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24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评价肺吸气相-呼气相HRCT的正常表现.方法健康成人46例,分别行吸气末及呼气末HRCT检查,分析气管形态、径线及面积的变化,肺衰减及肺面积的变化.结果吸气相时气管为圆形或椭圆形,呼气相时气管大多数(63%)为马蹄形;呼气相气管横断面积较吸气相平均减小(23±9)%,前后径及横径平均分别减小(22±8)%、(15±7)%,气管面积缩小的百分比与前后径及横径缩小的百分比成正相关(r=0.633,0.393,P<0.01).呼气相较吸气相肺衰减增加,以肺野后部及肺底水平增加为著(P<0.01);呼气相肺衰减梯度较吸气相明显,且以肺底为著(P<0.01);呼气相肺横断面积减小,平均减小(21±9)%;隆突水平肺衰减增加与肺面积减小呈正比(r=0.702, P<0.01).呼气相时28.3%(13/46)可见马赛克征.结论肺吸气相-呼气相HRCT的正常表现不同.呼气相HRCT的气管形态大多为马蹄形,气管面积减小,前后径减小为主;呼气相时肺横断面积减小与肺衰减值增加呈正相关性,肺前后部衰减梯度明显,且以肺底为著.  相似文献   
3.
4.
<正>1 病例报告患者,27岁,因体检发现子宫肌瘤1个月于2017年10月27日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就诊。患者体质量指数(BMI)19.2 kg/m2。妇科检查:外阴无异常,阴道通畅,子宫颈光滑,宫体前位,如孕2月余大小,右侧壁凸起,附件检查无异常。门诊B超检查:子宫大小44 mm×57 mm×59 mm,右前壁实性低回声87 mm×63 mm×75 mm,内部分呈无回声,提示:子宫肌瘤伴部分变性可能(囊性变)。  相似文献   
5.
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性肺结核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评价肺结核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CT表现特点及CT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557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均有激素治疗史),合并活动性肺结核31例,行肺部CT扫描,结合临床资料分析肺结核的CT表现.结果:肺结核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发病率为5.6%.其中粟粒性肺结核9例(29.0%),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11例(35.5%),结核性胸腔积液7例(22.6%),空洞伴两肺气道播散3例(9.7%),两上肺索条状、结节状浸润灶5例(16.1%),两肺弥漫实变灶、磨玻璃影2例(6.5%).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性肺结核的发病率高,CT上以粟粒性肺结核、淋巴结肿大和胸腔积液表现为主,反映了机体对结核杆菌的免疫低下.  相似文献   
6.
纵隔恶性副神经节瘤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 男 ,4 6岁。无明显诱因刺激性咳嗽 8个月 ,无痰 ,无咯血 ,逐渐胸闷、气促 3个月。体检 :两肺呼吸音清 ,心尖搏动左移至左锁骨中线外 1cm处 ,肺动脉瓣区闻及Ⅱ级收缩期杂音。实验室检查 :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基本正常。X线检查 :中纵隔偏右侧见一较大软组织肿块 ,约 7cm×7cm× 8cm大小 ,突出于右心膈角外 ,边界较清楚。两肺纹理走行自然 ,两肺野清晰。诊断为纵隔肿瘤。CT检查 :平扫示中纵隔心脏后方巨大软组织肿块 ,最大截面约 7cm× 8cm ,病灶上界为气管隆突及双主支气管 ,下为横膈 ,前方为肺动脉分叉及左心房 ,后方为受压之食管…  相似文献   
7.
中央气道的异常通常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在胸片上却往往无明显的表现而造成漏诊或误诊。如进一步行CT检查,尤其是螺旋CT及三维重组,对发现病变、准确描述病变位置、范围及制定外科治疗计划尤其有用。综述了中央气道病变的CT检查技术及其局灶性和弥漫性疾病的CT诊断。  相似文献   
8.
中央气道的异常通常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在胸片上却往往无明显的表现而造成漏诊或误诊.如进一步行CT检查,尤其是螺旋CT及三维重组,对发现病变、准确描述病变位置、范围及制定外科治疗计划尤其有用.综述了中央气道病变的CT检查技术及其局灶性和弥漫性疾病的CT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全肝灌注CT增强扫描检查在肝癌TACE术后局部病灶活性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38例行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术后6周在Siemens128排CT上行全肝灌注CT增强扫描和DSA造影。根据全肝灌注扫描图像获得肝脏灌注参数,与DSA造影结果进行对比,以DSA造影作为标准,分别分析CT灌注对TACE术后局部肿瘤活性的显示情况。结果全肝CT灌注共检出病灶42处(100%),诊断正确率88.09%,灵敏度94.11%,特异度62.50%,阳性预测值=91.42%;阴性预测值=71.42%;一致性检验Kappa值0.8613。TACE术后局部肿瘤生长区的相关灌注参数与非瘤区肝组织的灌注参数,两者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肝动脉指数(HAI)和肝门脉灌注(PV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全肝灌注CT增强扫描能很好的显示肝癌TACE术后局部病灶的活性,在肝癌TACE术后评估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脂肪肝的磁共振检测与对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磁共振成像和氢质子波谱分析对脂肪肝定量检测的影像技术和临床应用。方法收集弥漫性脂肪肝病例27例,同期进行体重指数(BMI)测量、血清总胆固醇(TCH)、甘油三脂(T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化验以及CT、MR检查和氢质子波谱分析(1H-MRS)。CT平扫计算肝/脾CT密度比值(L/S)。MR检查包括T1WI快速梯度回波(TFE)序列同相位(IP)和反相位(OP)双扫描,T2WI采用快速自旋回波(TSE)序列和谱线衰减翻转恢复序列(SPAIR)脂肪抑制技术。应用图像分析软件MRIcro测定T1WI、T2WI各图像上的MR信号值,分别计算肝脏脂肪含量。1H-MRS应用单体素PRESS序列,采用jMRUI软件包测定水峰和脂质峰峰值,计算肝细胞内脂肪含量。结果MRT1WIIP/OP序列、T2WITSE/SPAIR序列和1H-MRS测定的肝脏脂肪含量与CT测定的L/S比值均呈显著性负相关,r值分别为-0.85(P<0.0001)、-0.71(P<0.0001)和-0.47(P=0.014)。血清ALT与CT、MR检查和1H-MRS测定的肝脏脂肪含量之间均有显著相关性。结论MRI和氢质子波谱分析是脂肪肝定量诊断的有效检测方法;1H-MRS能够更精确地反映脂肪肝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