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子宫肌瘤的CT特证,讨论其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分析3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子宫肌瘤的CT征象,对横断面上显示病变大小、位置与宫腔关系及病变的强化进行评价。结果:38例中除1例误诊为子宫内膜癌外,CT都确诊为子宫肌瘤,其CT诊断准确率为973%。其中浆膜下型10例,壁间型18例,粘膜下型2例,混合型8例。全部病例子宫均有不同程度增大;肌瘤表现为低密度或等密度的实质性肿块,边界清楚。较大的肌瘤可有低密度坏死灶。钙化灶3例,占79%。增强扫描肌瘤与正常肌层相差5~10HU。结论:CT在显示子宫肌瘤的大小、位置与宫腔关系上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B超检查的重要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妊娠(CSP)妊娠囊及子宫的MRI表现,并评估:MRI在切口妊娠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分析2010~2013年临床或B超怀疑切口妊娠,并取得手术及病理结果的16例病例,总结其MR影像特征、临床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 16例病人中,2例排除CSP诊断,14例确诊为CSP,妊娠物均位于子宫下段峡部疤痕周围;14例CSP病人中8例病人妊娠物内部信号均匀,呈T_1WI低、T_2WI高信号,包膜呈T_2WI略高、T_1WI等信号,增强扫描仅有包膜轻度强化,另外6例病人妊娠物内部信号不均匀,T_2WI呈高低混杂信号,T_1WI可见高信号影,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4例向官腔内生长为主,10例向肌层内生长为主;14例CSP,患者,6例为超声监测下高危负吸术,8例行子宫动脉栓塞术后高危负吸术,另外2例排除CSP的患者,分别行高危负吸术和药流术。结论 MRI能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超声内镜(EUS)联合腹部CT检查对胃癌患者术前诊断和分期的准确性,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54例胃镜加活检病理确认(53例)和疑诊为胃癌但常规病理检查为阴性的患者(1例),术前1周同时行EUS、腹部螺旋CT检查,疑诊者同时行EUS引导下细针穿刺吸引术(EUS-FNA)以明确诊断。确定肿瘤侵犯的深度(T)、局部淋巴结转移(N)、周围及远处器官转移(M)等分期情况,并与手术及术后病理对照,以评价EUS联合CT对胃癌的诊断及TNM临床分期的准确性。结果:1例疑癌但病理阴性的患者行EUS-FNA术获得癌细胞。本组患者EUS对胃癌T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T183.33%、T272.73%、T375.00%和T472.73%。EUS对胃癌N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88.24%(N0)、66.67%(N1)、60.00%(N2)和28.57%(N3)。HCT对胃癌淋巴结转移判断的准确率分别为82.35%(N0),60.00%(N1),66.67%(N2),71.43%(N3),EUS及HCT对于N0和N1、N2的判断的准确率接近,而对于N3的判断,HCT较EUS有明显优势,P〈0.05。对于M1即胃癌有远处转移的比较,EUS及HCT的准确率分别为30.00%(3/10),90.00%(9/10),HCT对M1的判断优于EUS,P〈0.05。结论:EUS对胃癌术前T分期及N1分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而HCT对于远处淋巴结转移的分期及M分期的准确性较高,超声内镜联合HCT检查,可获得较准确的术前TNM分期,并指导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椎动脉发育不良的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目的探讨椎动脉发育不良的螺旋CT血管造影(spiralCTangiography,SCTA)表现和临床意义。方法180例临床诊断为椎-基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行SCTA检查。造影剂为浓度350mg/100ml的Omnipaque80~100ml,足背静脉注射。流率3ml/s,延迟时间由预扫描确定。层厚、间隔分别为3mm和4.5mm。重建间隔1.5mm。采用多平面容积重建(MPVR)和表面遮盖法重建(SSD),用原始横断面图像测量椎动脉直径。CT显示有椎动脉狭窄者于1周内行DSA检查。结果360根椎动脉中共发现78根(21.7%)有全程狭窄,平均直径1.3mm(1.0~1.5mm)。其中左侧24根,右侧54根。其中有20根同时伴有局限性进一步狭窄。对侧椎动脉合并局部管壁钙化13根(16.7%),合并V1段扭曲20根(25.6%),合并钩椎关节增生压迫11根(14.1%)。DSA检查结果与SCTA完全一致。结论椎动脉发育不良是椎-基动脉供血不足的常见原因之一,SCTA可以确诊并能取代诊断性DSA检查。  相似文献   
5.
MRCP 3D FRFSE系列对良恶性胰胆管梗阻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三维快速恢复快速回波脉冲系列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MRCP 3D FRFSE)对良恶性胰胆管梗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6例临床疑有胰胆管梗阻患者行MRCP 3D FRFSE系列检查,2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前瞻性分析图像,结果与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结果比较。结果106例MRCP检查均一次性成功,肝内外胆管显示率为100%,主胰管显示率为93.4%,其中80例良性梗阻包括肝内外胆管结石66例,乳头炎6例,十二指肠降段憩室炎2例,十二指肠腺瘤样增生1例,慢性胰腺炎5例;26例恶性梗阻包括肝外胆管癌9例,壶腹癌5例,胆囊癌4例,胰头癌8例。MRCP对胰胆管梗阻的定位诊断准确率为100%,在区分良恶性梗阻中,敏感性92.3%,特异性96.3%,准确性95.3%。结论3D FRFSE系列的MRCP是区分良恶性胰胆道梗阻病变较为理想的技术,在临床上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胃平滑肌类肿瘤的CT表现,讨论其应用价值及鉴别诊断。方法 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平滑肌瘤的CT征象,其诊断结果与胃镜、胃肠道钡餐造影检查比较。结果 13例中,平滑肌瘤8例,平滑肌肉瘤5例。除1例误诊为胰腺癌外,CT都确诊为胃平滑肌类肿瘤,CT定性诊断准确率为92.3%;优于另外两种方法(P<0.05)。良恶性平滑肌瘤的CT图像有一定的CT特征。位于腔外的肿瘤多为肉瘤。当肿瘤直径大于5.0cm,瘤体内有不规则低密度坏死区或溃疡深而不规则,邻近器官或组织有侵犯或转移时,要考虑恶性。结论 CT在显示胃平滑肌类肿瘤的部位、大小、生长方式及其内部密度情况有独特价值,尤其可以观察肿瘤对邻近器官和组织有无侵犯或转移。据此判断肿瘤的良恶性,并决定手术切除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CLT)合并良恶性结节的MSCT特征,探讨MSCT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4例(79个结节)CLT合并结节的MSCT表现,包括结节的大小、实质部分所占百分比、钙化、边缘、包膜、结节的强化方式及程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有81.82%(18/22)的恶性结节为完全实性,16例(16/57,28.07%)囊性为主的结节全部为良性结节(P均<0.05)。恶性结节钙化多于良性,多为细颗粒钙化,位于病灶内部(P均<0.05)。恶性结节边缘多不清,无包膜或包膜不完整,多均匀强化(P均<0.05)。良恶性结节在结节与结节外甲状腺组织平扫、动脉期及实质期CT值之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 MSCT有助于鉴别诊断CLT患者合并良恶性结节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8.
48例肺结核合并肺癌与肺结核临床影像学对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肺结核合并肺癌的临床特点和X线、CT特征,从而掌握其处理原则。方法 回顾分析48例肺结核与肺癌并存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并与X线分型相同的48例肺结核加以对照研究。结果 48例中,两者发生同侧同叶者32例,占66.7%。刺激性干咳,消瘦多于对照组(P〈0.01)。病灶的形态如肿块影、分叶毛刺征;CT增强结节状强化(CT值〉30HU);病灶与周围的病变如阻塞性肺炎、肺不张、胸膜凹陷征;与  相似文献   
9.
螺旋CT三维和多平面重建在跟骨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维和多平面重建(MPR)在跟骨骨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析28例30个跟骨骨折的轴位CT、MPR及表面重建(SSD)CT的表现,对骨折进行分型。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结果 30个跟骨骨折中,骨折涉及距下关节6个跟骨,涉及距下关节24个跟骨。22例骨折涉及距下关节进行手术治疗,16例术中给予植骨,手术结果证实了MPR和SSD显示的骨折情况,并取得良好疗效。MPR能准确显示骨折的部位、类型、严重性、移位的程度及相应的软组织损伤;SSD有助于骨折块的立本定位,术前正确评估骨关节损伤和塌陷的程度。结论 螺旋CT三维重建和MPR对术前骨折的分类,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估计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提高对出血性脑梗塞的发病机制、病变过程和CT表现的认识、以准确的影像学诊断指导治疗方案。方法 复习了27例平扫、增强病例的CT资料并作回顾性分析,比较病灶大小、部位等CT表现与出血性梗塞病理演变过程的关系。结果 大面积梗塞发生的出血几率频率,出血灶形态各异,周围无水肿区,强化改变与单纯出血或梗塞不同。结论 CT是诊断出血性梗塞的方便而有效手段,可监视大面积梗塞的治疗转归及合并出血时的及时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