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3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1.
汪伯毅  邹璟  黄国付 《中国康复》2020,35(8):395-399
目的:观察夹脊电针对兔退变腰椎间盘组织中caspase-3、caspase-9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正常组(n=5)、假模型组(n=5)、模型组(n=5)、电针组(n=5)。正常组给予正常喂养,不予特殊处理;假模型组实验兔在L4、L5椎体间穿入克氏针,不予椎体间加压,不做治疗;模型组在L4、L5椎体间穿入两根平行的克氏针,然后在克氏针两端连接加压装置,不做治疗;电针组在成功造模的基础上,施以电针治疗。在造模后第28d各组实验兔取出腰椎间盘组织,并通过免疫组化检测其中caspase3、caspase9表达情况。结果:干预28d后,与正常组同期相比较,假模型组的caspase-3、caspase-9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模型组caspase-3、caspase-9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5);与模型组同期比较,电针组caspase-3、caspase-9表达均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夹脊电针通过下调腰椎间盘组织中caspase-3、caspase-9表达,减少细胞凋亡,从而延缓腰椎间盘退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夹脊电针对兔退变腰椎间盘组织中核心蛋白聚糖(decorin)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夹脊电针防治腰椎间盘退变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4组:正常组、模型组、假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各10只。正常组:自然饲养,不予任何处理;模型组:在实验兔L4、L5椎体间横穿克氏针,并施以轴向加压造模器加压28d,不做治疗;假模型:同模型组,但不予椎体间加压,不做治疗;电针组:于造模成功后第1天开始进行电针治疗,疗程为28d。各组实验兔在术后第28d、第56d两个不同的时间点取出腰椎间盘组织,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其中decorin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模型组术后第28天、第56天及电针组术后第28天核心蛋白聚糖含量与正常组及假模型组术后第28、56天相比明显下降(均P<0.05);模型组术后第56天较本组术后第28 天核心蛋白聚糖含量进一步下降(P<0.05);电针组术后第56天核心蛋白聚糖含量与本组术后第28天时及模型组术后第56d天明显上升(均P<0.05)。结论:decorin参与了腰椎间盘退变的进程,随着腰椎间盘的退变的发生而表达下调;夹脊电针治疗可以使兔退变椎间盘组织中decorin的蛋白表达上调,通过纠正基质降解与合成代谢之间的失衡来达到延缓椎间盘退变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高瑜  邹璟  黄国付  汪伯毅 《中国康复》2013,28(6):433-436
目的:通过研究电针夹脊穴对兔退变的腰椎间盘中二聚糖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用36只清洁级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建立椎体间压力诱导椎间盘退变的模型,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治疗组给予电针夹脊穴治疗.每组内又分为3个时间点:术前、术后28d、56d;取出椎间盘组织,应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各组不同时间点二聚糖蛋白的表达.结果:术后28d,模型组、治疗组二聚糖蛋白免疫荧光平均光密度均较假手术组显著下降(均P<0.01);术后56d,治疗组二聚糖蛋白免疫荧光平均光密度较术后28d时明显升高,且较模型组术后56d明显升高(均P<0.05).结论:椎间盘退变的发生可使二聚糖阳性表达下调,电针夹脊穴可以通过增加二聚糖的阳性表达,纠正基质合成与分解代谢失衡,达到防治椎间盘退变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揭示与治疗结局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武汉市某三甲医院2019年12月27日-2020年1月30日收治的确诊COVID-19患者临床资料并追踪治疗结局,按治疗结局分为生存组(好转出院)和死亡组,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寻找与治疗结局有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随访至2020年3月3日,100例COVID-19患者经治疗后好转出院85例(生存组),死亡15例(死亡组)。患者中位年龄44.0岁,女性占60.0%,1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患者除胸部CT示"右肺斑片状阴影"外无其他临床表现。单因素分析发现,患者年龄≥ 60岁,既往合并慢性心脏疾病、慢性肺部疾病、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入院时临床分型为重型或危重型,入院时实验室检查血小板计数<100×109/L、淋巴细胞计数<0.5×109/L、乳酸脱氢酶≥ 250 U/L、谷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或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40 U/L、血肌酐≥ 97 μmol/L、纤维蛋白原≥ 4 g/L、D-二聚体≥ 1 mg/L,治疗上未联合中药及使用机械通气(P<0.05),以上因素所占比例死亡组高于生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临床分型为重型或危重型、合并慢性心脏病是死亡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 COVID-19治疗结局与多种因素相关,其中入院时COVID-19临床分型为重型或危重型、合并慢性心脏病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腰痛颗粒剂对自体髓核移植致腰神经根性疼痛模型大鼠痛阈及PGE2、6-Keto-PGF1a的影响。方法: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成腰痛颗粒剂组、腰痛宁组、假手术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各8只。建立大鼠自体髓核移植致腰神经根性疼痛模型,腰痛颗粒剂组、腰痛宁组分别给予腰痛宁灌胃;假手术组给予凉开水灌胃;空白对照组给予正常饮食。分别于造模前、造模后7 d、造模后21 d观察大鼠行为学及痛阈的变化,造模后21 d后处死大鼠心脏取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量血清中PGE2、6-Keto-PGF1a含量。结果:给药后腰痛颗粒剂组、腰痛宁组大鼠PWT、PWL均较给药前明显降低,且腰痛颗粒剂组优于腰痛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腰痛颗粒剂组PGE2、6-Keto-PGF1a含量明显低于腰痛宁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痛颗粒剂可提高自体髓核移植大鼠的痛阈。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揭示与治疗结局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武汉市某三甲医院2019年12月27日-2020年1月30日收治的确诊COVID-19患者临床资料并追踪治疗结局,按治疗结局分为生存组(好转出院)和死亡组,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寻找与治疗结局有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随访至2020年3月3日,100例COVID-19患者经治疗后好转出院85例(生存组),死亡15例(死亡组)。患者中位年龄44.0岁,女性占60.0%,1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患者除胸部CT示"右肺斑片状阴影"外无其他临床表现。单因素分析发现,患者年龄≥ 60岁,既往合并慢性心脏疾病、慢性肺部疾病、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入院时临床分型为重型或危重型,入院时实验室检查血小板计数<100×109/L、淋巴细胞计数<0.5×109/L、乳酸脱氢酶≥ 250 U/L、谷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或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40 U/L、血肌酐≥ 97 μmol/L、纤维蛋白原≥ 4 g/L、D-二聚体≥ 1 mg/L,治疗上未联合中药及使用机械通气(P<0.05),以上因素所占比例死亡组高于生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临床分型为重型或危重型、合并慢性心脏病是死亡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 COVID-19治疗结局与多种因素相关,其中入院时COVID-19临床分型为重型或危重型、合并慢性心脏病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