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6篇
儿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目的 了解食管癌术后康复期患者营养状况及生命质量的变化趋势及相关关系。方法 以四川省肿瘤专科医院行食管癌手术治疗的7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运用患者主观整体营养评估量表进行营养评估,采用肿瘤生命质量测评量表和食管癌患者补充量表进行生命质量评定。结果 食管癌患者术后随时间的延长营养不良发生率由73.4%下降至33.5%。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在各评估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功能领域和症状领域在术后1个月与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与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营养状态与躯体、角色、情绪及社会功能呈负相关(P<0.05),与吞咽困难、进食、反流、梗阻、食欲减退、咳嗽症状呈正相关(P<0.05)。结论 食管癌术后1个月患者营养状况及生命质量较差,随时间推移逐渐好转。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在不同时间点营养状况及生命质量的变化特点,制定规范化和个体化的延续护理方案,以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提高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路径式营养管理在食管癌围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7月在四川省肿瘤医院胸外科接受食管癌根治手术治疗的患者15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n=78)和对照组(n=78),干预组采用路径式营养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营养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7d血红蛋白、前白蛋白、体质指数(BMI)、预后营养指数(PNI)等营养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干预组患者术后7d血红蛋白(126.09±16.69)g/L、前白蛋白(208.74±38.51)mg/L、BMI(22.28±2.05)kg/m2、PNI(46.62±4.03)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胸腔积液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2,P=0.04);干预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3,P=0.03)。结论 路径式营养管理能有效改善食管癌围术期患者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术后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和患者主观整体评估(patientgenerated 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PG-SGA)对食管癌患者围术期营养状况的预测价值及一致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1月至2018年8月224例接受食管癌根治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86例、女38例,平均年龄(63.08±8.42)岁。根据患者入院首次血常规及生化检验结果计算PNI并进行PG-SGA评估。根据PNI值将患者分为营养良好组(PNI≥45,60例)和营养不良组(PNI<45,164例),根据PG-SGA评分将患者分为营养良好组(PG-SGA<4,75例)和营养不良组(PG-SGA≥4,149例),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营养相关血液学指标及体重指数(BMI)的纵向变化,并分析PNI与PG-SGA对营养评估的一致性。结果不同PNI分组患者的营养相关血液学指标在围手术期的纵向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PG-SGA分组患者的前白蛋白在围手术期纵向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PG-SGA分组患者的BMI在围手术期纵向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者一致性Kappa系数为0.589(P<0.001)。结论 PNI和PG-SGA均能一定程度上预测食管癌患者围术期的营养风险,PNI为客观监测指标,PG-SGA为主观评价指标,两者联合使用对食管癌患者进行营养评估能更全面地反映和预测患者的营养状况,为制定个体化营养支持方案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恶性肿瘤终末期患者生命质量、癌症症状、负性情绪以及对死亡的态度,为开展恶性肿瘤终末期患者的死亡认知教育提供相关参考。方法:本研究设计为横断面研究,采用便利抽样的方式选取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5月31日在我院介入和综合内科住院治疗的恶性肿瘤终末期患者145例,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命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MDASI)、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量表和死亡态度描绘量表(DAP-R)分别对患者的生命质量、癌症症状、负性情绪以及对死亡的态度进行测评。结果:恶性肿瘤终末期患者的总体健康状况和生命质量评分以及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独立性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和精神/宗教信仰领域评分均明显低于常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症状发生率最高(>90%)的前4位症状依次为:疼痛(99.21%)、食欲减退(98.20%)、疲劳(94.15%)和睡眠不安(91.11%);而症状强度最显著(>5分)的前5位症状依次为:疲劳、疼痛、苦恼、健忘和睡眠不安。焦虑检出率为69.66%(101/145),其中,轻度焦虑31例、中度焦虑55例、重度焦虑15例;抑郁检出率为72.41%(105/145),其中,轻度抑郁29例、中度抑郁62例、重度抑郁14例。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平均得分均处于中度水平。患者的死亡恐惧维度均分最高(4.52分),其次为死亡逃避(3.04分),再次逃离接受(2.85分)。结论:终末期恶性肿瘤患者生命质量低下,癌症症状明显,多数存在焦虑抑郁情绪,面对死亡多为恐惧、逃避和逃离的态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白介素15(IL-15)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与中国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治疗反应的相关性。方法提取ALL患儿缓解期的骨髓细胞基因组DNA,采用质谱阵列技术(MassArray)分析IL-15的5个SNP位点(rs10519612、rs10519613、rs17007695、rs17015014、rs35964658),并对各SNP位点与诱导治疗结束后微小残留病(MRD)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SNP rs17007695与儿童ALL早期诱导治疗结束后的MRD相关(P=0.049),CC基因型诱导结束时MRD阳性率是TT基因型的1.8倍;5个SNPs的单倍型分析显示,CACGG在MRD阳性组中出现的频率高于MRD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5%对4.9%,P=0.035)。结论 IL-15相关的SNP与儿童ALL早期治疗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   
6.
邱金鑫  向亚娟  缪艳 《全科护理》2011,9(31):2868-2869
[目的]总结硼替佐米治疗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方法]对55例复发或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病人应用硼替佐米进行治疗,治疗前做好心理护理,治疗期间密切监护并加强不良反应的护理,预防及减轻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5例病人均行3个疗程化疗,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2例,稳定(SD)2例;发生胃肠道反应2例,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出现低血压1例,带状疱疹3例,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2例,周围神经感觉异常1例;所有病人均顺利完成整个治疗过程。[结论]硼替佐米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有较好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轻,可改善病人的症状,通过对症护理可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罗蕾  缪艳  易勇 《现代护理》2013,(23):2835-2837
目的了解本科及专科护生在实习前对化疗防护的认知及需求情况。方法参考美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局(OSHA)抗肿瘤药物的使用和防护要求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四川省某肿瘤医院192名本科及专科护生在实习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实习前护生化疗防护知识普遍缺乏,本、专科护生对化疗药物污染、化疗废弃物处理方法的认知和需求,以及获取化疗防护知识途径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5.608,27.587,50.718,53.251,54.173,66.088;P<0.05);专科护生认知水平相对较低、对化疗前防护认知需求较高,从医学网站和杂志上获取知识少;两组护生希望获取化疗防护知识的教学方式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护理课程体系与教学方式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护生在实习前需系统化培训化疗防护知识,重点加强对专科护生的培训。  相似文献   
8.
宫颈炎根据病理过程和局部特征分为宫颈糜烂、宫颈息肉、宫颈肥大、宫颈腺囊肿、宫颈管炎,其中宫颈糜烂是妇科最常见的疾病,且与子宫颈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我院采用超高频电波刀(LEEP)治疗议治疗宫颈疾病,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治疗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爆发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并迅速向我国多个省市及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蔓延。疫情期间,共有216名临床试验的受试者需要在我院进行临床试验,这对临床试验病区在流行病学筛查、治疗和防控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根据临床试验要求和病区实际情况,采取"严防输入、严阵以待"防控策略,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开通疫情期间受试者绿色通道、成立远程居家医护团队、管理各类人员、培训工作人员、管理病区环境,确保受试者得到科学合理地接诊与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分析在妊高征合并宫缩乏力导致的产后出血产妇中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方式的效果。方法从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妊高征合并宫缩乏力导致的产后出血产妇中抽选70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接受综合护理,对照组35例,接受常规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产妇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产妇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005、2.351,P<0.05)。观察组产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止血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037、6.351、8.126,P<0.05)。观察组产妇护理满意度(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82.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68,P<0.05)。结论在妊高征合并宫缩乏力导致的产后出血产妇中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方式能够改善产后出血情况,减少妊娠期并发症,产妇产后恢复更快,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