发生30 d后达(1.65±0.18)%,与ACR发生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截断值为1.015%时,CD19+CD24hiCD38hi B细胞比例预测ACR发生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86和0.702,ROC曲线下面积为0.775(95%CI: 0.671~0.879,P<0.05)。 结论CD19+CD24hiCD38hi B细胞比例下降与肝移植术后ACR反应发生有关,并可作为预测ACR发生的细胞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中耳侵袭性乳头状肿瘤(aggressive papillary tumour, AP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中耳AP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患者年龄23~63岁。均以听力下降就诊,3例均为单侧发病,左侧2例,右侧1例。影像学示鼓室鼓窦及外耳道软组织占位,可伴骨质破坏。3例肿瘤镜下均呈乳头状腺样排列,复杂乳头疏松地被覆于纤维结缔组织上。肿瘤性乳头状腺样结构由外周连续或不连续的基底细胞及内层的立方/柱状细胞构成;内层细胞核一致,胞质富含黏液、部分胞质嗜酸性,形态类似杯状细胞、界限清楚。3例均未见明确坏死及核分裂。免疫表型:CKpan、CK7、CEA和EMA均阳性,内层细胞腔缘MUC-1阳性,外层基底细胞p63阳性,例2 S-100阳性。Ki-67增殖指数:例1灶区为20%,例2和例3较低(<5%)。3例随访36~108个月,其中例2复发3次,分别于术后第3、8、9年复发,目前3例均无瘤生存。结论 中耳APT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有一定的侵袭性及复发性,在日常诊断工作中应提高警惕,术后应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5.
灼口综合征是常见的口腔黏膜疾病,亦是疑难病症,中医药治疗该病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介绍运用方证辨证的思想,从方证对应、体质鉴别及疾病谱考查等三个方面,分别应用温胆汤、温经汤及甘草泻心汤治疗灼口综合征的三则验案,同时展现方证辨证在临床诊疗中的基本思路,丰富灼口综合征等疑难病的中医治疗经验。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探讨坏死性胰腺炎胰腺坏死体积(PNV)与出院后干预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0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出院前1周接受了增强CT检查的坏死性胰腺炎(NP)患者资料,应用后处理工作站软件半自动计算PNV,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出院后干预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对出院后干预的预测模型进行验证。结果共纳入108例NP患者,出院后有28例(25.9%)患者进行了干预治疗。所有患者的PNV中位数为437.0(223.8~957.8)cm^(3),与非干预组相比,干预组的PNV显著高于非干预组[中位数642.0(308.5~1547.3)cm^(3)比398.0(204.1~792.2)cm^(3),P=0.01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院时PNV≥620 cm^(3)和胰管中断是出院后干预的独立危险因素。出院后干预预测模型准确性高于CT严重指数评分(AUC0.855比0.755,P<0.05)。结论出院时PNV与出院后干预密切相关,新的预测模型用于预测出院后干预,具有良好的临床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运动疗法作为极具特色的康养健身运动疗法,在防病治病中的宝贵价值备受国际康复医学界关注。而慢性筋骨病是骨伤科临床中的常见病、多发病与疑难杂病,临床呈现出“一大五多五高”的特征,成为当前重大的健康问题与临床防治研究课题。本文通过深入探究中国传统运动疗法特点以及其在慢性筋骨病康复中的应用原理、原则及优势作用,提出以传统运动疗法为依托,构建慢性筋骨病防病治病应用方法模式;以三因制宜为指导,构建医院-社区-团体-患者为一体的康复管理模式;以“治未病”工程为支撑,构建慢性筋骨病管理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模式;为切实提高防、控、治的能力与水平找准抓手与路径,为构建慢性筋骨病康复模式提供新的思路与方向。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足溃疡是糖尿病患者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临床治疗较为困难,患者预后较差,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该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尚未完全阐明。此外,多种病理性因素在糖尿病足溃疡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即使采用标准治疗措施及早治疗,治愈率仍较低。慢性难愈性伤口是糖尿病足溃疡治疗的难点,早期干预危险因素及采取新兴治疗手段能够更好的预防和治疗本病。本文就糖尿病足溃疡相关研究进行阐述,为其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