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38篇
预防医学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新技术革命的冲击,现代会计科学,使许多传统的会计理论和方法遇到了挑战,构成了会计发展的十大趋势。一、会计理论由纯理论研究向结合国情指导实践发展。二、会计职能由描述过去、向控制现在、预测和规划未来发展。三、合计方向由传统的微观企业会计向宏观社会会计发展。  相似文献   
2.
多部位一期肿胀吸脂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多部位一期肿胀吸脂术及几项重要环节改进后的临床意义。方法 在大范围肿胀液注射前,诱导麻醉中速效苯二氮Zhuo类镇静诱导剂的选择使用,以及调整注液器压力、注液速度及注射层次,以达到降低疼痛反应和提高疼痛耐受性的效果。切口选择的隐蔽性与特殊保护,减少术后瘢痕形成。为了提高皮瓣平整均匀程度,采用手术后期皮瓣外加压和滑动式操作手法,根据受术者不同年龄及不同部位决定保留皮瓣的厚度,并进行将术后开放式引流改为闭式引流的尝试。结果 对73例受术者术后6~24个月随访,除1例腹部瘢痕增生外,其余均对手术效果满意。围度变化:腹部最大围减少3~24cm,大腿最大围减少2~17cm,臀部最大围减少1~3cm。结论 通过对围手术期关键步骤的改进,提高了多部位一期肿胀吸脂术的综合疗效。  相似文献   
3.
医用美容胶原注射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胶原注射矫治皮肤缺陷的效果。方法 对不同种类的皮肤缺陷注射医用美容胶原。结果 用胶原注射矫治皮肤缺陷共103例,近期效果优良率为85.5%,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 胶原注射矫治皮肤缺陷的方法安全、简便、有效。  相似文献   
4.
小切口闭式脂肪抽吸减肥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脂肪抽吸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 采用小切口的负压膨胀吸脂技术。结果 1995—2000年共吸脂659例,总满意率91%,无脂肪栓塞、失血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吸脂术创伤小,安全有效,恢复快。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皮瓣桥接法治疗淋巴水肿的疗效。方法 对8例阴囊及下肢淋巴水肿所致严重皮肤病变应用轴型皮瓣和任意型皮瓣(胸腔联合皮管)治疗。切除病变组织、移转皮瓣、桥接引流淋巴液。结果 2年~7年术后随访观察,除1例外伤性小腿淋巴水肿术后3年复发外,其余各例淋巴水肿病变部位术后6月~12月逐渐显效,患肢肿胀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且病情稳定,无丹毒及蜂窝织炎再发,手术效果满意。结论 利用皮瓣修复淋巴水肿所致的严重皮肤病变部位是治疗淋巴水肿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更正确地反映鼻成形术前后外鼻的形态。方法设计了一套定点拍摄外鼻照片的方法,即借助于面部除鼻以外的体表解剖定点及相机内标志线,使相机与面部保持相对恒定的位置与角度。结果临床应用34例,效果满意。结论使外鼻的拍照有了更明确的依据。使鼻整形手术前、后照片具有更好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7.
铜针电栓塞血管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目的 研究铜针电栓塞血管的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体外实验和大鼠体内实验为模型,用电子物理学、原子光谱吸收法、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等方法研究铜针通电后血栓形成的机制和条件。结果 铜针通电后有大量铜离子解离及红细胞聚集,在一定电压和通电时间作用下血管内形成稳定的血栓。结论 铜离子解离和红细胞聚集是铜针电栓塞血管的主要机制,稳压直流电4V和17.5分钟的通电时间为血栓形成的安全有效条件。  相似文献   
8.
邻指岛状皮瓣在修复指端缺损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指端缺损的修复方法很多,各种方法均具有其优点。一个好的修复法应具备两个条件:(1)指端所覆盖的皮肤良好的耐磨性。(2)良好的指端感觉。这是保障良好功能的基础。自1994年以来我们应用邻指侧方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皮肤缺损9例,达到了上述效果。临床资料本组9...  相似文献   
9.
驼峰的分类与整形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new classification of hump nose and to develop operative techniques based on its characteristics in Chinese patients. METHODS: This paper presents and summarises 68 cases of hump nose. According to the anatomic structure of the hump nose, we classify it into four types: small hump type I and II, moderate hump and large hump. Based on the classification of hump nose, two operative methods were developed-osteotomy and non-osteotomy. RESULTS: From 1990 to 1997, 68 cases of hump nose were operated on. Postoperative follow-up for 1-18 months showed satisfactory results. CONCLUSION: By means of this classification and the operative techniques, good result can be obtained for the correction of the majority of hump noses in the Chinese.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适合中国人特点的驼峰鼻分类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寻求更适合中国人特点的驼峰鼻整形术。方法 根据驼峰鼻的解剖特点我们将其分为轻度Ⅰ型、轻度Ⅱ型,中度和重度四种类型,并设计了相应的两种手术方法:非截骨法和截骨法。结果 自1990 年至1997 年我们共收治68 例。随访1 ~18 个月,效果满意。结论 临床实践证明此种驼峰鼻的分类和手术方法比较适用于国人驼峰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