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83篇
  免费   224篇
  国内免费   171篇
耳鼻咽喉   77篇
儿科学   30篇
妇产科学   36篇
基础医学   123篇
口腔科学   96篇
临床医学   790篇
内科学   428篇
皮肤病学   36篇
神经病学   66篇
特种医学   213篇
外科学   204篇
综合类   1379篇
预防医学   627篇
眼科学   23篇
药学   545篇
  4篇
中国医学   533篇
肿瘤学   16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103篇
  2020年   117篇
  2019年   132篇
  2018年   123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284篇
  2013年   245篇
  2012年   257篇
  2011年   290篇
  2010年   254篇
  2009年   285篇
  2008年   297篇
  2007年   279篇
  2006年   235篇
  2005年   205篇
  2004年   204篇
  2003年   184篇
  2002年   120篇
  2001年   164篇
  2000年   139篇
  1999年   147篇
  1998年   97篇
  1997年   93篇
  1996年   91篇
  1995年   82篇
  1994年   77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38篇
  1986年   38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23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6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3篇
  196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2.
3.
目的开发设计适用于临床护理工作的智能化交班系统并对其有效性进行评价。方法 2016年8月—2017年6月使用传统手写交班报告,并调取传统手写交班报告的书写情况,在2017年7月—2018年4月应用智能化交班系统,比较两者交班报告的书写、记录所用时间、交班报告合格率、信息准确性等结果。结果与传统交班方式相比,运用智能化交班系统后,记录交班所用时间显著减少,合格率显著升高,信息的传递更准确(字迹潦草、辨认不清导致错误、书写错误、记录不及时导致的错误等方面准确均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智能化交班系统能更规范护理交班流程,省时、准确,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索木瓜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基于口服生物利用度(OB)及药物相似性(DL),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筛选木瓜的主要活性成分。运用GeneCards、OMIM数据库建立膝骨性关节炎靶标数据库。通过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活性成分-作用靶标-疾病"可视化交互网络;运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分析相关蛋白互作关系;对核心靶点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百科全书(KEGG)通路及基因本体(GO)生物过程富集分析。通过Discovery Studio软件对药物活性成分与疾病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筛选得到木瓜活性成分3个,涉及44个作用靶点。网络分析结果表明,靶点主要涉及调节细胞代谢、凋亡等生物学过程,通过调节细胞凋亡、肿瘤坏死因子(TNF)、p53、核转录因子-κB(NF-κB)、糖基化终末产物(AGE)及其受体(RAGE)等信号通路来发挥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作用。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木瓜活性成分与膝骨性关节炎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白细胞介素-6(IL-6)、雌激素受体1(ESR1)等靶点对接吻合度较好。结论:木瓜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具有多系统、多成分、多靶点的特点;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包括控制炎症,调控关节软骨代谢、生长和修复,促进细胞增殖、分化,抑制细胞凋亡和抵抗氧化应激等以达到控制疾病发生发展的目的;木瓜中槲皮素、白桦脂酸、表儿茶酸等活性成分可能是其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5.
刘小菊  李宁  陈丹  高杰 《解剖学研究》2020,42(2):183-185
《穴位解剖学》是一门基础学科,结合了针灸学与解剖学,用来研究腧穴的位置结构及毗邻关系,这将有助于提高针灸选穴的准确性、安全性,有助于揭示针灸穴位的作用机制。然而,在《穴位解剖学》课堂教学时,因其穴位断面解剖结构众多、毗邻关系复杂,课堂教学时存在极大的困难。微课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具有诸多优势特点。目前微课建设尚在探索和完善阶段,而在解剖教学中得到初步应用并取得一定成效。本文以下肢穴位解剖微课为例,就《穴位解剖学》微课录制的实践过程进行初步探索,以期为穴位解剖学微课制作提供相关的实践资料,为穴位解剖学的教学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硬膜外麻醉与椎旁神经阻滞非气管插管单孔胸腔镜手术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1月至2019年6月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45例采用非气管插管麻醉单孔胸腔镜手术的肺部良恶性肿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椎旁神经阻滞组(22例)与硬膜外麻醉组(23例)。麻醉诱导前,椎旁神经阻滞组均于超声引导下阻滞胸3~6棘突旁神经根;硬膜外麻醉组均于胸6~7或7~8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置管麻醉。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定向力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带管时间、出院时间及相关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硬膜外麻醉组相比,椎旁神经阻滞组术后定向力恢复时间[(7.22±2.20)min比(18.80±5.06)min]、下床活动时间[(11.45±3.01)h比(21.90±4.61)h]、带管时间[(2.77±0.81)d比(5.47±1.31)d]、出院时间[(3.68±0.84)d比(6.17±1.03)d]均缩短,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874、-8.763、-8.282、-7.594,均P<0.05)。椎旁神经阻滞组术后未发生低氧血症、低血压、肺部并发症、恶心、呕吐、尿潴留等相关并发症。结论非气管插管单孔胸腔镜手术中采用椎旁神经阻滞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临床上可优先选择,有助于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了解某医院感染阴沟肠杆菌分布及耐药性变迁,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通过细菌分离培养和药敏试验方法,对某医院患者送检病原学标本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 共收集该医院临床分离阴沟肠杆菌454株,有45.15%阴沟肠杆菌分离自痰液,居首位;临床分离的阴沟肠杆菌主要来自老年医学科和骨科,分别占21.37%和18.94%;检出产β-内酰胺酶株菌187株,占41.18%;产β-内酰胺酶菌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酶菌株;5年共检测出对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株26株,占5.73%。结论 阴沟肠杆菌耐药性呈增长趋势,尤其对碳青霉烯类耐药性明显增加,应加强耐药性监测,防止其在医院内流行。  相似文献   
8.
TRIM44(tripartite motif-containing 44)是TRIM家族成员,含有B-box、coiledcoil和锌指结构域(RING finger)。TRIM家族作为E3连接酶参与泛素化过程,该酶负责从E2结合酶上转移泛素到特定的靶点上。TRIM蛋白与很多生理学过程有关,包括细胞增殖、DNA修复、信号转导和转录。已有研究证实TRIM蛋白参与肿瘤发生和发展,并且与肿瘤的不良预后有关,TRIM蛋白有望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本文从TRIM44蛋白的基本信息、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机制、TRIM44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明确影响切缘阴性的宫颈锥切术后患者宫颈上皮内肿瘤残留/复发的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8年6月江苏大学附属四院暨镇江市妇幼保健院在诊治的250例经组织学证实的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访包括临床检查、液基细胞学检查、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阴道镜检查,必要时行阴道镜活检。用Kaplan-Meer方法分析平均复发时间,而用对数检验和Cox回归模型确定残留/复发CIN的预测因子。结果在87名切缘阴性的患者中确认了8例残留/复发的病例(9.2%)。在单因素分析中,后续的细胞学检查异常(P0.001),锥切方法(P=0.017),HPV阳性(P0.001),HPV感染后持续感染(P0.001),相同基因型HPV持续感染(P0.001),HPV锥切术后18个月阳性(P0.001),是残留/复发的预测因素。多因素分析的结果进一步揭示了术后HPV的持续感染(P=0.035)、锥切术后18个月HPV阳性(P=0.017),随访细胞学检查异常(P0.001)会增加残留/复发CIN的风险。结论在随访期间,持续HPV感染或细胞学异常的患者存在残留/复发CIN的高风险,应进行密切监测。HPV感染者在术后18个月之内转为阴性的复发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10.
赵一懿  殷海利  郭洪祝  傅欣彤  陈有根 《中草药》2020,51(14):3679-3685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银杏叶提取物中9种小分子有机酸类成分莽草酸、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原儿茶酸、6-羟基犬尿喹啉酸、对羟基苯甲酸、对羟基肉桂酸、咖啡酸含量的方法,并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比较不同厂家生产的银杏叶提取物间质量差异。方法采用Inertsil ODS-3 C_(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4%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波长切换测定(220 nm检测莽草酸、儿茶素、表儿茶素,254 nm检测没食子酸、原儿茶酸、6-羟基犬尿喹啉酸、对羟基苯甲酸,310 nm检测对羟基肉桂酸、咖啡酸),柱温40℃。结果不同厂家生产的银杏叶提取物中有机酸总含量有差异,厂家内部样品中各有机酸含量同样存在差异。经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相关与回归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分析,筛选出儿茶素、没食子酸、原儿茶酸及6-羟基犬尿喹啉酸为体现样品质量差异的特征成分,同时成分间具有内在相关性。结论建立的方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结果可靠,可用于银杏叶提取物中有机酸类成分的质量评价。筛选出的儿茶素、没食子酸、原儿茶酸及6-羟基犬尿喹啉酸是体现质量差异的特征成分,又是具有内在关联的共性成分,为提升银杏叶提取物整体质量控制能力提供了依据,同时表明银杏叶提取物的提取工艺并不统一,企业内部工艺的稳定性也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