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乙型肝炎袁面抗原(HBsAg)为假阴性的样本,以微粒子酶免发光法(MEIA)来检测并进行确认,提供一个处理ELISA检测HBsAg产生假阴性的方法.方法 选定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2007年8月~2008年10月ELISA测定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的样本3 831例,收集其中单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阳性和/或乙型肝炎e抗体及抗-HBc同为阳性而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乙型肝炎e抗原均为阴性的样本,符合条件的76例样本入选,所有入选的样本均用MEIA法进行HBsAg检测,并对检测为阳性的样本进行抗体中和确认试验确认.结果 76例样本中,经MEIA法检测HBsAg为阳性的样本49例,占64.5%;经抗体中和确认试验确认为阳性的样本3-3例,占43.4%.结论 ELISA检测HBsAg弱反应性样本的漏检率很高,需用更好的检测手段来确认.  相似文献   
2.
梅毒检测“灰区”样本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广东省中山市乙肝病毒感染者病毒基因型和基因亚型的分布状况,为临床抗病毒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鉴定中山市127例乙肝病毒感染者的病毒基因型和基因亚型,结合血清学标志物进行分析.结果:经巢式PCR扩增HBV DNA阳性率92.1%(117/127);经酶切鉴定B基因型67例,占总感染者的52.7%,全部为Ba亚型,未发现Bj亚型;C基因型50例,占总感染者的39.4%,其中C1亚型41例.C2亚型9例;在HBeAg阳性感染者中B基因型占该群体的55.2%(48/87),而C基因型则占41.4%(36/87),C1亚型占34.5%(30/87),C2亚型占6.9%(6/87);在HBeAg阴性样品中以B基因型为主,占该群体的47.5%(19/40).而C基因型则占35.0%(14/40),C1亚型占27.5%(11/40),C2亚型占7.5%(3/40);不同E抗原状态其基因型分布有差异(χ2=7.460,P=0.024),而基因亚型分布则无差异(χ2=7.605,P=0.055).结论:中山市乙肝病毒感染者病毒基因型以Ba亚型为主,C基因型则以C1亚型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Beckman Coulter敏感肌钙蛋白Ⅰ检测系统的检测性能(包括检出限和总不精密度),并建立中国部分地区(武汉和昆明)表面健康人群敏感肌钙蛋白Ⅰ的第99百分位值.方法 参考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EP文件,评价Beckman Coulter敏感肌钙蛋白Ⅰ的检出限和总不精密度;选择中国代表平原地域的武汉地区(平均海拔27 m)和代表高原地域的昆明地区(平均海拔1895 m)的表面健康人群,武汉个体共760位,年龄30~9l岁(均值为50.4岁,标准差为13.1岁),男性400例(年龄均值为52.2岁,标准差为14.0岁),女性360例(年龄均值为48.3岁,标准差为11.7岁).昆明地区192例,年龄30~77岁(年龄均值为39.4岁,标准差为8.2岁),其中男性60例(年龄均值为40.6岁,标准差为9.8岁),女性132例(年龄均值为38.9岁,标准差为7.3岁).按地区、年龄、性别计算敏感肌钙蛋白Ⅰ的第99百分位值.结果 Beckman Coulter敏感肌钙蛋白Ⅰ的检出限为0.013 μg/L,总不精密度10%对应的肌钙蛋白Ⅰ浓度为0.025μg/L.武汉地区表面健康人群敏感肌钙蛋白第99百分位值为0.036 μg/L,男性和女性第99百分位值分别为0.038 μg/L和0.035 μg/L,30~69岁人群和≥70岁人群第99百分位值分别为0.038μg/L和0.035 μg/L;昆明地区表面健康人群敏感肌钙蛋白Ⅰ第99百分位值为0.040μg/L.武汉地区与昆明地区的第99百分位值无太大差异,如果检测数据保留2位小数则中国表面健康人群敏感肌钙蛋白Ⅰ的第99百分位值可定为0.04 μg/L,此处的总不精密度为8.23%.结论 中国表面健康人群Beckman Coulter敏感肌钙蛋白Ⅰ的第99百分化值为0.04 μg/L,此处的总不精密度为8.23%,检测性能达到“导则可接受”水平.  相似文献   
4.
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弱阳性结果进行确认试验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抗体中和确认试验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低值弱阳性标本中的应用。方法将由微粒子酶免疫发光法(MEIA)检测的HBsAg结果(S/CO)在1.0-10.0之间的111份弱阳性血清标本进行抗体中和确认试验,并进行乙型肝炎病毒(HBV)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比各试验结果间的差异。结果抗体中和确认试验阳性92例(82.9%),ELISA检测阳性47例(42.3%),2项试验检测结果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结论对HBsAg低值弱阳性标本,ELISA检测漏检率很高,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不佳;抗体中和确认试验可做为HBsAg弱阳性标本进一步确认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CYP2C9及VKORC1基因多态性检测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策略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38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190例行CYP2C9和VKORC1基因多态性检测(基因检测组),另190例不作相关检测(对照组),记录患者服用华法林稳定剂量、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标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 190例行基因多态性检测的患者中CYP2C9*1/*1型170例(89.5%),*1/*3型19例(10.0%),*3/*3型1例(0.5%);VKORC1 AA型155例(81.6%),AG型35例(18.4%),未检出GG型。基因检测组INR达标时间[(4.0±1.7)d]低于对照组[(4.6±2.1)d](P0.01),2个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YP2C9及VKORC1基因多态性检测对于抗凝治疗初期临床策略的制定起重要作用,可缩短患者INR达标时间,有助于减少患者出血及栓塞风险。  相似文献   
6.
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前后BNP浓度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心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血浆B型钠尿肽(BNP)浓度的变化规律。方法:56例心瓣膜置换术患者按NYHA心功能标准分级,术前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同时于术前、术后1天、3天、5天、7天、14天,分别测量血浆BNP浓度,分析术前BNP浓度与心功能的关系,以及围手术期BNP浓度变化趋势。结果:心瓣膜疾病患者术前心功能NYHA分级与BNP水平呈正相关(r=0.59,P<0.05)。术后BNP浓度急剧上升,24h达峰值(P<0.01)。术后3~7天明显下降,但仍略高于术前水平,术后14天明显下降且低于术前水平。结论:术前血浆BNP浓度与心功能状况明显相关,BNP浓度越高,心功能越差。术后早期BNP浓度快速升高,后期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自制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中和抗体,评价其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HBsAg经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技术(MEIA)初筛标本速率值/临界值(S/CO)在0.80~10.0之间的血清标本149例,使用自制HBsAg中和抗体进行验证.结果 149例标本经自制HBsAg中和抗体验证后,112例(75.2%)结果确认为阳性,5例(3.3%)为阴性,26例(17.5%)为假阳性,6例(4.0%)为不确定.自制HBsAg中和抗体与罗氏确证试剂对30例标本进行比对验证,总符合率96.7%(29/30).结论 自制HBsAg中和抗体验证试验可提高HBsAg检测准确性,处于灰区水平的检测结果应采用更灵敏的方法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的发病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其发生与血管壁的局部炎症有关,也与机体全身炎症反应有关。因此,机体的慢性炎症反应可能会促进冠心病的发生与发展。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纤维蛋白原(Fib)是机体炎症反应的敏感标志物,与冠心病关系密切[1]。Wilcken等[2]的研究表明,同型半胱氨酸(Hcy)轻中度升高可能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我们对60例冠心病患者上述指标进行检测,并与正常健康人群对比分析。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正常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行心电图、X线检查,询问病史无冠心病证据。其中男10例,女10例,平均年龄56.5±6.3岁。冠心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抗体中和确认试验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低值弱阳性标本中的应用。方法将由微粒子酶免疫发光法(MEIA)检测的HBsAg结果(S/CO)在1.0~10.0之间的111份弱阳性血清标本进行抗体中和确认试验,并进行乙型肝炎病毒(HBV)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比各试验结果间的差异。结果抗体中和确认试验阳性92例(82.9%),ELISA检测阳性47例(42.3%),2项试验检测结果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结论对HBsAg低值弱阳性标本,ELISA检测漏检率很高,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不佳;抗体中和确认试验可做为HBsAg弱阳性标本进一步确认的手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