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6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评价电针联合活血化瘀中药、康复训练综合方案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320例患者分为电针+中药+康复训练组(A组)、电针+康复训练组(B组)、中药+康复训练组(C组)、单纯康复训练组(D组),每组80例。其中针刺取穴以两组穴位交替:①血管舒缩区、肩髃、髀关、合谷、太冲,②运动区、曲池、阳陵泉、肾俞,采用电针疗法;活血化瘀中药采用香丹注射液20 mL加5%葡萄糖250 mL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点注,每天1次;康复训练由专业康复师进行实施。各组根据所采取的治疗方案进行相应的治疗。以发病后3个月死亡/残障率作为指标进行疗效评价,对数据进行意向性分析(ITT分析)。结果:4组发病后3个月死亡/残障率分别为:A组17.5%(14/80),B组22.5%(18/80),C组40.0%(32/80),D组31.3%(25/80)。A组疗效最佳,与C组、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未发现不良事件报道。结论:电针、活血化瘀中药、康复训练三者综合应用,是临床治疗脑梗死的较佳手段。  相似文献   
2.
刺络法对颈椎病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剌络法对颈椎病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影响。方法将140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60例、刺络组60例和对照组20例。于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各取空腹肘静脉血,检测ICAM-1。结果电针组治疗后ICAM-1值与刺络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刺络组治愈率(61.7%)高于电针组(13.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上意义(P〈0.01);治疗前后两组的疼痛积分以剌络组降低明显(P〈0.01)。结论刺络组能更好地降低ICAM-1值,为治疗颈椎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透针加中药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透穴刺法加中药补阳还五汤合牵正散为主,治疗顽固性面瘫患者38例,以7次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治愈23例,显效10例,好转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 37%.结论 透针加中药对顽固性面瘫是一种安全方便、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透针加中药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透穴刺法加中药补阳还五汤合牵正散为主,治疗顽固性面瘫患者38例,以7次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治愈23例,显效10例,好转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 37%.结论 透针加中药对顽固性面瘫是一种安全方便、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强直性脊柱炎的病机主要是肾督亏虚,肝肾不足,加上风寒湿热之邪乘虚侵袭。中医在辨证论治、外治和综合治疗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各种中医外治方法以补肾强督、散寒除湿,往往收效满意。但对本病的研究大多缺乏高质量的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今后应进一步提高中医外治临床研究的质量,对有效方法的作用机理深入研究,以期取得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温针结合长龙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疗效。方法:将91例活动性AS患者随机分为药物组30例、温针组30例及观察组31例。药物组予口服柳氮磺胺吡啶片、塞来昔布胶囊;温针组予华佗夹脊穴与背部膀胱经穴交替取穴,电温针治疗;观察组在温针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长龙灸治疗。观察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性指数(BASDAI)、视觉模拟量表(VAS)、脊柱痛VAS评分及实验室炎性指标血沉(ESR)和C反应蛋白(CIkP)。结果:治疗2疗程后3组BASDAI、BASFI、VAS总分、脊柱痛VAS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2疗程后3组的ESR,药物组、观察组的CRP均明显下降,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温针组CRP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2疗程后观察组的ESR、CRP分别与药物组、温针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温针结合长龙灸是治疗AS的一种有效方法,能更好地改善AS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7.
8.
围针结合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40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围针结合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将12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围针结合神经阻滞)、阻滞组(神经阻滞)和对照组(单纯药物)。疗程为10天。结果:研究组治愈率为40%;阻滞组治愈率为27.7%;对照组治愈率为7.5%,经统计学处理,P0.05,研究组优于阻滞组和对照组。在止痛起效时间上,研究组也远优于另外两组。结论:围针结合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刺络放血法治疗颈椎病对ICAM-1影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刺络放血法治疗颈椎病对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影响,从而探讨该法治疗颈椎病的部分机理。方法: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刺络放血组和空白对照组。于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各取空腹肘静脉血,检测ICAM-1。结果:刺络放血组总有效率(96.7%)高于组总有效率(95%),两者没有统计学上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的疼痛积分以刺络放血组降低明显(P<0.01)。结论:刺络放血法是治疗颈椎病的一种有效方法,能更好地改善颈椎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0.
病灶定位围针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病灶定位围针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1例缺血性中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病灶定位围针组(31例)采用X线断层扫描成像术(CT)确定病灶位置,以CT所示病灶在同侧头皮的投射区为针刺部位;头针组(30例)采用传统的头针运动区和感觉区为针刺部位。针刺治疗30次,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体征的变化,以及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 病灶定位围针组基本痊愈20例,显效10例,有效1例,无效0例;头针组基本痊愈11例,显效15例,有效4例,无效0例;统计结果显示,病灶定位围针组疗效优于头针组(P<0.05)。两组均能降低患者血浆NE、E含量(均P<0.01),且以病灶定位围针组的作用更明显(P<0.05或P<0.01)。【结论】 病灶CT定位围针能明显改善中风病人的临床症状及体征,降低中风急性期患者血浆NE、E含量,从而减轻由于异常释放的NE、E造成的神经元功能障碍及继发性脑损害,使血管扩张、脑循环改善而促进脑组织的代偿能力,故认为病灶CT定位围针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