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5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35篇
神经病学   69篇
特种医学   43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颈外动脉危险吻合血管造影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颈外动脉与颈内动脉,椎动脉间存在的危险吻合,方法:分析了250例颈外动脉造影图像中存在的危险吻合现象(包括烟雾病35例,头颈部高血运病变216例,其中7例已行戏外动脉结扎)。结果:烟雾病中14侧病脑中动脉,11例颞浅动脉,7例枕动脉参与颅内供血;颈外动脉结扎病例均丰在咽枕吻合,此外,还发现3例(3/250)眼动脉由脑膜中动脉异常起源,结论:颈外动脉与颈内动脉,椎动脉间存在多种危险吻合途径,栓塞治疗时应高度注意并予以适当处理,以避免造成颅内误栓。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首发症状为腰腿痛的脊髓血管病的血管内治疗与术后康复干预的疗效。方法:脊髓内血管畸形6例,脊髓周动静脉瘘1例及硬脊膜动静脉瘘l例,采用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颗粒、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utylcyanoacrylate,NBCA)、螺旋圈((Coil)栓塞治疗的同时,采取神经功能康复治疗。结果:8例均进行经血管内栓塞治疗,5例供血动脉完全栓塞,占62.5%(5/8);供血动脉大部分栓塞,占37.5%(3/8),仅余细小的动脉供血。术后经过进一步康复干预治疗后,6例腰腿痛症状消失,占75%(6/8),2例明显改善,占25%(2/8),神经功能恢复满意。结论:采用经血管内栓塞是治疗脊髓血管病的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栓塞术后的康复治疗是促讲脊髓神经功能恢复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药物治疗无效的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PTAS)治疗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28例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男性25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56.9±10.7)岁。所有患者均按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进行评估。结果除1例因血管严重纡曲行PTAS未成功外,27例30处行PTAS成功。全脑血管造影复查显示动脉直径狭窄率从术前平均(79.3±12.1)%降至术后(4.5±7.8)%。PTAS治疗后NIHSS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TAS术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18例,病情无变化7例,病情加重并死亡2例。随访1~30个月,仅1例出现脑缺血再发作,1例术后1个月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经再次PTAS治愈;1年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2例,1例再次行PTAS治愈,1例无症状而动态观察治疗。结论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应用PTAS治疗,可以减轻患者的临床缺血症状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静脉途径栓塞治疗复杂性硬脑膜动静脉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6例复杂性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行经静脉途径栓塞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静脉途径栓塞治疗后,5例患者解剖性治愈(造瘘口消失),另1例患者症状好转。1例患者乙状窦栓塞后吞咽困难,1例患者海绵窦栓塞后外展不佳,经对症治疗均好转。结论静脉途径栓塞是治疗复杂性硬脑膜动静脉瘘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我国每年有近200万新增加脑梗死患者,发病率为150人/10万,病死率为120人/10万,占总死亡人数的20%,其中大多数是脑缺血患者。脑梗死在发病形式上有两种:首先为栓塞性脑梗死,就是堵塞脑血管的栓子来源于颅脑之外的组织和器官;常见心脏病(心房颤动、心内膜炎和二尖瓣狭窄等)、颈部大动脉狭窄(粥样硬化斑块脱落或局部闭塞等)、还有恶性肿瘤的小转移瘤栓等产生的栓子,随血流漂移至脑血管内形成堵塞,导致脑梗死。其二是局部脑小动脉硬化、狭窄,有血小板黏附着而形成局部血栓,直接造成完全或不完全的脑梗死。[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经局部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研究经血管内选择性溶栓治疗 49例 8h内发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以评估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患者均急诊行头颅CT检查 ,31例经股动脉插管 ,全脑血管造影确认脑梗死 ,再选择性将导管插入患侧颈内动脉和椎动脉并注入尿激酶 5 0~ 75万单位行接触性和区域性溶栓治疗。对照组 18例行常规治疗。结果 溶栓后血管再通率为 71% ,有效率为 83%。 2 3例颈内动脉系和 4例椎基动脉系梗死在溶栓后 2周内神经损害体征明显改善 ,2例死亡。溶栓组改良爱丁堡 斯堪的纳维亚脑卒中量表 (MESSS)评分改善 (2 1.6± 13.6 )分 ;对照组改善 (5 .9± 5 .3)分。溶栓组发病时间越短其疗效越好。结论 选择性动脉内溶栓治疗是一种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 ,具有较高的血管再通率  相似文献   
7.
应用覆膜支架经血管内治疗颈动脉损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应用覆膜支架经血管内治疗颈动脉损伤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对11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的颈动脉损伤病人进行皿管内治疗,其中颅外段颈动脉损伤4例、颅内段颈内动脉(ICA)损伤7例,均采用覆膜支架封闭颈动脉破裂口,1例覆膜支架置入后发生移位而改为经静脉途径应用弹簧圈栓塞.结果 DSA显示颅外段颈动脉破裂出血4例,创伤件颈动脉海绵窦瘘(TCCF)和(或)假性动脉瘤7例,成功10例,ICA均保留通畅;1例改为弹簧圈柃塞治愈,临床症状消失.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14个月,临床症状均无复发.结论 应用覆膜支架治疗颈动脉损伤是创伤小、安全且有效的方法,尤其适合于无法耐受ICA闭塞的病人.  相似文献   
8.
为了适应和谐社会的需要和更好的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医疗改革正在积极的论证和进行之中."  相似文献   
9.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早期血管内栓塞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颅内动脉瘤破裂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病因之一[1].而破裂的动脉瘤在3 d内得到治疗为早期治疗.随着血管栓塞技术的逐渐成熟及栓塞材料的更新,血管栓塞治疗已成为颅内动脉瘤一项重要的治疗手段[2].2006年1月至2009年9月我们对32例颅内破裂的动脉瘤进行早期栓塞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颅内假性动脉瘤的效果。方法对17例颅内假性动脉瘤患者选用弹簧圈、NBCA胶栓塞及血管内支架置入等方法进行血管内治疗。术后即刻复查血管造影并进行造影随访评价血管内治疗效果。结果除1例栓塞过程中发生动脉瘤破裂引起死亡外,其余16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动脉瘤腔弹簧圈致密填塞率:单纯瘤腔内弹簧圈栓塞组致密填塞率50%;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组的致密填塞率42.9%。15例3个月到2年随访,单纯瘤腔内弹簧圈栓塞组2例复发,给予支架辅助弹簧圈补充栓塞,疗效满意;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组动脉瘤消失。结论根据病变不同特点选择个体化的血管内治疗技术治疗假性动脉瘤,而瘤腔内栓塞结合血管壁内支架重建治疗颅内假性动脉瘤可最大限度的减少复发,提高治愈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