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卵巢和胃粘液癌CK 7、CEA和CK 20单克隆抗体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细胞角蛋白7(CK7)、癌胚抗原(CEA)和细胞角蛋白20(CD20)单克隆抗体在卵巢和胃粘液癌中的表达及鉴别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各组癌进行3种单克隆抗体表达的检测。结果:二组间各种抗体染色有一定的重叠。8例(1*)来源于卵巢的粘液癌CK7均呈阳性表达“ ”-“ ”,CEA3/8不同程度表达,CK20 7/8阴性,经实验结果证实其中1*例应是原发于卵巢;18例胃来源的粘液癌CK7、CEA和CK20皆不同程度阳性。经t检验,CK7和CEA表达在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而CK20在两组间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单一CK7、CEA和CK20不能有效鉴别来自胃和卵巢的粘液癌。CK7 CEA CK20联合是鉴别卵巢来源和胃来源粘液癌最有效的组合。  相似文献   
2.
我院急诊科于1997年6月~1998年6月收治3例因输液反应所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现报告如下。1病例简介例1女性,42岁,受凉后因感冒给予输液治疗,第3天输液过程中突然寒战、高热,继之血压下降,当地治疗4天,少尿,病情进一步加剧转我院...  相似文献   
3.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是现有临床影像诊断技术中分辨率最高的成像技术,它可以识别斑块类型特征,也可以识别体内巨噬细胞以及血清学炎性生物标记物(外周血白细胞,超敏C反应蛋白).本文讨论了OCT检测易损斑块,巨噬细胞对于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5.
应用体外心脏起搏器治疗心脏急症病人35例。缓慢性心律失常病人11例全部起搏成功,最终存活10人。心脏停搏病人24例,起搏成功2例,最终无1例存活。此方法简便、快速、安全、可靠、对缓慢性心律失常疗效好,对心脏停搏效果差。  相似文献   
6.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与冠心病相互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的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检测了30例受试对象血清中的HCY(CHD20例,正常对照组10例)。结果CHD组和对照组的血清总HCY水平分别为(16.50±7.90)μmol/L和(7.52±4.00)μmol/L,CHD患者的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CHD的独立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研究2型糖尿病对冠心病冠脉病变及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0例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根据是否伴发糖尿病分为:正常血糖组(98例)和伴发2型糖尿病组(T2DM组,102例)。应用冠状动脉造影检查(CAG)及OCT,评价冠脉病变的程度,斑块的性质及测量斑块纤维帽的厚度以明确斑块的稳定性。结果:与正常血糖组比较,T2DM组多支病变(48.98%比78.43%)、重度狭窄病变(20.57%比40.21%)、脂质斑块(25.00%比39.84%)及纤维帽厚度<65μm(25.93%比45.24%)的患者比例明显增多(P<0.05或<0.01)。结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伴发2型糖尿病时其病变冠脉更严重,多支病变和不稳定斑块的比例更高。  相似文献   
8.
冠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给人们健康带来严重危害,而巨噬细胞在斑块形成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成为判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巨噬细胞的识别及定量成为如今研究的热点。本文阐述了目前常用的检测冠脉斑块及其内巨噬细胞的影像学技术。  相似文献   
9.
肝素钙的近几年才研制的新产品。它的抗肾素、抗醛固酮活性优于肝素钠。皮下注射不改变血管致密性,不减少细胞间毛细血管的钙胶质,克服了肝素钠皮下注射引起出血的付作用。因此肝素钙可能成为肝素钠的换代制剂。方法与资料一、病例选择:1991年6月~1992年11月急诊科住院的冠心病患者。年龄40~70岁,治疗组25例、对照组25例。各组男13例、女12例、共50例。  相似文献   
10.
自1879年Laughans首先报道脾血管内皮瘤以来,迄今世界上报告不足300例。我国自1986年以来,报道约有27例,其中原发性恶性肿瘤21例,脾转移癌6例,但多为个案。由于脾脏恶性肿瘤少见,早期症状不明显,易被临床工作者忽略,造成误诊。我院自1984年以来,共收治脾恶性肿瘤6例,综合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6例中男5例,女1例;年龄50—62岁,多以左季肋部疼痛,消瘦、周身不适,上腹部胀闷、不适。脾大5例,肋下1—5cm,质硬,有触痛。二、辅助检查:B超、CT检查,脾脏有不同程度肿大,有肿块、脾径增厚。X线有1/2胸腔有积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