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5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24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42篇
综合类   48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复发性自然流产(RSA)与中国南方夫妻双方及绒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多态性(-1154G > A)的关系【方法】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271对RSA夫妇和250名女性对照?200名男性对照,60例复发自然流产绒毛及人工流产绒毛的VEGF基因-1154G > A多态位点基因型频率分布情况.【结果】在女方RSA组和对照组,VEGF基因-1154G/A的三种基因型频率(G/G?G/A?A/A)分布不相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2);女方RSA组和对照组等位基因频率(G?A)分别是74.7%?25.3%和82.2%?17.8%,女方携带A等位基因发生RSA的风险大于携带G等位基因(P = 0.003,OR = 1.562,95% CI = 1.157-2.109)在男方RSA组和对照组,VEGF基因-1154G/A的三种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837?0.572)?在留取的绒毛RSA组和人工流产组,VEGF基因-1154G/A的三种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708?0.757),【结论】女方VEGF基因-1154G/A多态与中国南方复发性自然流产的发病风险相关,携带A等位基因增加复发性自然流产的发生,男方及绒毛VEGF基因-1154G/A多态与中国南方复发性自然流产的无相关性,由此推测,与胎儿VEGF-1154G/A多态性相比,母方VEGF-1154G/A多态性与RSA的关系可能更密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黄埔院区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的82例(阴式组),按肌瘤大小、数目、部位相匹配的原则1∶1收集同期腹式子宫肌瘤剔除病例(对照组),分析2组不同术式的手术效果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患者年龄、肌瘤大小、数目、重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复发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式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镇痛药的使用率、住院费用、月经量恢复正常时间及盆腔疼痛缓解率等均较对照组短或轻(P<0.05),但阴式组术后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尤其是子宫≥12孕周、肌瘤直径>8 cm或>5 cm近宫底部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病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一定适应证下,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较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手术并发症少、恢复快、费用低等优点,但术后病率高,仍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宫颈冷刀锥切(cold knife conization,CKC)与环形电切术(loop electr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对妊娠结局及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04年1月至2010年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广州市番禺区何贤纪念医院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Ⅱ~Ⅲ并接受宫颈锥切术治疗后的妊娠患者228例,其中行LEEP 168例、CKC 60例。按年龄、孕次、产次、经济收入相匹配的原则,1:1随机收集同期分娩的健康孕妇为对照组,观察各组的妊娠天数、胎膜早破(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PROM)发生率、终止妊娠方式和新生儿出生体重。结果 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妊娠天数分别为(268.3±26.2)d和(279.4±25.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0,P<0.01);早产率分别为18.0% (41/228)和4.4%(10/228)(x2=21.22,P<0.05);PROM发生率分别为10.1%(23/228)和1.3%(3/228)(x2=16.32,P<0.05),病例组发生PROM的风险是对照组的8.42倍(OR=8.42,95% CI:2.49~28.44)。2组剖宫产率分别为69.3%(158/228)和39.0% (89/2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06,P<0.05)。病例组中LEEP组与CKC组妊娠天数分别为(269.8±24.6)d和(260.2±26.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1,P<0.01);早产率分别为13.1% (22/168)和31.6% (19/60)(x2=10.34,P<0.05)。新生儿出生体重分别为(3358.5±812.2)g和(3295.9±832.6)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8,P<0.01);PROM发生率分别为7.1% (12/168)和18.3% (1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0,P<0.05)。结论 宫颈锥切术增加了孕妇早产、PROM发生率;LEEP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小于CKC。因此对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应优先考虑LEEP并告知相关风险。  相似文献   
4.
何善阳  袁力  姚书忠  张彩  李捷  游泽山 《新医学》2011,42(7):449-451,F000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线性切开取胚治疗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安全性、可行性、临床效果及妊娠结局。方法:收集12例行腹腔镜下线性切开取胚治疗的间质部妊娠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术中、术后临床资料及妊娠结局。结果:12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术中平均失血(46.3±6.8)ml,手术用时(55±6)min,术后住院时间(4.5±1.5)d,术后β—HCG转阴时间(15.5±1.8)d,无患者发生持续性异位妊娠。术后输卵管造影示患侧输卵管通畅5例,通而不畅2例,不通3例,失访2例;患侧输卵管通畅者中4例再次妊娠,对侧输卵管再次妊娠1例,自然流产1例,足月妊娠2例并择期剖宫产,其中1例术中见子宫角有轻微大网膜黏连,另l例无黏连或缺损。结论:腹腔镜下线性切开取胚术治疗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杨清  游泽山 《新医学》2005,36(5):286-287
目的:了解子宫胎盘卒中的临床特点,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子宫胎盘卒中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子宫胎盘卒中,3例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1例慢性高血压,1例腹部外伤史.6例行B超检查发现4例胎盘早剥声像.7例均行剖宫产术终止妊娠,其中胎死宫内1例,新生儿重度窒息死亡1例,存活5例(包括新生儿窒息3例);产后出血4例,DIC 1例,无孕产妇死亡.结论:子宫胎盘卒中的孕妇多有血管病变或外伤史,且早产、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的发生率高,严重威胁母儿生命,应结合诱因、临床表现、B超等尽早作出诊断并行剖宫产术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两种阴道消毒方法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术后病率和盆腔感染率的差异,探索较好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2008年阴式子宫肌瘤剔除180例的临床资料,采用两种阴道消毒方法A组术前3天开始阴道抹洗、术时0.1%PVP-1消毒液(安多福)冲洗,B组术前3天开始阴道抹洗、术时依次双氧水、生理盐水、0.1%PVP-1液(安多福)消毒,进行术后病率和盆腔感染率的比较。结果B组患者盆腔感染率明显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术式,选择患者条件相同情况下,改良阴道消毒方法后明显降低盆腔感染率。  相似文献   
7.
50例羊水过少的羊膜腔穿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羊水过少的羊膜腔穿刺目前报道不多,现将我院1993年以来50例羊水过少的羊膜腔穿刺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来源 所有病例均来自我院产科门诊,产科病房及妇科病房。其中死胎引产12例,巴氏水肿胎引产2例,中孕引产失败4例,亲子鉴定2例,妊娠合并糖耐量异常24例,妊娠合并慢性肾炎2例,妊娠合并IUGR2例,妊娠合并妊高征2例。其中羊水暗区最大径<1cm5例;羊水暗区最大径<2cm10例;羊水暗区最大径2~3cm35例。1-2 仪器 日本Aloka-SSD620型B超仪配VST-50180,…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阴式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微创价值。方法:选择2006年6月~2008年10月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45例(阴式组)及同期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45例(腹腔镜组)和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50例(腹式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3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病率。结果:阴式组手术时间最短,开腹组手术时间与腹腔镜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阴式组最少,腹腔镜组次之,且均少于开腹组(P<0.05);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阴式组与腹腔镜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短于开腹组;术后排气时间阴式组最短,腹腔镜组次之,均短于开腹组;术后住院时间阴式组与腹腔镜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短于开腹手术组(P<0.05)。术后病率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和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经过改变术前阴道消毒方法后术后病率、盆腔感染率显著下降,是值得推广和应用的微创术式。  相似文献   
10.
胚外体腔穿刺11O例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胚外体腔穿刺进行产前诊断的可行性.方法孕6周至11周单胎妊娠要求人工流产的病人110例,在人工流产术前行胚外体腔穿刺.结果胚外体腔穿刺成功率97.3%,细针穿刺可明显减少母血污染率,体腔液内含有一定量的体腔细胞.结论胚外体腔穿刺是一种简便、可靠的早期产前诊断取材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