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66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2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对称性下颌角肥大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不对称性下颌角肥大的原因及手术治疗。方法 采用下颌角弧形截骨术、下颌骨外板截骨术、颏成形术及颊脂垫取出术等方法,治疗不对称性下颌角肥大患者70例。结果 70例患者术后面部对称性均明显改善。70例患者中仅3例出现并发症,包括术后出血、口唇拉伤增生性瘢痕及术后感染等。结论 治疗不对称性下颌角肥大应根据畸形的特点,选择性应用下颌角弧形截骨术、下颌骨外板截骨术、颏成形术及颊脂垫取出术等方法,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数字化技术的引进极大地推动了颅颌面外科的进步。数字化三维重建、3D模型打印、数字图像模拟手术和手术导板等革新了治疗手段、降低了手术难度、提升了治疗结果的精准性和可预测性,现已成为颅颌面外科常规诊疗手段。相信随着不断完善的动态导航、智能化手术机器人的研发和使用,颅颌面外科将会获得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正颌手术联合术后正畸矫治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的方法。方法2002年1月至2010年8月,共收治25例唇腭裂术后颌骨畸形患者。男11例,女14例;年龄16~33岁;单侧唇腭裂19例,双侧6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未接受过正畸治疗。本组患者均联合应用正颌手术和术后正畸建糌矫治唇腭裂术后颌骨畸形。结果25例患者经过3-12个月的术后正畸治疗,均建立了良好的咬骀关系,恢复正常咬合功能。随访6个月至3年,术后疗效稳定。结论唇腭裂术后颌骨畸形采用正颌手术联合术后正畸能够有效矫治牙颌面畸形。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眶周软组织进行充分剥离松解,对眶内侧壁进行充分的截骨压缩,在眶外侧壁填充人工材料Medpor的方法,对眶距增宽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以达到减少手术创伤,降低术后复发率的目的。方法:4例患者三男一女,不合并颅面外科其它畸形。采用本术式进行治疗,观察评估术后效果。结果: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伤口愈合佳,未出现感染,视力减退等并发症,术后眼球动度良好,Medpor植入体稳定,未出现排异,感染及外露等情况。结论:"眶内侧壁截骨内移,眶外侧壁Medpor植入填充,眶距增宽矫正术"的手术方式是对传统的眶内侧壁截骨的手术方式的改良。2008-2011年间,笔者应用此方法对四例病人进行眶距增宽矫正术,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颌面外科术后患者早期运用毫米波缓解面部软组织肿胀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0年10月~2011年9月,将28例行颌面部截骨整形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于术后第3天起使用毫米波照射双侧面部术区,2次/天,双侧面部每次各30min,共使用5天,对照组为空白对照,分别于术前及术后测量患者面部标记点间的距离,并对实验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接受毫米波治疗的患者术后面部软组织各线总体的肿胀程度及耳垂点到同侧口角点间的肿胀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操作便捷,患者依从性较高。结论:毫米波缓解颌面术后患者面部软组织肿胀安全有效,实用便捷。  相似文献   
6.
下颌角弧形截骨,颧骨截骨降低是颅颌面整形外科中较为常见的手术,常见的并发症包括出血、骨折、面部不对称、软组织下垂等,术后短暂失明较为罕见,2010年我科行此类手术1例,术后出现短暂失明,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ps2蛋白在青春期乳房肥大症及小乳症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8例青春期乳房肥大症(乳房肥大症组)及12例原发性小乳症(小乳症组)乳腺组织中的ps2蛋白。结果 18例青春期乳房肥大症乳腺组织中ps2蛋白表达阳性10例;12例原发性小乳症乳腺组织中ps2蛋白表达阳性1例,两组相比,P〈0.05。结论 ps2蛋白在青春期乳房肥大症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原发性小乳症乳腺组织,可能参与了乳房肥大症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8.
<正>目前.在骨组织工程研究中,各种细胞因子被广泛应用于促进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em cells,BMSCs)的增殖、分化以及诱导中。细胞因子的家族成员种类繁多,各自的功能也较复杂,而且彼此之间还存在着协同或拮抗的作用。如何更好地应用这些诱导物质,促进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本文就该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在青春期巨乳症和小乳症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SP)法检测了18例青春期巨乳症及12例原发性小乳症乳腺组织中细胞周期蛋白D1的表达。结果细胞周期蛋白D1在青春期巨乳症乳腺组织和原发性小乳症乳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33%和16.67%,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细胞周期蛋白D1在青春期巨乳症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原发性小乳症乳腺组织。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