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乳腺癌3.0T MR动态增强图像中血管表现与肿瘤形态、大小及病理分级的相关性.方法 对53例乳腺癌术前患者(54个病灶)行双侧乳腺3.0T MR动态增强扫描,重建得到3D MIP图像,分别对图中病灶邻近血管、患侧与对侧的差异血管数目进行评分,分析其与肿瘤形态、肿瘤最大径及浸润性导管癌病理分级之间有无相关性.结果 ①肿块型、非肿块型乳腺癌的差异血管数目评分、邻近血管数目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肿块型乳腺癌肿瘤最大径与差异血管数目评分无相关性(P>0.05),与肿瘤邻近血管数目评分呈正相关(r=0.46,P<0.01);非肿块型乳腺癌肿瘤最大径与差异血管数目评分呈正相关(r=0.57,P<0.05),与肿瘤邻近血管数目评分呈正相关(r=0.79,P<0.01);总体乳腺癌的肿瘤最大径与差异血管数目评分及邻近血管数目评分均呈正相关(r=0.37、0.47,P均<0.01).③浸润性导管癌的病理分级程度与差异血管数目评分、邻近血管数目评分均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 乳腺癌MR动态增强图像血管表现与肿瘤最大径有关,与肿瘤的形态及浸润性导管癌的病理分级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在FFDM表现为肿块与非肿块型乳腺癌中的不同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共89例,按FFDM表现分为肿块型(62例)与非肿块型(27)例,均行MR动态增强扫描,分析比较两组乳腺癌的形态学、早期强化率、峰值强化率及时间-信号曲线类型的表现特征。结果 (1)形态学表现:62例肿块型乳腺癌主要表现为均匀强化43(39.4%),其次表现为不均匀强化13(21.0%)、边缘强化6(9.6%);27例非肿块型表现为不均匀强化9(33.3%)、均匀强化18(66.7%),且二者差异有统计学差异。(2)肿块与非肿块型乳腺癌的早期强化率分别为198.83±38.51%、143.59±39.22%;峰值强化率分别为209.55±40.24%、157.31±35.02%,且两者存在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3)TIC曲线类型:62例肿块型乳腺癌中,Ⅰ型曲线5例(8.1%)、Ⅱ型49例(79%)、Ⅲ型8例(12.9%);27例非肿块型乳腺癌肿,Ⅰ型曲线8例(29.6%)、Ⅱ型15例(55.6%)、Ⅲ型4例(14.8%),且两者存在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R动态增强形态学表现、定量指标及曲线类型在肿块与非肿块型乳腺癌中的分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对诊断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对乳腺炎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炎性病变33例(其中12例炎症伴脓肿形成).全部病例行磁共振短TI反转恢复序列(STIR)压脂及DWI检查,DWI采用3组b值扫描(b为400、800、1 000 s·mm-2).分析炎性病变的STIR及DWI表现,测量其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 81.82%(27/33)炎性渗出在STIR上表现为散在的斑片状及点条状高信号影,18.18%(6/33)表现为等-略低信号;75.75%(25/33)炎性渗出在DWI上也表现为散在点片状或条状高信号,但信号强度低于STIR,且显示的炎性渗出范围均较STIR要小,24.24%(8/33)的等信号.脓肿在DWI及STIR上均表现为境界较清晰的结节状均匀高信号影.(2) 同一b值下,脓肿与邻近炎性渗出、炎性渗出与正常腺体及脓肿与正常腺体之间AD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炎性渗出及脓肿在3个b值下的ADC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且b值越小,ADC值越大.随b值的增大,100%(25/25)炎性渗出DWI信号强度呈现逐渐减低,84%(21/25)呈现面积逐渐减小;而83.33%(10/12)脓肿的信号强度表现为无明显变化,66.67%(8/12)的面积无明显变化.结论 STIR及DWI相结合是乳腺炎性病变重要的补充检查手段,DWI对脓肿的显示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