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提高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水平。方法抽查浙江省三门县人民医院2012年12月—2013年11月使用了抗菌药物的出院病历452份,进行药物医嘱审核,将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医嘱进行归纳、整理并分析。结果在抽查的病历中,有184份存在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现象,主要表现为:缺适应证用药、缺联合用药指征、相互作用致疗效降低、品种选择错误、经验用药欠妥、序贯疗法不当、应该使用抗菌药物抗感染治疗而未使用、给药时机不当、全身用的抗菌药物局部外用、不良反应可能加重症状、作用机制相同药物之间更换、给药间隔时间按药效学/药动学原理衡量欠妥、换药过频、疗程不足、缺预防用药指证、不符合预防用药原则。结论该院病历中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现象仍较突出,需加大监督和医嘱检查力度,使抗菌药物的使用更加合理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 选取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溶栓组和溶栓加丁苯酞组,每组55例.并选取5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溶栓组除基础治疗外给予rt-PA溶栓治疗,溶栓加丁苯酞组给予rt-PA溶栓治疗的同时口服丁苯酞治疗,疗程为14 d.观察比较溶栓组和溶栓加丁苯酞组治疗前后ESS评分、血浆MMP-9水平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 溶栓组和溶栓加丁苯酞组治疗前ESS评分、血浆MMP-9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E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治疗后14、21d溶栓加丁苯酞组的ESS评分显著高于溶栓组,且随着疗程的延长,其升高的程度显著优于溶栓组(P<0.01).治疗后3个月溶栓加丁苯酞组总有效率为85.5%(47/55),显著高于溶栓组的69.1%(38/55)(P<0.05).对照组血浆MMP-9水平为(12.94±9.23)ng/L,溶栓组和溶栓加丁苯酞组治疗前血浆MMP-9水平分别为(14.13±7.58)、(14.37±8.16)ng/L,治疗后3h分别为(21.64±10.13)、(23.05±11.26)ng/L,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加丁苯酞组颅内出血发生率为7.3%(4/55),病死率为5.5%(3/55),溶栓组分别为10.9%(6/55)、7.3%(4/55),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发生颅内出血患者血浆MMP-9水平升高程度显著大于未发生颅内出血患者(P<0.05).结论 rt-PA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在提高临床疗效的基础上并未增加溶栓后的出血风险,且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B超引导下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与开放手术取石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08例择期手术治疗的肾结石患者纳入本研究.按照入院顺序抽签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B超引导下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对照组:开放手术取石术.观察患者手术效果.结果 实验组结石清除率为90.74%(49/54),对照组结石清除率为75.93%(4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手术效果比对照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手术后恢复情况比对照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手术后并发症比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超引导下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效果较好,患者结石清除率高,手术效果好,术后恢复较好,而且并发症少,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高脂血症的颈动脉超声结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4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脂肪餐试验4 h后血TG(甘油三酯)水平分为餐后正常组14例、餐后增高组14例和空腹高TG组12例.观察患者各指标和颈动脉彩超监测指标.结果 3组患者,两两比较,BM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HbAlc、FBG、HDLC、LDLC、TC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餐后正常组颈动脉斑块、大血管病变发生率均低于餐后增高组和空腹高T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餐后正常组IMT、斑块总积分均低于餐后增高组和空腹高T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高脂血症的颈动脉超声有一定的差异,餐后正常TG患者颈动脉斑块、大血管病变发生率、IMT、斑块总积分均较低,临床可根据这些指标进行病症的监测,辅助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将经临床与影像学确诊的首次发生急性脑梗死的老年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氯吡格雷组45例(氯吡格雷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和阿司匹林组45例(阿司匹林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观察两组发病1周内进展性脑梗死的发生率,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包括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以及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及随访6个月内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氯吡格雷组1周内进展性脑梗死的发生率为8.89% (4/45),明显低于阿司匹林组的26.67%(12/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氯吡格雷组TC、TG和LDL-C水平明显低于阿司匹林组[(3.55 ±0.46) mmol/L比(4.61±0.54) mmol/L、(2.45±0.24) mmol/L比(3.69±0.32) mmol/L、(1.12±0.14) mmol/L比(2.03±0.21)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水平明显高于阿司匹林组[(2.52±0.19) mmol/L比(2.11±0.17)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氯吡格雷组Barthel指数评分为(84.3±16.4)分,阿司匹林组为(79.8±18.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及随访6个月内氯吡格雷组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为8.89%(4/45),阿司匹林组为24.44%(11/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氯吡格雷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能有效降低急性期进展性脑梗死的发生率,可调节血脂,改善患者的生活能力,降低不良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浆NT-proBNP检测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是否合并心功能不全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检测所有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结果观察组血NT-proBNP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血NT-proBNP浓度随NYHA心功能分级的增高而增高,并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r=-0.84,P<0.05)。结论 NT-proBNP检测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功能评价及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探讨三仁汤改善脾胃湿热证大鼠免疫功能的作用机理。方法 将50只雄性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脾胃湿热模型组、三仁汤(高、中、低剂量)组,观察大鼠体质量、肛温等形态学改变,检测血清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表达水平,取大鼠胃、十二指肠和结肠组织行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胃肠道炎症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肛温升高,饮水量和摄食量减少,病理提示胃肠道存在炎症损伤,血清IFN-γ和IL-4显著增高(P<0.01),IFN-γ/IL-4比值有升高趋势(P>0.05)。三仁汤高、中、低剂量组对脾胃湿热证大鼠的形态改变有恢复作用;中、低剂量组能降低湿热证大鼠IFN-γ、IL-4水平(P<0.01);高剂量组能降低IL-4水平(P<0.01),有降低IFN-γ水平的趋势(P>0.05),IFN-γ/IL-4比值反而升高(P<0.05)。结论脾胃湿热证大鼠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呈亢进状态,Th1/Th2平衡有向Th1反应漂移的趋势,三仁汤能调节脾胃湿热证大鼠的免疫功能,保护胃肠道粘膜。  相似文献   
8.
洪冰 《医药导报》2010,29(9):1242-1243
[摘要]目的分析盐酸氨溴索所致不良反应,为临床用药提供警示。方法调查2005年9月~2009年8月药品不良反应中心收集的关于盐酸氨溴索不良反应报告,并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盐酸氨溴索引起的不良反应一般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皮疹、瘙痒等变态反应,但也有致药物热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应重视盐酸氨溴索相关不良反应,确保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注射用阿奇霉素枸椽酸二氢钠(阿奇霉素)与盐酸山莨若碱注射液(山莨菪碱)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的配伍稳定性。方法将阿奇霉素0.25g与山莨菪碱10mg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按临床输液配伍,室温(27℃)6h内观察外观、测pH值、高效液相色谱法测色谱峰峰面积。结果阿奇霉素和山莨菪碱配伍液在6h内外观、pH值未见明显变化,阿奇霉素和山莨菪碱在3h内色谱峰峰面积变化不明显,但在4h后色谱图增加1色谱峰,阿奇霉素、山莨菪碱峰面积在配伍6h后分别减少到91.2%、93.9%。结论室温3h内阿奇霉素和山莨菪碱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配伍稳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脾胃湿热证大鼠的行为学和HPA轴改变情况,以及三仁汤的作用机理。方法将5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三仁汤(高、中、低剂量)组,通过旷场实验观察大鼠行为学改变,同时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血清皮质醇(Cor)的水平。结果造模后大鼠行为发生改变,三仁汤各剂量组对大鼠行为均有恢复作用,但各剂量组间无显著性差异。造模成功后的各组大鼠血浆CRH、ACTH及血清Cor升高,三仁汤治疗组各剂量对其均有降低作用,以中剂量组效果最好(P<0.01)。结论三仁汤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对脾胃湿热证大鼠行为和亢进的HPA轴有干预作用,这可能是三仁汤清热祛湿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